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嗜酸細胞百分比偏低會引起什麼症狀?
嗜酸細胞的抄正常范襲圍是百分值 0.005~0.05 或(0.5%-5%)。嗜酸細胞偏低常可見於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及燒傷等應激狀態,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嗜酸細胞: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淺紅色,由於其中充滿顆粒,常不易見到細胞質。顆粒呈鮮紅色,直徑0.5~1.5微米。核為桿形或分葉形。電鏡下,胞質內有較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少量線粒體,多量糖原顆粒。顆粒分兩型,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敏感的過氧化物酶等。嗜酸粒細胞具有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
引起嗜酸細胞偏少的原因:在勞動、寒冷、飢鋨、精神刺激等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通過下視丘刺激垂體前葉,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使腎上腺皮質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可阻止骨髓釋放嗜酸性粒細胞,並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向組織浸潤,從而導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2、嗜酸性粒細胞偏低說明什麼呢?
嗜酸性粒細胞 ↑: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急性傳染病(除猩紅熱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傷寒和副傷寒、術後、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嗜酸性細胞百分比偏低 是什麼情況引起的?
你好,如果單純是嗜酸性粒細胞比率的話,問題不大,因為嗜酸性粒細胞偏內低沒有很大的容臨床意義,升高的話可以見於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等,降低沒有意義。你不用管它,過幾天就好了。
指導意見:
不要做治療,不用擔心,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祝健康快樂。
4、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是什麼原因
中性細胞低一點沒關系,高了就考慮細菌感染,嗜酸粒高是像你說的,但你復查後再高的話再下結論吧,還有,有什麼不適的症狀嗎?不然偏高點也沒關系阿
5、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是什麼原因我的檢
只是說明細胞的分布不同,是一種指導意見,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這說明沒有什麼問題,不需要進行治療的,不用擔心,沒有什麼影響。
6、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是什麼意思?
如果單純是嗜酸性粒細胞比率的話,問題不大,因為嗜酸性粒細胞偏低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升高的話可以見於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等,降低沒有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其絕對值為0.05-0.50×10^9/L。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有明顯的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
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細胞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的胞質內含有較大的、橢圓形的嗜酸性顆粒。這類白細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6)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擴展資料:
嗜酸性粒細胞可移行至有病原體或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該細胞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的多種溶酶體酶有殺菌作用,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在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其釋放的組胺酶能分解組胺,芳基硫酸酶酯能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
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7、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
嗜酸性粒細胞是copy白細胞的一種。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多見於傷寒和副傷寒患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等。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0.4~8。
嗜酸性粒細胞可移行至有病原體或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該細胞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的多種溶酶體酶有殺菌作用,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7)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擴展資料: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組成部分,與其他粒細胞一樣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具有殺傷細菌、寄生蟲的功能,也是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引起組織損傷,促進炎症進展。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表現為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嗜酸性粒細胞數增加。
8、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是什麼意思
^【參考值】:抄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其絕對值為0.05-0.50×10^9/L。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有明顯的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細胞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的胞質內含有較大的、橢圓形的嗜酸性顆粒。這類白細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eosinopenia):
常見於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其臨床意義甚小。
9、嗜酸性細胞百分比偏低,是什麼原因?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a):
(1).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
(2).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0%或更多。某些寄生蟲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倒置白細胞總數高達數萬,90%以上為嗜酸性粒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6).某些傳染病: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症、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eosinopenia):常見於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後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其臨床意義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