1、請問如何診斷陰虛和陽虛體質,我屬於脾胃
建議:復病情分析:腎陽虛的症狀制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可由腎陽虛導致;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指導意見:最好到中醫科進行辨證治療,看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
2、脾胃陰虛還是脾胃陽虛?
口乾唇燥,不思飲食,便秘,甚則干嘔, 呃逆,面色潮紅,舌干,以上是脾胃陰虛症狀,你說的症狀應該屬於脾腎陽虛。
3、如何區分脾胃陽虛,陰虛的症狀
脾胃陽虛陽虛怕冷,表現為大便不成形,吃涼的就腹瀉,腹部冷痛;脾回胃陰虛是陰虛有熱,最答明顯的症狀是大便干結,有灼熱感,口燥咽乾等症狀,而一般該兩種情況不會單獨存在。陰虛的一感冒就容易發熱,陽虛的怕冷,容易受寒,然後打噴嚏、流清鼻涕。
4、脾胃氣虛、陰虛、陽虛、氣滯等各有什麼明顯症狀,如何區分?
脾胃陰虛:多因火熱傷胃陰所致。表現為口乾、飢不想食、大便乾燥、版舌紅少苔、脈細數。權治療法則:養胃生津。方用:清胃散。
脾胃虛寒:多因飲食生冷、或過用寒涼葯物,導致脾陽不振、寒凝於胃。表現為胃脘冷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喜熱飲、便溏、舌淡苔白、脈遲濡。治療法則:溫中散寒。方用:理中丸。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症狀具體如何,這個有時很難分辨,如果可以請講具體點
5、是脾胃陰虛還是陽虛?
你好,我是學中醫的。
如果按照體質來分這個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從肥胖、水腫、大便粘膩細軟來看與脾胃運化功能弱,痰濕內盛有很大的關系。當然脾虛也有口乾等症狀,從黃帝內經關於人體水液代謝論述:「飲入於胃,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與肺,通調水道,下屬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來看,口渴欲飲水與脾虛水津不能正常布散有很大關系,而且往往是喝水多、小便也量多色清澈,而且此類病人往往舌較為淡嫩有齒痕。脾氣虛容易導致肺氣虛,肺脾氣虛並現往往容易自汗畏寒,且脾虛氣血虛弱者往往既不耐寒也不耐熱。
中醫論述氣虛與陽虛的關系: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甚。臨床上也往往並見,很難截然分開。而因脾為陰土、胃為陽土,所以中醫論述的時候極少提到脾陰虛,而主要是脾氣虛、脾陽虛或脾血虛(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論述胃的時候往往提胃陰虛少提胃陽虛(往往以胃寒代之)。
當然脾氣虛陽虛合病胃陽亢盛者臨床亦有見,表現為胃強脾弱。
至於上火,有實火虛火之分,脾虛久常常有虛火,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李東垣闡釋甚多,可以參看。
從你月經量少來看,推測氣血虛弱,經血不足。氣血虛弱之人出現數脈也是很多,並不一定有熱,因為自身氣血不足,心臟自然會增加運動提供機體所需,但是此類數脈往往伴有無力或細弱,病人自覺乏力倦怠甚至頭暈心慌心悸等症狀。
女性血虛常常會導致肝鬱經,出現脾氣急。
不要吃人參歸脾丸,比較滋膩,對於你體內痰濕素盛的體質來說,容易斂邪,吃了之後大便更稀更粘不是在去濕氣而是增加的體內的濕濁,可以觀察一下舌苔,應該比吃葯前更厚膩。不應持太多滋膩的葯因為你的脾運化功能弱,也不要吃太多清熱葯,你的火也屬於虛火范疇。
對於你的整體狀況,建議做整體調整,服用湯葯相對來說可以有更強的針對性,便於加減。比如甘淡補脾加滲濕瀉濁的香砂六君子湯加澤瀉薏仁蒼術,少佐黃連黃柏等,因為資料不全沒能結合脈、舌、色、症,以上分析可能有偏頗,僅作參考!
6、脾胃陰虛與脾胃陽虛的區別,又該如何調補
病情來分析:你好,陰虛和陽虛很自好判斷,陰虛的話往往會有胃部稍微熱乎乎的全身也不冷,四肢不涼,大便基本上也不稀。陽虛的話就有發冷的表現,拉的稀,肚子部位常感覺到冷呼呼的,四肢也常冷。
意見建議:脾胃陽虛的話常用理中丸或是附子理中丸,脾胃陰虛的話不好找常見的成葯,是的話建議看中醫開葯,更好些。
7、怎樣區別脾胃的陰虛和陽虛
脾無陰虛之症,復脾陽虛即是在脾制氣虛的基礎上有寒象,表現有食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四肢不溫,面白不華或虛浮,口渴不淡,大便稀溏等症狀。
胃陰虛:胃脘部有灼燒樣隱痛,有嘈雜感,飢不欲食,呃逆,吐酸水等;
胃陽虛:喜吃熱食,吐清水
8、幫我看看我是脾胃陽虛還是陰虛
脾為陰土胃為陽土,脾氣主升胃氣主降。根據推斷樓主是脾陽不健、胃陰不足,氣虛所致的虛胖,氣虛加津液不足所致的便秘。
9、是腎陰虛還是陽虛.脾胃虛沒食慾
沒食慾,你提到的抄,都可以導致。襲腎陽虛沒有動力,食物沒火,怎能熟。腎陰虛,夜間煩躁,五心煩熱,失眠,何有食慾之感。脾胃虛,腐熟運化失調,食慾不可能有。所以,你提供詳細的症狀,可以通過分析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