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蜈蚣有毒嘛

蜈蚣有毒嘛

發布時間:2021-01-19 21:36:44

1、蜈蚣有毒嗎

有毒
各個品種的蜈蚣毒性都不一樣,大小也有影響,像你家這樣的居家蜈蚣,才10多厘回米,毒性是很微答弱的。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狀。

2、家裡的蜈蚣有毒嗎?

有毒抄,蜈蚣的腳呈鉤狀,襲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齶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蟄後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

蜈蚣毒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 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固醇、蟻酸等。亦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鳥氨酸、賴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牛磺酸、谷氨酸。



(2)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蜈蚣毒性: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少棘蜈蚣毒液中所含的毒素蛋白多肽,在其體內各種組織中存在並廣泛分布。研究人員從蜈蚣毒腺以外的身體部位,鑒定出超過10倍的毒素和毒素類似物,其中包括毒液和軀干共表達的100多種蛋白多肽,含各種神經毒素。

這項研究揭示了動物生理元件與捕食、防禦毒素的一致性,即在動物體內,特定的蛋白多肽在合適的時間、位置及可控的作用下,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相同和類似的分子可通過毒液分泌,以瞬時、大量和不可控的作用方式注入其它生物體內,從而發揮毒素捕食或防禦的作用。

3、蜈蚣有毒的啊,為什麼還可以吃啊?

自然界的蜈蚣是有毒的,可食用的蜈蚣,它是經過炮製的,炮製過的蜈蚣是沒有毒性作用的,也是跟其他的葯物組方出來的,相互都是有作用的。

早在古代,人們就懂得將蜈蚣研為細末,治療蛇咬傷;用蜈蚣加鹽浸油,取油擦小兒禿瘡(即癩頭瘡);以蜈蚣加茶葉同敷患處,可治瘰癧(即淋巴結結核)。蜈蚣是有毒的,只不過蜈蚣也有很多的品種,個頭越大的蜈蚣攜帶的病毒越多。

蜈蚣是有毒的昆蟲,其葯用價值是非常高的,使用時必須控制好量,其製法也要准確,否則也容易出現中毒的現象。吃蜈蚣中毒時可出現惡心、腹部疼痛等,患者可按照其體征等進行調理控制。但是吃法得當則有豐富的營養,其治病的功效也是極強的。

(3)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一、祛風鎮痙

蜈蚣用作葯材,具有很好的祛風鎮痛的作用,可用於急慢性破傷風等病症引發的抽搐痙攣,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治療跌打損傷

蜈蚣用作葯材用來泡酒可以治療跌打腫痛、骨損受傷等。而且對於跌倒所導致的淤血和腫痛也有著不錯的功效。用蜈蚣酒擦拭受傷的部位,能夠獲得和紅花葯一樣的作用。

三、通經活絡

蜈蚣還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和作用,可用於頑固性的頭痛和偏頭痛。在風濕腫痛上面也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四、散結攻毒

都說中醫講究以毒攻毒,用蜈蚣可以散結攻毒,主要是用於身體上的毒瘡和瘰癧潰爛,亦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

五、提高免疫功能

使用蜈蚣入葯的話,能夠有效的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會讓身體的體質改善,從而減少感染疾病的風險。

4、蜈蚣是益蟲還是害蟲!有毒

蜈蚣應該屬於害蟲。

蜈蚣的食性很廣,所食的昆蟲沒有特定的害蟲,有蟋蟀、蝗蟲、金龜子、蟬、蚱蜢以及各種蠅類、蜂類,甚至可食蜘蛛、體型適合的蠍子、蚯蚓、蝸牛以及比其身體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類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因此,蜈蚣不能算是益蟲。

蜈蚣有毒,是「五毒」之一,其他四毒為蛇、蠍、蟾蜍和蜘蛛。人類常被蜈蚣咬傷。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但蜈蚣的毒液可以制葯,治療癌症等各種疾病,人們可以化害為利,利用它為人類服務。‍

(4)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狀。

如果被長江流域的紅頭黑身黃腳蜈蚣咬到手,咬傷處會很快產生劇烈疼痛,一般2個小時內肘關節處,3個小時腋窩處開始劇烈疼痛,4~5小時胸口隱隱作痛,不過不用擔心,一般不會導致致命危險。4天過後症狀漸漸消失。

蜈蚣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症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5、蜈蚣有毒嗎

蜈蚣有毒。

蜈蚣毒是蜈蚣螫傷人畜時所釋放的一種毒素。蜈蚣毒在螫傷局部可致紅腫、灼痛;同時產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應較輕,可出現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脈搏增快、譫語及抽搐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齶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 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蟄後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

(5)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化學成分

蜈蚣毒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 即組胺(Histamine)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固醇(Cholesterol)、蟻酸(Formic acid)等。亦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δ-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鳥氨酸、賴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

蜈蚣毒中酶的種類較多,其中許多是極為有用的工具酶。蜈蚣毒中測出了少棘蜈蚣粗毒中的蛋白水解酶、酯酶、鹼性磷酸單酯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同工酶電泳顯示4條酯酶帶(底物為醋酸一a一萘酯)、3條酸性磷酸單酯酶、3條氨基酸萘胺酶和4條鹼性磷酸單酯酶帶。

6、所有蜈蚣都有毒嗎?

是的,所有蜈蚣都有毒,不同種屬的蜈蚣毒素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取毒方法也會影響成分的組成。早期研究蜈蚣毒素時,大多是處死蜈蚣獲取毒顎,或者剪斷蜈蚣的顎尖用水或緩沖液提取,不利於定量研究。

蜈蚣毒centipede venom是蜈蚣螫傷人畜時所釋放的一種毒素。在螫傷局部可致紅腫、灼痛;同時產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應較輕,可出現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脈搏增快、譫語及抽搐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近年來常用高頻電流刺激蜈蚣采毒,得到毒素更快、更多。有一些研究發現蜈蚣粗毒中含有酯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鹼性磷酸酶,心臟毒素.組胺,神經遞質釋放物質。北美的巨型沙漠蜈蚣,還含有溶細胞索。

蜈蚣毒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 即組胺(Histamine)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固醇(Cholesterol)、蟻酸(Formic acid)等.亦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δ-Hydroxylysine)。

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鳥氨酸、賴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

(6)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蜈蚣毒素與蛇毒類似,主要由蛋白質組成。1983年,科學家從巨蜈蚣鄂足提取物中分離到1個相對分子質量為60 kDa、對熱不穩定的蛋白質毒素(Toxin S)。研究表明,蜈蚣粗毒中蛋白質含量為86.23%。鹼性電泳表明蜈蚣毒素有20條蛋白譜帶。

科學家利用圓盤電泳和薄層色譜觀察到蜈蚣毒素提取物13條陽極蛋白帶和1條移動緩慢的陰極蛋白帶。從3條緩慢移動的脂蛋白帶中發現了磷脂、膽固醇、游離脂肪酸、三醯甘油、膽甾醇脂和角鯊烯。酯酶、酸性和鹼性磷脂酶及氨基萘胺以復合形式存在。酸性磷酸酯酶的同工酶活性很低。

2007年,巴西科學家從2種當地蜈蚣中用電刺激取毒,粗毒充分溶解後,結合二維色譜(陽離子交換、反相)、質譜、Edman降解對其中的蛋白質、多肽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對分子質量1 304~22 639 Da的45個組分,對其中的25個組分進行了Edman降解測定了N一末端氨基酸序列。

由於粗毒量少等因素的制約,他們用蛋白庫中的序列比對以獲得組分功能的想法沒有成功。蜈蚣毒中酶的種類較多,其中許多是極為有用的工具酶。汪猷等測出了少棘蜈蚣粗毒中的蛋白水解酶、酯酶、鹼性磷酸單酯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

同工酶電泳顯示4條酯酶帶(底物為醋酸一a一萘酯)、3條酸性磷酸單酯酶、3條氨基酸萘胺酶和4條鹼性磷酸單酯酶帶。科學家用電刺激法測出了少棘蜈蚣毒液中透明質酸酶、纖維素酶、a一澱粉酶、乙醯膽鹼酯酶、酸性磷酸單酯酶、鹼性磷酸單酯酶、類凝血酶等lO種酶的活性。

研究了其出血毒性及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結果蛋白水解酶和鹼性磷酸單酯酶活力比汪猷的結果低,磷脂酶A的活力也極低,說明神經毒性可能與該磷脂酶A無關。精氨酸酯酶及乙醯膽鹼酯酶活力最高,這與其葯用功效是否相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最近有報道毒素中的磷脂酶活性,但對它們的化學結構和種間關系並沒有明確表述。2009年,墨西哥科學家通過2種途徑對Scolopendra viridis Say蜈蚣毒素組分進行研究「。一種方法是對可溶性毒素用HPLC分離純化,得到54個不同的組分,發現在46.24 min時流出的組分顯示出磷脂酶活性。

Edman降解後,酶的前25個氨基酸序列被鑒定。而這與另一種方法,即從毒腺的mRNA制備取得cDNA文庫。克隆化基因編碼了一個含28個氨基酸的信號肽和有119個殘基的成熟肽。對由可溶性毒素中分離純化得到的酶做質譜分析,得知相對分子質量為13 752 Da,這與推論出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符。

研究人員對序列進行系統進化分析,發現它與蛇以及哺乳動物(人和鼠)的磷脂酶序列比與蜘蛛或昆蟲磷脂酶的序列有著更加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已經呈現趨同進化。這個新的磷脂酶A2被命名為Scol/Pla。

此外,通過元素分析表明,蜈蚣毒素中含有較多的Na,K,Ca,P。Zn,Ca,Fe,Mg等元素的存在對一些酶活性的正常作用極為重要。研究表明,蜈蚣毒素中還含有精氨酸、絲氨酸、脯氨酸。

7、蜈蚣會咬人嗎?有毒嗎?

通常情況下蜈蚣不會無故攻擊人,我們常常將蜈蚣放於手背上爬行,也未見其專螫咬手背。但當蜈蚣屬感覺到自己受威脅時,如身體受夾制、突然被撥弄、尾足被踩等時,它才會咬對其構成威脅的物體。當蜈蚣將大顎刺入人體組織時,馬上開始注射毒液,但不會在瞬間內將毒液注射完,如果被螫者不及時擺脫蜈蚣,則其會繼續注射毒液,造成更大危害。毒液注入人體組織後,被螫傷部位迅速出血紅腫、劇痛,並出現一圈「紅線」等典型的局部反應,如不及時處理或蜈蚣注入的毒液過多,還會出現頭痛、暈眩、寒顫、惡心、嘔吐、發燒,甚至休克,但一般來說,不會有生命危險。我們養殖多年來,被蜈蚣咬傷多次,從未聽說有被蜈蚣咬死的人。

人被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若被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

如果被長江流域的紅頭黑身蜈蚣咬傷手指,傷處很快會產生劇烈疼痛,即便及時處理傷口還是會很痛,一般在2個小時內痛會達肘關節處,3個小時腋窩處開始劇烈疼痛,4個多小時胸口會隱隱作痛。不過不用擔心,一般不會導致生命危險。若不加救治,4天過後症狀漸漸消失。

8、蜈蚣有毒嗎

蜈蚣毒centipede venom是蜈蚣螫來傷人畜時所釋放的自一種毒素。在螫傷局部可致紅腫、灼痛;同時產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應較輕,可出現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脈搏增快、譫語及抽搐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9、小蜈蚣有毒嗎?

有毒,但毒性相對會降低。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

蜈蚣從卵孵化,幼體發育、生長,直到成體,均需經過數次蛻皮,每蛻1 次皮就明顯長大一次。

成體蜈蚣一般一年蛻1次皮,個別的兩次。成體蜈蚣蛻皮前, 背板翅起而無光澤,體色由黑綠轉變為淡綠略帶焦黃色,步足由紅變黃,全身渾粗,行動遲緩,不進食物,視力及觸覺能力減退,經撥動不能迅速逃避。

(9)蜈蚣有毒嘛擴展資料

1、毒液來源

蜈蚣的第一對腳星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外有堅硬的甲殼質包裹。毒腺分泌無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即為蜈蚣毒素,注入獵物體內能使其麻痹甚至死亡。

不同種屬的蜈蚣毒素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取毒方法也會影響成分的組成。早期研究蜈蚣毒素時,大多是處死蜈蚣獲取毒顎,或者剪斷蜈蚣的顎尖用水或緩沖液提取,不利於定量研究。近年來常用高頻電流刺激蜈蚣采毒,得到毒素更快、更多。

2、生活習性

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

一般在10月天氣轉冷時,鑽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於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後(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

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

10、蜈蚣什麼部位有毒?

1.蜈蚣的毒腺中有毒液,通過口鉗蜇刺注入獵物體內。但是它的毒液口服是無效果的,所以無論是其他動物還是人在吃蜈蚣時都不需去掉毒腺。
蜈蚣毒centipede venum是蜈蚣螫傷人畜時所釋放的一種毒素。在螫傷局部可致紅腫、灼痛;同時產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應較輕,可出現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脈搏增快、譫語及抽搐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2.蜈蚣(centipede)為節肢動物門唇足綱整形目蜈蚣科動物。蜈蚣葯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中風、驚瘸、破傷風、百日咳、結核、燙傷、瘡瘍腫毒等。現代葯理研究表明,蜈蚣還具有抗腫瘤作用、止痙作用、抗真菌和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3.蜈蚣的第一對腳星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外有堅硬的甲殼質包裹。毒腺分泌無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即為蜈蚣毒素,注入獵物體內能使其麻痹甚至死亡。蜈蚣致傷的中毒症狀有疼痛、燒灼感、癢、紅斑、充血、發炎、發皰、皮下出血、水腫、表皮壞死和脫皮,嚴重者有頭痛、惡心、嘔吐、發熱、心率和呼吸不規則、淋巴炎、組織壞死、昏迷和痙攣等,甚至導致死亡。蜈蚣毒索也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甚至心肌梗死。
4.不同種屬的蜈蚣毒素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取毒方法也會影響成分的組成。早期研究蜈蚣毒素時,大多是處死蜈蚣獲取毒顎,或者剪斷蜈蚣的顎尖用水或緩沖液提取,不利於定量研究。近年來常用高頻電流刺激蜈蚣采毒,得到毒素更快、更多。有一些研究發現蜈蚣粗毒中含有酯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鹼性磷酸酶,心臟毒素.組胺,神經遞質釋放物質[4J1]。北美的巨型沙漠蜈蚣,還含有溶細胞索。

與蜈蚣有毒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