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發燒幾天屬於正常

發燒幾天屬於正常

發布時間:2021-01-16 15:25:38

1、發燒一般要多久才能好

★★★★★
1。首先,發燒應注意不能盲目的吃退燒葯,確需使用退燒葯時也應嚴格按體重,控制在安全劑量正確服用,退燒葯吃多了對身體不利,應查清病灶所在,對症下葯,從根本上根治病灶。
2。甲型H1N1的症狀: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症狀或其中部分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延續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根據您的描述,估計患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不大。但由於現在是甲型H1N1豬流感流行時期,您的症狀又與甲型H1N1流感症狀中的部分早期症狀相似,為了安全起見,我建議您馬上去做一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檢測,以確認是否有這病。(檢查甲型H1N1是免費的)。各地的「疾病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和醫療行政機關指定的公立醫院都可以做甲型H1N1流感病毒檢測!
醫院是盈利性醫療單位,因此,檢測疾病和治療可能會有一點盈虧方面的考慮;「疾病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是非盈利性醫療機構。雖然他們單位不同,但都是為民服務的,您可以放心的去診療。
4。雖然冬季到來,季節交替的時候很多人都容易感冒,發燒等身體不適,但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狀恰恰與普通人感冒相似,很難鑒別。由於現在是甲型H1N1豬流感流行時期,您的症狀又與甲型H1N1流感症狀中的部分早期症狀相似,為了安全起見,您還是極早到醫院發熱門診或感染性疾病科去檢查一下,做一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檢測。
5。注意:現在是甲型H1N1豬流感流行時期,去醫院這種高傳染源的地方一定要戴上口罩,口罩要選標準的防塵口罩,薄的普通口罩只能保證病不傳染給別人,卻無法保證去醫院途中及就診時被別人傳染H1N1 。馬虎不得!!!!!!
6。我建議您還是極早到公立醫院去檢查一下.免得耽誤病情!大醫院有保障些,遲了會影響您的健康。
★★★★★ 祝您早日康復! ★★★★★

2、感冒一定會發燒嗎?感冒發燒多少度正常?一般持續發熱多久?

感冒不一定會發燒,但多數人會發燒。感冒發燒的話,只要超過正常體溫都不算正常,發燒就是不正常了,沒有一個發燒多少度屬於正常的說法。發燒一般會持續四到五天吧,這段時間的感冒有的人持續時間還要長一些。

3、正常情況下感冒發燒38度多少天能退

希望可以幫到你: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葯: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葯水或栓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發燒,最好是找醫生。但有時因不方便可先在家退燒。

一般體溫在38以下,可不必退燒。

退燒的方法:

1、服用退燒葯物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用臣功再欣就行,發燒較嚴重時可用福美松等葯,但不能常用。小兒最好不要用阿斯匹林。

2、使用「解熱栓」。

3、物理降溫,一般僅用於緊急退燒。用濕毛巾(或酒精棉,慎用)擦孩子額、頸及胸部等處。

4、發燒好幾天不好

病毒性感冒難好,只要感冒了打針吃葯最底5天才能見輕,不要著急,多喝點水,吃點輕淡的慢慢就會好的。不要想這么多,見意吃點病毒靈和雙黃連,怎麼也得7天,我上次就是打了5天的都沒好,但是78
天就好了。

5、孩子發燒多長時間退燒才正常呢?

如果細菌感染,一般三天左右就會退燒的,關鍵看你用葯是否正確,一般吃了退燒葯半小時左右就會降溫的。

6、感冒一定會發燒嗎?感冒發燒多少度正常?一般持續發熱多久?

感冒會發燒,發燒的溫度由進入身體的病毒數量和你身體以前用抗生素的情況來決定。總的來說是病毒數量越多,溫度越高,以前用抗生素越多,體溫越高。我把發燒的情況給你,你就知道了。

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人體是否會感冒並發燒:1.是否有病毒進入人體;2.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大;3.進入人體的病毒有一定的毒力。

那麼這些病毒是從哪裡進入身體的呢?——鼻子。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的病毒、細菌以及真菌等。當我們呼吸的時候,病毒就隨氣流進入到鼻腔並被粘液俘獲。若鼻子的排毒功能正常,則可將這些病毒在15到30分鍾之內運送到鼻咽處,隨後滑入胃中被消化掉,將鼻腔內病毒數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但若遇誘發因素如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鼻腔排毒能力降低,病毒停留在鼻腔內的時間增長,病毒可繁殖出具有致病能力的病毒數量,此時鼻腔本身的免疫系統無法應對,大量病毒即侵入人體而致病。這在鼻炎患者以及處於生理期如經期、懷孕等人身上表現更為明顯。

此時,鼻腔成為了病毒入侵人體的大本營。病毒在鼻腔內不斷繁殖並不斷透過鼻粘膜進入到體液中,並隨體液擴散至全身,相應部位的症狀也逐漸表現出來。如果侵入人體的病毒數量過大同時由於病毒具有一定的毒力,人體體溫便開始升高,更有利於人體免疫系統殺滅病毒。如果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不是很大,則表現出普通的感冒症狀,而不會發燒。(但由於葯物的濫用,感冒即發燒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因此,要讓體溫降下來最關鍵的一點是減少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找到這一點了,解決方法就很簡單了。自己去買個洗鼻壺,多用溫鹽水來洗鼻子。在有鼻涕的時候就洗,這樣就可以不斷減少鼻腔中的病毒,讓更少的病毒有機會進入人體,最後將鼻腔中的病毒數量降低到安全范圍內。同時多喝水,不斷稀釋已經進入身體的病毒,減輕症狀。而進入人體的病毒失去了新的病毒的補充,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降很快被消滅掉。此時,病也就痊癒了。

以此方法治療感冒後,即降為早晚洗鼻,可慢慢調理鼻腔組織,治療鼻炎。

而保證健康生活最好的方法不是在生病後採取不吃葯的方法來治病,而是做好預防工作。平時早晚用溫鹽水徹底清潔鼻腔可降低鼻腔內病毒的數量,預防在誘發因素出現時而患病。在流感多發期間,從人群集中的地方回來即洗鼻一次也可清洗掉可能的流感病毒,而避免感染上流感。由於各種流感和感冒的致病原理相同,因此此方法對各種流感、感冒均適用,包括現在的甲流。

7、一般發燒幾天好

我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葯,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葯(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於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生說了,可以吃葯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葯,而不是用重葯。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癥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發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牙床發紅、唾液多——口腔炎 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尿的次數多、血尿——尿道感染 發燒的同時,抽風——熱性抽筋

8、感染反復發燒正常嗎,一般多久才能好

發燒只是症狀抄,不是原因襲。很多疾病可以引起發燒,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 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三吧.5°時可盡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四0℃(小兒超過三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 如果經常反復低熱要警惕結核的可能性,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9、感冒發燒幾天能好?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感冒發燒七天好!不過不要任何葯!

沖著你回我的緣分,以下答我來給你介紹幾則防治「感冒」的食療驗方:

1.
蔥白飲

取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

2.
薑茶飲

用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

3.
姜棗飲

取大棗10枚,生薑5片。煎湯,趁熱飲。

4.
蘿卜飲

用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

5.
三辣飲

取大蒜、蔥白、生薑各適量,煎湯,趁熱飲。

6.
桔皮飲

用鮮桔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葯,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與發燒幾天屬於正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