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鬱症可以自愈嗎?
可以通過調節心理,盡量讓自己保持樂觀。死都不怕了還怕活著嗎? 不想做這回份工作了,答可以換,換個新的環境真的會對自己的心情恢復有很大的幫助,敢於嘗試才會遇到嶄新的自己,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沒什麼不對同時也要試著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千萬不要總是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之中,試著疏導自己走出抑鬱的漩渦。身邊總會有值得我們期待的美好。
2、抑鬱症可以自己好嗎?
其實我們大多數出現的都是抑鬱情緒,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不願意去找醫生,內好像有點見不容得人。其實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是有區別的,不管是抑鬱症或者抑鬱情緒也好,當我們出現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什麼也不想干,什麼也不想吃,記憶力也不好,反應也慢的時候,這時候應該去請教醫生,不要去找一些自愈的方法,應該找專業的醫生幫我們評判出來自己是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不論是抑鬱情緒也好,抑鬱症也好,醫生會告訴我們辦法的,只有當很輕很輕的抑鬱情緒以後,才有一些自愈的辦法。不論怎麼樣,我們應該找專業的人士咨詢專業的問題。
3、抑鬱症患者能自愈嗎?
回答一
Sophia婧:
抑鬱症不同於一般的心靈感冒,它是內心蜷縮在一個封閉化的空間里,找不到光亮和力量,漸漸地,才發現原來自己病了。
抑鬱症患者多半是心理敏感脆弱的人群,根據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當然還有傾向性抑鬱,但不管是哪一種,光靠自己肯定是比較困難的,還需要身邊人的關懷和陪伴。
抑鬱症就像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自我,想爬出去卻發現一點力氣也沒有,心裡在呼喊在求救,卻發現沒有人向他施以援手,拉他一把。有的人路過,看了一眼,說道,什麼抑鬱症,不就是自己想太多。有的人說,我看你不挺正常的嗎?他們無法感同身受被困在裡面的人有多痛苦,多絕望。
這時候,哪怕你給他一絲溫暖和力量,他心底都會燃起一股能量慢慢爬上去。抑鬱症患者想要自愈,離不開身邊人,尤其是家人和朋友,戀人的共情,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給予一定的精神支持。
不要強迫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也不要因為自己不懂抑鬱症,就風輕雲淡地忽略他們內心的痛苦和掙扎。要知道,抑鬱症患者,他們之所以得抑鬱症,一方面是受到了刺激,本就脆弱敏感的心靈變的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會變成把他們逼向懸崖,縱身一躍的砒霜。
抑鬱症患者如果有身邊人溫情的共情,理解和陪伴,給他們力量上的支持,再輔佐心理醫生的開導,換個輕松舒適無壓力的環境,我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轉,自愈的。
作者介紹:Sophia婧,90後情感作者一枚。國家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擅長情感領域的溝通和療愈。
回答二
斐子桑:
抑鬱症患者是可以自愈的,但是與病情的輕重緩急,以及病因等許多因素都有關,並且自愈後也有可能復發。
抑鬱症自愈有許多例子,張進的《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格雷姆·考恩的《我戰勝了抑鬱症—九個患者真實感人的自愈故事》,美國作家珍妮·羅森的《高興死了》講述的都是抑鬱症自愈的故事,有自己逐漸走出陰影自愈的過程,也有對一些抑鬱症自愈者的記錄。很多自愈的患者自愈後都會在博客、知乎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自愈方法。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能有人會覺得得了心理疾病就人生無望、一切都灰暗失色。甚至會有人認為患了抑鬱症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了,每天除了一心求死什麼也不做。
其實多數抑鬱症的患者,比任何人都想活下去,雖然葯很苦、生活也很苦,但是感受的到還有人愛著自己,就有好好活下去的動力,也就會有對治癒的渴望。
如果去醫院檢查大腦激素分泌比較正常的話,心理上的致病因素自愈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病理檢查的結果不是很樂觀,還是要堅持去找專業的醫生做心理治療並且謹遵醫囑服葯。
4、抑鬱症可以自己好嗎
可以自我心理暗示,或者成長,是可以自我修復的,就是常說的~看開了.
抑鬱症的治療實際上我比較提倡是三方參與、四駕馬車的這樣的保駕護航,那為什麼說三方參與呢,實際上就是患者家屬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形成了一個好的這種醫患的聯盟,大家互相支持,才能使得治療更好,從治療的原則上來說,對於輕中度的抑鬱,我們會比較推薦可以去和患者商量、尊重患者的想法,那麼在study研究中也有看到對於抑鬱症的患者,如果說他們非要喜歡心理治療,那作為醫生非要建議他去用葯物治療,其實療效是不好的,所以對於輕中度的抑鬱,既可以選擇心理治療,也可以選擇葯物治療,或者心理加葯物治療。
但是對於一些中重度的抑鬱,尤其是患者伴有自殺的這樣的想法,那麼可能我會比較推薦葯物治療或者聯合治療,對於葯物治療效果不太好的患者,可能會比較建議也可以用一些像MECT這樣的治療,能夠盡快的去改善患者的這種拒食或者自傷、自殺的這種風險,同時在臨床上還有一些像經顱磁刺激、腦循環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對抑鬱症的患者都是有一定療效的,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作為家屬來說,在很大程度上要給我們患者一些支持,患者自己也要有他的一個自我對疾病的管理,也包括我們從15年開始建立的,這個匿名情感障礙的互助會,實際上就是希望患者,能夠和家屬一起共同來對這個疾病進行管理,通過這樣的自己對疾病的認識,可能能夠更好的去依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