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青少年保健的意义

青少年保健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9-27 06:03:39

1、朋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提供新的情感寄托。个体进入青年期,随着与父母情感和家庭依恋的逐渐淡化,于是就把情感能量慢慢转移到同龄人的交往之中。
可以说,友谊就是青年摆脱家庭依赖后的新的情感寄托。他们力求在知心朋友中,得到同情、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当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中,碰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是严重打击时,更渴望能从真挚、纯洁的友谊中得到最大的安抚和慰藉。这种要求总是可以如愿以偿,所以,身处徨、苦闷和逆境中的青年特别渴望友谊。
(2)促进自我发展。青年友谊一般总是发生在与自己的“理想自我”十分接近的朋友之间。
一方面,青年把理想形象无意中投射到朋友身上,使其成为自己“见贤思齐”的榜样;另一方面,青年又会以朋友为镜来对照自己、解剖自己,甚至塑造自己。可以说,青年们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之中而获得发展与提高的。正如日本心理学家津留宏所指出的:“这样的朋友关系,相互影响是极大的。恐怕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响最大的时期,就是这个时期。”
(3)加深对人类的美好情感。
在人类情感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情感如亲情、爱情、师生情、友情等,才算得上是纯洁的、真挚的,甚至是无私的。
友情即友谊的情感。它完全摆脱了任何的血缘关系或利害关系,是人类美好心灵的体现。一个沐浴在此种友谊感氛围中的青年,他就总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对人世产生积极的向往、乐观的追求;反之,一个失去了友谊的或从未体验到任何友谊的青年,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凄凄惨惨戚戚”的,从而对世人产生冷漠感,甚至滋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的研究意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社会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而他们的理由说去来往往让人觉得可笑,为了可笑的理由去杀人或者犯罪,是青少年心理未受到健康引导的典型表现。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在孩子人格形成期,如果出现一些不能掌控的问题存在,需要寻求专业的机构帮忙,不要耽误孩子的人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至关重要伟大作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上建设者和接班人;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壮大。

4、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所谓的“不良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很多的“不良行为”主要与时代没有关系,而是与生理发育和人格成长有关系,换句话说,是人生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或难以避免的一些心理现象和生理行为。所以,应以冷静、“中性”的态度,淡化在校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问题,对某些“不良行为”,或疏导,或等待,或观察,或不加可否。作为学生,“自我”同“本我”要好好协商、谈判,一些行为要适可而止,不要越轨。

1、“贪玩”——“本我”。玩是动物包括人的天性,青少年玩起来更会忘记或不顾一切。我们可以看到在山野里有这样的画面:一边是老牛被拴在犁耙上,埋头地犁地;一边是小牛犊在犁地老牛的四周,疯狂地撒欢儿。——这是小牛犊的本能。它不知道或不懂得一旦它长齐了牙齿,就会告别疯狂地撒欢儿,就要像老牛一样,被拴在犁具上,埋头地犁地。从劳动力角度说,13—18岁的人正在向劳动力走来。贪玩也就是这么几年,一旦工作了,也就没有这样的时间和机会。青少年就像小牛犊那样,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但这是这一年龄段的规律性行为。正好,又和学业碰到一起了。如何通过玩耍调节紧张的学习,以及在玩耍中学习某些方面的知识。而在“玩”的前面加一个“贪”字,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给青少年加的罪名。总之,对于学生来说,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或正当的需要,注意控制着一个玩耍的“度”。

2、“粗野”——人格发育发展。粗野是动物包括人的本性,是人的潜意识里“本我”的表现。野生动物它们不读书学习,所以永远粗野。人因为是高级动物,高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读书学习;于是在“学龄期”就要进学校接受教化,否则,就是粗野的孩子。青少年接受教化,是人格顺利成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青少年的粗野是客观的;一方面教化需要一个过程,教化的效果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是不同的。

3、“不听话”——有些家长来咨询,问“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难能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弄清楚3个问题?

⑴以什么或谁为标准判断“听话”和“不听话”?

⑵具体是些什么话,孩子不听?

⑶家长要孩子“听话”,是为了控制孩子还是为了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不听话”的话题,可能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亲子关系”的一个“情结”。人们一直把“听话”当作“好孩子”的标准。当“不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父母,这“不听话”的父母又要求他自己的孩子要“听话”。

也许,这是人们做“父母”角色的一个局限性。所以,“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的课题,至今尚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4、“手淫”——属于隐私活动,但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手淫有害”不能成立。“精满自溢”。手淫——遗精,是自然、安全、合乎情理的缓解、宣泄性冲动的方式,是“青春期”性成熟的一种生理表现,是解除因性压力而引起心理不安、躁动的一种“自慰”的心理防御方式。

5、“早恋”——首先这个词就没有个科学的定义;然后,现实中主要是指老师和家长,对这个词的理解普遍偏激。

从“少年期”到“青春期”到“青年期”,青少年性心理的变化有“三步曲”:第一乐章——疏远异性阶段,在课桌的中间有“三八线”,下课了,女的一群唧唧喳喳,男的一簇嬉戏打闹;第二乐章——接近异性阶段,但不限于特定的目标,多是群体的异性交往;第三乐章——迷茫的爱慕异性阶段,开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偶像。

“恋爱”,按传统、现代的解释是指未婚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就婚姻与家庭来说,“恋爱”是重要以至是最重要的“手段”。“早婚”,这词容易界定:是指未到生理和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可这人与人(这里指异性)的爱慕之情,能用年龄来界定么?谁能说出个具体数字?
当然还有“新潮”的恋爱:正因为在恋爱阶段也不排除性爱,所以当代一些“新潮”的人,有把“恋爱”只当作“目的”的。他们把恋爱的时间拖得很长或把恋爱的对象换得较频。也就是“光恋爱,不结婚”。“新潮”,实际上是在恋爱期间,性爱行为冲破了传统的道德、一个人的“本我”打败了“自我”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说,男女在儿童期是不忌性别、两小无猜;到了少年期,会有一段时间的“异性相斥”,这是一种“错觉”和“假象”;到了青年期,就回复到“异性相吸”的“真相”上来。在传统的时代,其“相吸”是隐秘和含蓄的;可到了开放的今天,就变得公开和赤裸,甚至还要“趋众”、赶时髦,—— 谁身边没有个异性朋友傍着,谁就是落伍者。所谓的“早恋”,就是青少年从“假象”走到“真相”初步的“相吸”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相吸”不能叫“恋爱”,也不能等同于“新潮”;只是一种异性间本能的性吸引的暂时表现,性意识的萌动,盲目、好奇、懵懂、朦胧的“游戏”而已,是在幼稚地对成人进行“模仿”罢了,但对婚姻与家庭,他们还没有考虑到,甚至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感到迷茫,连自己都不知道,没有真正恋爱的能力、明确的意向和严肃的责任感。

在客观“认知”的前提下正面辅导,包括宣传学习性的知识、心理动力“里比多”,进行躲避刺激、意识控制、自然“脱敏”、排遣、升华和开展“转移”活动等。

其实,如果“早恋”是成立的话,那到了“青春期”,“早恋”比“恋母”或“恋父”情结要好得多。

6、“同性恋”——就总体来说,笔者对现在有的学校出现的“同性恋”现象的看法有三:

一、是两个同性同学交往亲密,不能随便、轻易扣上“同性恋”的帽子。

二、是有些女生睡在一个被窝里,甚至有肌肤之亲,这并不能证明是在搞“同性恋”。

三、是“同性恋”在当今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发展的眼光看,它不但不是“性心理疾病”,而且因为没有伤害别人、破坏社会所以也不违纪、违法,只是时下传统的道德在谴责他们,而对传统的道德是要有所突破的。

7、抽烟、喝酒——青少年在长身体的时候,也在长心理就是人格的成长;但两者成长不同步,有的反差较大。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但心理发育并未跟上。模仿成人抽烟、喝酒就是要显示“成人气概”。

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也想建立些人际关系,这烟、酒就成了一种社交的纽带和手段。平常学习紧张,周末要放松放松,课堂上须“夹着尾巴”,在宿舍里可以放肆一下,同学聚会,多喝了一点酒,来了激情,借此展示个性、张扬自己。

提起抽烟,这是个一贯性的问题。“严禁吸烟”可以作为校纪明文写上,但不要指望真的能全面杜绝。能保证在课堂上绝对不抽、校内基本不抽(宿舍、厕所除外),老师就算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了。

8、沉溺“网吧”—— “网吧”,是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许多学生迷恋、沉溺到废寝忘食、耽误学业的地步,都是事实。

对“网吧”,第一,要堵是堵不住的;第二,要学生不看网上的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内容,这首先要从源头即厂家、商家那里堵,禁止制作、推销这种“软盘”,但这不是学校的任务或责任;第三,凡事有利有弊,青少年也确实通过“上网”,练就了聪明的脑、灵巧的手,当然也满足了“本我”贪玩的欲求,回过头再来较安心地做功课。

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或方式的引诱源或叫“甜蜜的陷阱”。电脑的时代,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电脑问题。成人照样也入迷上瘾。某单位现在实行“无纸化”办公,据调查,有80%的员工在上班的时候上网。一些成人在网上进行“QQ”交友,有个男人最后实地约会时,发现对方就是自己的老婆。所以不要一味指责青少年。“上网”这一引诱源,并不是“洪水猛兽”,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的几大“不良行为”,主要是在“应试教育”下,家长、老师对青少年的过激或偏激看法。

对“青春期”,无论是“美喻”还是“问题”,都是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规律性的东西,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同学个人如何自我调适和老师、家长如何积极引导。

5、青少年对国家的意义

1、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

(5)青少年保健的意义扩展资料: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九五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1、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关键时期。
2、性教育可以使学生有勇气面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可以使青少年减少困惑和心理负担。

3、进行科学性教育可以预防性犯罪。

7、青少年成长保健:青少年需要吃什么好?

1.饮食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多样化。合理的主食是除米饭之外,还应吃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在主食中掺食玉米、小米、荞麦、高粱米、甘薯等杂粮。早餐除吃面粉类点心外,还要坚持饮牛奶或豆浆。2.青少年每天必需的各类食物:粮食300~500克(男高中生要绝对保证每天有500克主食);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蛋50~100克;蔬菜350~500克。还应多吃水果、坚果类食品、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每周也应选择食用香菇和木耳等菌藻类食物。青少年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鱼骨可食)、骨头汤等,通过饮食来补充青少年日长夜大的骨骼所需要的钙。3.安排好一日三餐:合理营养是应该符合生理功能和实际需要的,如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用足够的热能保证上午的活动。有些发达国家很注重早餐,不仅有牛奶、桔汁,还有煎蛋、果酱、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晚餐则不宜食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响睡眠。晚餐以吃五谷类的食品和清淡的蔬菜较适宜。4.荤素搭配:合理的粮菜混食、荤素搭配不仅可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补充(即营养的互补作用),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可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8、网络生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要正确控制上网的时间段,不能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发育呀。
要正确对待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能够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而不是被它一直牵着走。
在网上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也可以在网上与好朋友进行比较好的沟通。

就先是这些啦。

9、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爱自己的母亲能爱国吗?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还谈什么集体主义!所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如对小学生之间的打架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论事,事过境迁也许再犯,这就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我们能对此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自我调适,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对“说谎”这种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学生要诚实外,也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举例来说,“狼来了”的故事是以后果来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在“寂寞”的时候、在没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因闲不住而无事生非,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如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说谎而产生消极后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时我们还会碰到学生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为而说谎的现象,对此也不能就事论事,应从如何交友、如何正确对待“义气”方面着手引导。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早恋时有出现,对此不要过早下品行不端的结论,而应该对他(她)们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结交异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当然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也同样密切。智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学习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关键要看学生的学。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如何。作为学习目标的目标系统、以智力活动直接参与的操作系统以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维持)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学习运行的基本机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者正是学习心理的构成。如果说目标系统的确定有鲜明的社会化要求外,操作系统与动力(维持)系统却正是个体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内因,谁也不能替代。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的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智力系统的操作,因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品质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则至关重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智育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

此外,心理素质如何对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关系也很密切。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0、简述党和国家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年侵害的群体。 (2)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4)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与青少年保健的意义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