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发布时间:2020-09-17 14:17:17

1、医疗保健有几个特点

2004年我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新特点
发布单位:太原市统计局 报送时间:2005年2月1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自我防治意识,增强体质,增加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必不可少。据对太原市3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用品和服务费用支出为469.1元,同比增长22.8%。
一、医疗器具大幅增长182.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合理膳食是关键。但每个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必不可少。所以经常在家中必备一些医疗器具,包括血压计、体温计等,而这些器具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购买医疗器具支出为 7.9元,同比增长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长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点,很多市民都逐渐的接受了它,并形成花钱健身的消费新主张,科学地运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疗枕、护膝、护腰等。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个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等。对于投入到这方面的费用,大家能够欣然接受,拥有保健器也一度成为一种时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保健器具支出为6.8元,同比增长 112.5%。
三、药品费增长5.5%。现在电视上的药品广告铺天盖地,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了市民们的视觉,得了病反而不会选择药品了,去药店买药,以前常用的一些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电视上明星做广告的药品,价格高不说,能不能治好还是一回事。虽然国家对药品的价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药也造成药品费的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药品费支出为241.7元,同比增长5.5%。
四、滋补保健品增长3.8%。由于滋补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补对一些疾病有着调节作用,因而居民购买滋补保健品有所增长。但决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补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们应该分清彼此差别,在用滋补药品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药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补药品时,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滋补保健药品支出为27.3元,同比增长3.8%。
五、医疗费支出增长51.9%。人们在治病的同时,各种服务性支出,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等,价格不断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到医院后经过各种检查,专家诊断,加快疾病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病人临床治愈起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攒钱不如攒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里,只要经济条件能承受,花钱买健康也是值得的。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医药费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费人均支出达180.4元,同比增长51.9%。
六、其它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83.3%。人们在注重健康的同时,运用科学的锻炼,学点太极拳、气功等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预防或加强科学锻炼上多投点资也是应该的,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在家中经常准备点象胶布、纱布、药棉等医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医疗器具、保健用品、药品费、滋补,医疗费以外的其他医疗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长183.3%。

2、国家财政医疗支出和政府卫生支出的区别

政府卫生支出包含了国家财政医疗支出,即国家财政医疗支出是政府卫生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卫生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它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国家财政医疗支出的花费即为公费医疗经费。
按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10类“医疗卫生”要求,其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支出。

3、请问个人医疗保健支出包括哪些方面的支出?

保健品肯定不在报销的知范围之内
报销的主要是甲类药品。和住院医师沟通需要报销道
乙类部分报销
急救车费,空调费,伙食费,输血费回这些也不报销
如果有家里直系亲属献过血可以报销输血费这点注意
正常的报销比例应该在80%-90%
有的医院有门槛费要求做一定的检查也答是不报销的

4、社会卫生总费用中用于医疗的比例

“十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有所增加,居民卫生支出比重持续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7553.0亿元,占GDP的5.52%,人均卫生费用581.1元。2001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递增,占GDP比重上升。1978~2003年,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12.1%,高于GDP年平均增长9.4%。
2004年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16.4%、29.7%和53.9%。2002~2004年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发生变化:政府卫生支出与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增加,扭转了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遏制了居民卫生支出持续增长势头。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卫生费用均在增长,但城乡差距在扩大。2000年城乡相差598元,2004年城乡相差936元。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为4862.2元,是农村居民的4倍。预计2005年卫生总费用达到8273亿元,占GDP的6%,人均卫生费用626元。

5、国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支出有何积极意义

无论何种体制的国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民生大计,无疑是首要条件.然后才能谈教育,科技,国防等等.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是人的基本属性.如何保障之使人能安居乐业,就是民生大计.改善医疗条件,推广和提高医疗保险,只是社会保障的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其实已经非常完善.我国只是正在弥补这方面的空缺而已.
我国的医疗改革其实很失败.社会医疗秩序非常混乱,社会医疗环境十分恶劣.医疗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高,待遇差(至少乡镇一级是这样),还整日担心吊胆,不知何时刀从背后捅来. 说远了.........

6、行政单位决算报表中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包括哪些

这个是根据功能科目来进行核算和统计的,其中包括卫计部门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你可以查看最新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书(可从财政部网站下载),上面对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还有细化到下一级对应科目。该类支出是从功能科目角度统计的,不是从经济科目比于如办公费,差旅费等,不反映具体的支出内容。

7、关于文化产业(尽量用专业用语~!谢啦~!)

什么是文化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息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
http://www.gyhtz.gov.cn/gxq.asp?id=334&zid=高新动态

文化产业园显然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有多元解的难题。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设计一个最优的文化产业园区的过程,而是一个搜寻、验证、模拟、评价直至最终求得满意解的过程,是一个未来多情景的搜寻和论证过程。
http://www.863p.com/Construction/Print.asp?ArticleID=12809&Page=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分析

文化产业在我国是个相对较新的名词,在计划经济时代,文化只是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事业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遵循市场原则进行企业化经营的,于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提法就兴盛起来。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目前“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提法,含义上并不统一,甚至该名词是否合适都还存在争议。本文所称的“文化产业”,特指从市场供需角度理解的文化事业,不涉及文化事业本身的经济性质问题。在统计上,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对文化及相关产业重新进行了分类。但是,囿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仍然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划分标准下的统计数据。本文着重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需求变化的决定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年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与需求

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既包括城乡居民的文化产业需求,又包括政府、企业等非居民的文化产业需求。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文化消费是由非居民主体进行或买单的。不过,城乡居民对文化的消费和需求始终占据主要位置,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与需求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与需求。

我们将《中国统计年鉴》上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两项支出加总,再乘以城镇居民人数,代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的文化消费需求。根据这种计算口径,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420.38元,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总额的6.46%;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为264.47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155.91元。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额达到2201.78亿元;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总额为1385.19亿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总额为816.59亿元。

我们将《中国统计年鉴》上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乘以农村居民人数,代表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总的文化消费需求。根据这种计算口径,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35.68元,占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2.13%。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总额为1811.22亿元。实际上,由于该数字包括了农村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所以,实际的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没有这么多,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没有这么高。2003年单是农村中小学学费、杂费合计就达112.94亿元,这还不算平时的花费及农村居民家庭供养大学生的花费。实际上,城镇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三项支出合计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高达14.35%,而不是6.46%。本文引用数据如果没有特殊注明出处,则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各年版《中国统计年鉴》。因为我们找不到单独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数据,所以我们只好使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数据。

综合起来看,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支出总额为4013亿元。这是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已经完成的文化消费支出,基本上可以视为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已经实现了的文化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2004年8月份曾经根据新制定的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发布过一份《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简况》,该份材料显示,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7.44亿人)的1.7%、城镇从业人员(2.56亿人)的5.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11.69万亿元)的3.1%。国家统计局:《简明统计资料》第181期,2004年8月9日。其中文化产业3577亿元增加值统计是供给面的,如果我们将我们得出的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支出总额为4013亿元中扣除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那么两者就很接近了。所以,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及数据考虑是合适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基本情况。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文化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表1列出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近几年人均全年文化消费情况。

二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分析

决定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收入水平、其他重要支出(特别是改革以来新出现的支出)水平。另外,由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属于比较高档的需求,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囿于数据限制,并且为了尽可能避免体制环境变化带来的额外影响,我们使用1982~2003年六年间的分省数据构成的Panel Data数据集对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统计上有效的回归结果如下。

(一)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我们首先考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回归模型因变量是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自变量是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年的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则反映城镇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及需求层次。我们将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列在表2至表5中。

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制度改革造成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不过,这种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并没有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反,还刺激了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可能是因为医疗保健花费的增加对城镇居民家庭是个负担,为了遏制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城镇居民家庭有意识地增加日常文体娱乐活动,扩大这方面的家庭投入。在表9的回归结果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项的系数为0.098387,意味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1元钱,就会引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加0.098387元。在表10的回归结果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项的系数为0.0471,意味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1元钱,就会引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加0.0471元。综合表9、表10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高度正相关,城镇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1元,会导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加大约0.05~0.10元。

本来我们还打算考察教育支出对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但是,在各种统计方法回归的结果中,两者关系并不一致,而且都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说明两者关系比较复杂,并不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这大概是因为教育支出对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教育支出的增加,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改变城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消费的偏好选择,更加喜好文化娱乐活动,从而导致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教育支出的增加会缩小城镇居民用于其他消费的预算,对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效应。

三农村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分析

与城镇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一样,决定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收入水平、其他重要支出(特别是改革以来新出现的支出)水平。另外,生活水平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使用1998~2003年六年间的分省数据构成的Panel Data数据集对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统计上有效的回归结果如下。

(一)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我们首先考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回归模型因变量是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自变量是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年的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则反映农村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及需求层次。

据我们的统计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与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在统计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的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统计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的增加。这说明,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确实取决于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收入和生活水平越高,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需求就越大。综合起来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会引起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需求相应增加0.10~0.1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1个百分点,会引起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相应增加1.27~4.17元。

(二)包含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回归分析

考虑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是最近几年农村居民家庭一个十分显著的支出项,我们将它加进回归模型中,希望考察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这样,我们的回归模型就变成了因变量是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自变量是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年的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统计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90年代以来,由于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不过,这种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并没有对农村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反,还刺激了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同样是因为医疗保健花费的增加对农村居民家庭是个沉重负担,为了遏制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有意识地增加文教娱乐支出。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高度正相关,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1元,会导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加大约0.08~0.51元。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取决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受到住房、医疗保健等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具体来说,城镇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支出呈负相关关系;但是与城镇居民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呈正相关关系。

1998~2003年六年之内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44.48下降到37.12,六年间下降了7.36个百分点。1978~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7.1。可以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会下降7~10个百分点。1998~2003年六年之内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了1.85倍;2003年比1978年增长了4.146倍。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17000元(2003年价格)。我们使用本文第二(一)部分的回归分析结果,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将达到大约910~1130元(2003年价格)。按照2010年全国大陆地区总人口为13.5亿,其中50%为城镇人口计算,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将达到大约6140亿~7600亿元(2003年价格)。

1998~2003年六年之内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3.4下降到45.6,六年间下降了7.8个百分点。1978~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67.7下降到45.6。可以预计,到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会下降8~10个百分点。1998~2003年六年之内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上升了0.95倍;2003年比1978年增长了4.507倍。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5250元(2003年价格)。我们使用无截距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到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将达到大约376~950元(2003年价格)。按照2010年全国大陆地区总人口为13.5亿,其中50%为农村人口计算,到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将达到大约2530亿~6420亿元(2003年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发展文化产业,刺激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增加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不是GDP的增长,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分及时和必要。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增长了,才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避免收入分配过分悬殊。恩格尔系数反映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人民收入的绝对水平,也取决于收入的分配状况。如果收入分配过于悬殊,大多数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全社会的恩格尔系数也就很难降下来。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容量自然就会扩大。

第三,为了扩大城镇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要适当控制城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和城镇居民家庭的购房、物业等住房支出,使之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相匹配。

第四,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满足,还与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得性(availability)高度相关,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将重点放在面向普通民众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比如社区、学校等场所的文化娱乐设施及服务提供)上,而不能以豪华的大剧院、音乐厅等为主。
http://www.yinxiangcn.com/Chanye/jiaoyu/200605/108_2.html

游戏是什么?从产业链上讲,它跟电影一样,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它符合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能为受众带来感官、精神的愉悦体验,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受众心理。
http://www.chinabyte.com/news/383/1879383.shtml

加强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

文化;文化产业;基础理论

[摘要] 理论研究是整个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目前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产业基础理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二是如何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产业迅速兴起有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四是文化产业存在的深层人性基础。理论研究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实践,文化产业的实践也可以使我们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已经起步,但有关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却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遍观现有的国内涉及文化产业的文章,能够从理论、哲学、传播学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文章寥寥无几。理论研究是整个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有可能决定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依托研究型综合大学而建立的省级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我们理所当然地要为文化产业的理论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希望我们培养的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将来都成为只会经营和管理的“匠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思考一些元问题和元理论,从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上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在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有四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我们理解文化产业其他问题的基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要发展,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文化资源和文化背景,二是经营和管理,三是传播手段和生产技术。在这三个要素中,文化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生存之本。有人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解释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即我们看到的文化产业只是一个巨大冰山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它所依托的文化虽然隐藏在看不见的海面之下,却构成了这个冰山的绝大部分。这个比喻还是比较贴切的。我们现在习惯于把文化产业看成是一种经济,但我宁愿首先把它看成是文化,我们理解它的顺序应当是先文化而后产业。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前提,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没有文化的依托,文化产业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如果我们仅仅把文化产业看作是一个可以赢利的行业,那么它就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从概念上看,文化产业应当属于文化这个大范畴或大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文化大范畴下的小范畴或文化大系统下的子系统。那么,理解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意义何在呢?第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如果说其他行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竞争,那么文化产业的竞争则加入了文化资源的因素。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已没有太大的差异,其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可以提供的文化资源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这就启发我们去加大文化资源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的力度。第二,文化产业决不等于文化,它只是文化系统中随着时代发展而转换功能的一部分,文化的传统功能依然存在,而且仍然是文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大力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审慎地进行文化事业的改革。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要素都可以产业化,哪些东西可以推向市场,哪些东西需要政府的扶植,这些都应当去认真地评估。第三,对文化产业问题的思考离不开对文化基本问题的思考,因此文化理论研究应当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文化产业研究工作者应当有一定的文化学素养和文化的视野,这也应当是我们培养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人才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方向。

其次是我们如何把文化产业提到文化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的因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文化只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是政治和经济。而在后现代社会,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比拼,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比拼,文化已经被看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过去,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的控制主要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控制,而现在,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的控制主要依靠手中掌握的话语权和文化霸权,好莱坞、迪斯尼和肯德基的输出远比飞机和导弹更有力量,因而被称为“后殖民主义”。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不再是政治和经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这种“文明冲突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现实。那么,一个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文化的积累,文化的创新和文化的传播,而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的传播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文化要真正成为具有竞争性的“软实力”,还必须通过文化产业这个载体。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具有了战略的高度和重要性,发展文化产业就不仅仅有经济的动因,而且有政治和文化的动因。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可能迅速缩小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文化却没有高和低的区别。在人类学的意义上,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价值所在。过去我们说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呢?而且对后现代社会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它也许是比科学技术更重要的生产力。

第三,我们必须注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他既可以推动我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问题。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市场的开放,而文化市场的开放有可能导致文化安全的隐患,挑战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消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比如青年人淡化传统的民族节日,而去过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接受西方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市场化的追求也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面临被歪曲甚至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和抢救传统文化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其次,文化产业的开发主要以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为指向,有可能损害高雅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的标准下,艺术失去了美的崇高。典型的例子是电影的发行,艺术性的电影往往不卖座,卖座的电影往往没有艺术。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充满功利性和快餐文化的后现代社会里,我们如何去维护理想、品德、情操、权威这些传统的价值。再次,文化产业对艺术作品的大量的复制有可能扼杀文化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艺术精品的产生。如果我们没有对策的话,象托尔斯泰、高更和莎士比亚这样的艺术大师恐怕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第四,我们必须去分析文化产业出现和迅速发展的深层的人性基础。有需求就有消费,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一种精神消费。人是具有两重性的动物,既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过去我们往往重视了前者,忽视了后者;只讲唯物主义,不讲唯心主义;只讲科学主义,不讲人本主义;只讲知识,不讲信仰;只讲真理,不讲价值;岂不知人的精神需求是人和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文化不仅是人的一种属性,而且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我们应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理解文化对于人的重要性,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产业崛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文化产业是一种后现代现象,与后现代主义有某种契合和共生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正是对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物欲社会的反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人类学成为显学以及历史学的文化史转向,也印证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对精神现象的关注和精神需求的巨大增长,而这也恰恰是文化产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出现也冲击了我们许多传统的理论认识,比如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过去我们往往把经济视为基础,而把文化看作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两者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中有经济,经济中有文化,上层建筑同时也参与了经济基础的构成。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产业实践对理论界的影响必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郑群(1958—),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http://www.sdci.com.cn/detail.php?id=12958

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一)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己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和各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年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7.9%,日本文化娱乐、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己占GDP总量的18%至25%,音像业己超过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一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总体产业的发展水平甚至尚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水平。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文化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演变,文化产业充满了超常限量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开拓己成为关于我国21世纪宏观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抢占经济与文化制高点的核心领域,因此,我们关于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就不光是显得必要,而更己是迫切之极的事情。

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经济、创意产业、品牌管理

绪论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愈来愈成为各个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核心产业,其从业人员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1980-1998年,文化产业的世界贸易额从953.4亿美元增加到3870.3亿美元,进入21世纪前后近几年,其发展之迅猛,更是史无前例,成为当代黄金产业和人类未来经济的象征。
在日本,文化产业统称娱乐观光业,2000年文化产业的规模为85万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在韩国,自1999-2003年,4大娱乐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8%,同期7大传统产业的增长率为3.3%。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20世纪90年代,美国消费视听技术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美国已经抢占国际性产业升级运动的制高点。
本文主要是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面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一、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数字化的时代,努力达到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其他需求也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文化产业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

8、现在医疗行业发展真的很好,现在体检又怎么样呢?

健康体检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产业链

根据2009年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定义,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具体来讲,健康体检包括收集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评估预测健康走向、制定并实施健康计划及健康跟踪管理等。

目前,健康体检服务行业主要还是对体检者提供专业的体检服务;未来,在专业健康体检服务的基础之上,或将对体检对象进行健康管理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链分析:民营体检中心崭露头角,互联网巨头、金融巨头涉足健康体检产业

健康体检产业上游主要包括相关仪器设备和医用耗材,一般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散程度也较高,如果体检中心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量大,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就强;

下游为个人客户或单位团体客户,公司客户的好处是一次性成交大量订单,但是体检中心对此议价能力不强,利润不够高,而吸引个人客户的能力,也与流量分不开——几家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都在电商平台上开店、与信用卡合作、与保险公司合作;

中游包括公立体检中心和民营体检中心,目前民营体检中心发展迅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介于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形式单一,95%以上的健康管理服务仍以体检为主,互联网巨头与金融巨头等早已介入健康体检产业,试图将体检与保险、购药、寻医等深度结合,完善检后服务,打造以健康体检为入口的健康管理体系。2018年,美年大健康自身也推出极具创新意义的重量级健康管理产品“美年好医生”,从单一体检服务迈向“检、存、管、医、保”全程保障,开创3.0健康管理新时代,大幅拓展和提升了收入成长空间。

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全球健康检查发展最早始于1908年美国士兵体检;1970年国际健诊学会于美国成立。国际健诊学会(IHEA)分为3个区域: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一个区域;欧洲、非洲、中东为一个区域;亚洲和澳洲为一个区域。

而我国健康体检行业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指令性体检阶段,目前处于预防保健性体检阶段。

因此,我国相对其他发达国家,国民健康体检覆盖率仍然较低。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健康体检覆盖率为32.68%,而美国、日本都超过73%,德国更是超过95%。

2017年全球重点国家国民健康体检覆盖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分别提升至10.03%和7.50%

人们的消费能力是影响健康体检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城镇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大幅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自2000年起大幅增加,个人客户在体检客户结构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有力的推动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呈上升趋势。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为10.03%和7.5%。

2010-2018年Q1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超5.6亿人次,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超过77%的两周患病是慢性病,在城市这一比例超过了80%,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31.00%,女性为35.05%。众所周知,慢性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定期的健康体检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肿瘤疾病的发病早期多数是可以治愈的。总体来看,慢性病发病率的居高不下有力的推动了健康体检行业需求容量的增加。

近几年,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消费升级,国民健康体检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呈现井喷发展的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健康体检人次数来看,2011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已达3.44亿人次。除了2014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有所下降外。截止至2017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增长突破5亿人次。2011-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66%。据前瞻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有望超5.6亿人次,达到5.63亿人次左右。

2011-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健康体检市场规模来看,2012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已达468亿元,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到了2016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据前瞻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体检人次的增加,我国健康体检市场前景巨大。

2012-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未来我国健康体检3000亿市场规模

美国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的“90%vs10%”规律,即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90%的个人和企业的医疗费用会降低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可见,健康体检可以有效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是:9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疗阶段,中晚期病人比例高,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实行的新医改旨在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难题,定期的全面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

与医院诊疗服务相比,体检服务可以说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同时,由于目前健康体检不属于基本医疗范畴,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因而,健康体检机构基本上是社会资本投资的盈利性医疗机构;体检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低竞争、高利润、稳发展”的经营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形成了一个“黄金投资区”,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据前瞻预计,2019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3284亿元。

2019-2024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健康体检机构能提高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及更好的医疗环境。预计在未来的5年,民营健康体检机构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据前瞻预计,2019年,我国专业体检机构市场规模达到185亿元,到2024年,规模达到558亿元。

2019-2024年我国专业体检机构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