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感染上破傷風了,能治癒嗎
破傷風雖然抄可怕,但是並非不可治療。治療破傷風最好在未發生肌肉痙攣前進行治療,效果最好。如果患者已經表現出症狀,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醫生會對患者的傷口進行處理,除去病菌,注射抗毒素。情況嚴重的話需要進行隔離,切開器官讓患者保持呼吸。一些患者因為對疫苗過敏而選擇中醫治療,但是這里不建議患者用中葯治療破傷風,疫苗可以分多次注射,同樣能起作用,而中葯治療破傷風效果不好,也很不安全,只能在發病時抑制病狀,還是要到醫院注射抗毒素。
2、破傷風能治好么
破傷風特色專科治療
1、
破傷風病因及發病機理: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芽胞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兒是由於接生時消毒不嚴格或護理時不注意清潔,使破傷風芽胞梭菌侵入臍部,臍帶殘端壞死組織及無氧條件有利於該菌的生長繁殖,產生強烈的外毒素。成人多由深部外傷不清潔感染及甲溝炎感染引起。毒素沿神經軸索或淋巴、血液而作用於神經肌肉裝置,脊髓延髓和腦橋的運動神經細胞,引起全身肌肉痙攣,因三叉神經最先受累,故牙關緊閉最先出現。
2、
破傷風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3—14天或更長,前驅症狀: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失眠、多汗、咀嚼無力、煩躁不安、打哈欠等,以張口不便為特點,常持續12-24小時。典型症狀以牙關緊閉和不能張口吸吮、苦哭面容、全身肌肉呈陳發性痙攣、角弓反張。重者可因喉肌痙攣而窒息,輕微刺激(聲、光、接觸、飲水、針刺等)均可引起痙攣發作或使之加重。痙攣發作越頻繁,痙攣時間越長,則病情越重。病程後期易繼發感染而體溫升高(新生兒易並發肺炎、肺不張、敗血症等)。
3、
破傷風在傳統醫院的治療用葯及時間:
①一般治療:隔離、病室要安靜、避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抗毒素治療:破傷風抗毒素靜脈滴注(因抗毒素只能中和游離的外毒素,對已和神經結合的毒素無效,所以療程長);
③止痙:用安定、魯米那、水合氯醛等;
④控制感染:用甲硝唑、青黴素或頭孢類靜脈滴注,過敏者可用大環內酯類;
⑤傷口處理:3%過氧化氫液或1:4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塗以2%龍膽紫,傷口敷料需焚燒。總療程約1個月至2個月;
4、
破傷風特色治療方法及時間:
在傳統治療方法上採用易氏中葯古方,本方經過四百餘年傳承、發展及臨床應用,能清除對已和神經結合的毒素,中和游離的外毒素、止痙、消炎、無任何毒副作用,效果快、病人痛苦少,減少並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降低死亡率。對不能口服者:可用鼻胃管飼或保留灌腸療法,需專業衛生人員操作或指導,總療程:輕症3天、重症7天。
3、破傷風能治癒嗎?
病程一般為3~4周,如積極治療、不發生特殊並發症者,發作的程度可逐步版減輕,緩解期平均約權1周。但肌緊張與反射亢進可繼續一段時間;恢復期問還可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如幻覺、言語、行動錯亂等,但多能自行恢復。少數病人可僅表現為受傷部位肌持續性強直,可持續數周或數月,預後較好。
4、破傷風是不是一種疾病,能治好嗎
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內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容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毒素主要侵襲神經系統中的運動神經元,因此本病以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強直性痙攣的為臨床特徵,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
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約90%的患者在受傷後2周內發病,偶見患者在摘除體內存留多年的異物後出現破傷風症狀。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種類型和大小的創傷都可能被含有破傷風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數患者會發病。在戶外活動多的溫暖季節,受傷患病者更為常見。患病後無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破傷風患者死亡率較高,平均病死率為20%~30%,重症患者高達70%,新生兒及老年人的病死率尤其高。
影響預後的不利因素有:起病急;潛伏期短;在開放性骨折、深刺傷、嚴重燒傷、壞疽、流產等基礎上發生者。主要致死原因為窒息、肺不張、心力衰竭、肺栓塞等。
5、破傷風早期發現能治好嗎
如果能早期發現破傷風症狀,及時正規進行治療,及時傷口處理,抗毒素應用,控制痙攣,防止並發症後,還是可能會治療好的,而且破傷風死亡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6、破傷風能治療嗎?
什麼是破傷風(tetanus)?
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什麼原因引起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有什麼症狀?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預防破傷風的方法有:
1、正確處理傷口。對於一般小的傷口,可先用自來水或井水把傷口外面的泥、灰沖洗干凈。有條件的,可在傷口塗上碘酒等消毒葯水,然後在傷口上蓋一塊干凈的布,輕輕包紮後再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對於一些大的傷口,可先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然後迅速去醫院治療。
2、注意產婦衛生。
3、注射預防針。
4、內服中葯。
破傷風需要做哪些檢查?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後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於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如何治療?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癒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應用:T.A.T10-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靜滴。以後每日肌注5000-10000單位,直至症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應用,免於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應用,切開後應加強 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頭孢唑啉鈉)的應用。
7.全身支持療法。
補充: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侵入傷口內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續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破傷風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芽胞桿菌,廣泛存在於泥土、糞便之中,對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創傷時其可污染深部組織,若傷口較深,又有壞死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適合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
所有造成傷口感染的細菌都是侵入組織引起局部變化和全身中毒。但破傷風桿菌與其他病原菌不同,無論菌體或其產生的外毒素,在傷口均不產生明顯的病理改變,其是通過分泌出和擴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導致發病。其產生的外毒素有痙攣毒素,毒力強,對神經有特別的親和力,經吸收後,分布於脊髓、腦乾等處,與中間聯絡細胞的突觸相結合,而抑制突觸釋放抑制性傳導介質。運動神經元失去中樞的抑制,興奮性增強,從而出現肌肉緊張性痙攣。
補充2:
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破傷風桿菌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是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有痙攣毒素和溶血毒素兩種,前者對神經有特別親和力,所引起全身橫紋肌群的緊張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後者則能引起組織局部壞死和心肌損害。 破傷風的潛伏期平均為6 ̄10日,亦有短於24小時或長達20 ̄30日,甚至數月,也有數年之久,新生兒破傷風一般在斷臍後7日左右發病。一般地說,潛伏期或前驅症狀持續時間越短,症狀越嚴重,死亡率越高。病人先有前驅症狀,如乏力、頭暈、頭痛、嚼肌緊張致脹、煩燥不安,隨後出現典型的肌肉強烈收縮,以後順次為面肌、頸項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間肌。嚴重時往往危及生命。 本病關鍵在於預防及正確的處理傷口,往往可避免破傷風。
臨床表現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診斷依據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後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於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治療原則
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癒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應用:T.A.T10 ̄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1000ml靜滴。以後每日肌注5000 ̄10000單位,直至症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 ̄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應用,免於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應用,切開後應加強 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的應用。 7.全身支援療法。
用葯原則
「A」項TAT的應用為主,輔加「B」項抗生素和「C」項葯物,加強支援治療。燥動不安病人給予「B項中必要的鎮靜葯等。
輔助檢查
破傷風僅需按照檢查框限「A」即可。
療效評價
1.治癒:全身症狀及抽搐消失,無並發症。 2.好轉:全身症狀及抽搐基本控制,出現並發症者。 3.未愈:全身症狀及抽搐仍存在。出現嚴重並發症者。
7、得了破傷風還有救嗎?(急!!!)
什麼是破傷風(tetanus)?
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什麼原因引起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有什麼症狀?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預防破傷風的方法有:
1、正確處理傷口。對於一般小的傷口,可先用自來水或井水把傷口外面的泥、灰沖洗干凈。有條件的,可在傷口塗上碘酒等消毒葯水,然後在傷口上蓋一塊干凈的布,輕輕包紮後再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對於一些大的傷口,可先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然後迅速去醫院治療。
2、注意產婦衛生。
3、注射預防針。
4、內服中葯。
破傷風需要做哪些檢查?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後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於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如何治療?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癒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應用:T.A.T10-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靜滴。以後每日肌注5000-10000單位,直至症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應用,免於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應用,切開後應加強 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頭孢唑啉鈉)的應用。
7.全身支持療法。
補充: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侵入傷口內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續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破傷風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芽胞桿菌,廣泛存在於泥土、糞便之中,對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創傷時其可污染深部組織,若傷口較深,又有壞死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適合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
所有造成傷口感染的細菌都是侵入組織引起局部變化和全身中毒。但破傷風桿菌與其他病原菌不同,無論菌體或其產生的外毒素,在傷口均不產生明顯的病理改變,其是通過分泌出和擴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導致發病。其產生的外毒素有痙攣毒素,毒力強,對神經有特別的親和力,經吸收後,分布於脊髓、腦乾等處,與中間聯絡細胞的突觸相結合,而抑制突觸釋放抑制性傳導介質。運動神經元失去中樞的抑制,興奮性增強,從而出現肌肉緊張性痙攣。
補充2:
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破傷風桿菌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是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有痙攣毒素和溶血毒素兩種,前者對神經有特別親和力,所引起全身橫紋肌群的緊張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後者則能引起組織局部壞死和心肌損害。 破傷風的潛伏期平均為6 ̄10日,亦有短於24小時或長達20 ̄30日,甚至數月,也有數年之久,新生兒破傷風一般在斷臍後7日左右發病。一般地說,潛伏期或前驅症狀持續時間越短,症狀越嚴重,死亡率越高。病人先有前驅症狀,如乏力、頭暈、頭痛、嚼肌緊張致脹、煩燥不安,隨後出現典型的肌肉強烈收縮,以後順次為面肌、頸項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間肌。嚴重時往往危及生命。 本病關鍵在於預防及正確的處理傷口,往往可避免破傷風。
臨床表現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診斷依據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後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於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治療原則
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癒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應用:T.A.T10 ̄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1000ml靜滴。以後每日肌注5000 ̄10000單位,直至症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 ̄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應用,免於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應用,切開後應加強 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的應用。 7.全身支援療法。
用葯原則
「A」項TAT的應用為主,輔加「B」項抗生素和「C」項葯物,加強支援治療。燥動不安病人給予「B項中必要的鎮靜葯等。
輔助檢查
破傷風僅需按照檢查框限「A」即可。
療效評價
1.治癒:全身症狀及抽搐消失,無並發症。 2.好轉:全身症狀及抽搐基本控制,出現並發症者。 3.未愈:全身症狀及抽搐仍存在。出現嚴重並發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