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通常的定义是,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循证医学",可以理解为一种"医学观",其核心内容是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如拍x片治疗,如开某种降压药或预防保健,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_效益比,目前公认为最可靠的证据是来自于随机对照实验的证据,目前循证医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大量的"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传统医学较少考虑卫生经济学,循证医学将成本_效果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入,要求对现有众多诊断,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和临床决策采用客观的证据,以卫生经济评估,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投入满足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使卫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
2、14年医改制订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政策措施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新医改政策导读》题库及答案
淄博市博山寿春堂中医诊所整理
1.智慧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错误)
2.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过多(错误)
3.在当今医疗服务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掌握信息优势的情况下,思想上是倾向于保守秘密(错误)
4.世界卫生组织对基本药物的定义是:满足全部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错误)
5.新的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西医作用,但并未提及中医药(错误)
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正确)
7.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错误)
8.卫生医疗服务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还是分权制,理论界不存在争议(错误)
9.惠民医院不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是长期存在的(错误)
10.生命科学进展及基因技术的运用、克隆技术、安乐死、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等有立法规范。(错误)
11.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部分人民群众(错误断)
12.谨遵“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来积极推广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政策(正确)
13.医疗改革方案只是完成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它只是从体制、政策、资源等方面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提供了行政手段,但是这并不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更不等于能彻底实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标(正确)
14.理论上说,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如果实施,会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正确)
15.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中,国家发改委下达200亿元资金,确定了568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全国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各省、区、市已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正确)
16.国外发达国家医药行业协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首先要避免成为完全独立于政府的非政府组织(正确)
1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流动基本上是双向的(错误)
18.所谓“以药养医”,也就是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减少开支增加医院自身收入,以弥补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需的运营和发展费用(判错误)
19.我国卫生资源分布稍微不均衡(错误)
20.医改绩效评价体系确定风险保护指标有3个: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因就医花费致贫率(正确)
21.新医疗体制改革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正确)
22.卫生部门提出“万名医师支持农村卫生工程”,无疑对缓解农村的“缺医少药”有根本性的作用(错误)
23.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正确)
24.中国内地从1992年起开始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并且每隔三年调整一次(错误)
25.新的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西医作用,但并未提及中医药(错误)
2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正确)
27.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错误)
28.卫生医疗服务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还是分权制,理论界不存在争议(错误)
29.大量疾病发生与蔓延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错误)
30.医药价格制定要有利于激发企业和医疗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和动力(正确)
31.我国不适用国家和省级经办机构通过药品生产商、供应商的谈判,将专利药、高昂费用药品价格协商到保险基金和患者可以承担的范围,对价格有一定的掌控权,逐步尝试与供应商就费用高昂的医用器材、一次性医用耗材等的价格谈判(错误)
32.从卫生系统来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是关键的问题(错误)
33.坚持统筹兼顾,着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错误)
34.随着现代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保障模式正逐渐被医疗保障模式取代(错误)
35.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10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错误)
36.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错误)
二、单选题
1.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力图改变过去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路线,逐步建立和完善由(A)资助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切实降低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单选)A国家
2.(A)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保证了医疗保障底线(单选)A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3.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就是一种(D)(单选)D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
4.公共卫生属于(B)(单选)B公共产品
5.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是(A)(单选)A公益性
6.社区医院的理想状态是,拥有更多的(D),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需求(单选)D全科医师
7.(C)年10月1日,我国的特殊药品监控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全国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现了实时监控(单选)C2007
8.1978年至2006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演进,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在(D)(单选)D下降
9.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媒体发布关于医改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医改总体上不成功,其症结是近二十年来医疗服务逐渐(A)(单选)A市场化、商品化
10.下列不属于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的是(C)(单选)C政府承担了过少的行政责任,阻碍了市场责任机制作用的发挥
11.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A)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单选)A按成本收费
12.加大医药卫生执法力度的基础是(A)(单选)
A法律法规的制定
13.新医改方案还强调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这将吸引(C)对于政府部门和医疗体系的监管(单选)C全社会
14.所谓“以药养医”,也就是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通过(C)增加医院自身收入,以弥补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需的运营和发展费用(单选)C提高药品价格
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包括老人和孩子在内的(D)(单选)D全体人员
16.医疗卫生的监管首先要完善(B)建设(单选)B卫生法制
17.民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前提和目标都是(D),我们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才能真正读懂医疗改革的真正涵义(单选)D人们少得病
18.政府卫生投入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保健事业的(C)(单选)C财政预算拨款
19.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就要以(C)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单选)C医药卫生科技创新
20.市场的运行必须以(B)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单选)B消费
21.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是(A)(单选)A公益性
22.社区医院的理想状态是,拥有更多的(D),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需求(单选)D全科医师
23.(C)年10月1日,我国的特殊药品监控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全国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现了实时监控(单选)C2007
241978年至2006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演进,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在(D)(单选)D下降
25.2004年,卫生部公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约占(C)(单选)C40%
26.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22.6%和俄罗斯的15.2%,现有人力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B)(单选)B人员素质过低
27.到(C)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单选)C2020
28.财政用于医疗服务的补助从主要补助供方向主要补助需方转变,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要恢复原有的(C)机制(单选)C供方与需方共同主导
30.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D),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职能,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对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单选)D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1.在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支出当中,用于医疗费用支出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高居(B)以上,造成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服务等环节则因资金、人才的缺乏而机构萎缩(单选)B80%
32.从世界各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应该是(C)的(单选)C逐步上升
33.“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是(c)(单选)
C大量疾病发生与蔓延
34.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力图改变过去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路线,逐步建立和完善由()资助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切实降低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单选A)A国家
三、多选题
1.除了国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提供全额经费保障,通过(BC)也将降低药品的价格。(多选)
B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
C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2.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要做到(ABCD)(多选)A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B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C明确有关政策,加快人才培养D建立信息平台,加强长效管理
3.国外医疗卫生事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ABCD)(多选)A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医疗费用增长的速度快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B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C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D医疗服务质量不如人意
4.针对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政府至少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是(ABCD)(多选)
A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B充当购买者,约束医疗服务的费用
C充当规划者,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D充当监管者,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
5.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是信息系统的(BD)(多选)B高效D快速
6.国家将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公立医院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可从()方面,构建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多选)(ABCD)
A建立规范的组织架构,合理科学地定编定岗
B建立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C改进工作流程,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D推行全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运行系
7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ABCD)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多选)A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B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C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D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
8.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步从经济工作转移到(BC)的方向上来,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多选)B提供公共服务C着重进行社会发展
9.为(AC),为(D),卫生部委托统计信息中心制订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与评价方案》(多选)
A实时了解医改阶段性成果
B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C及时发现改革中的问题
D决策部门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A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10.针对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政府至少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是(ABCD)(多选)A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B充当购买者,约束医疗服务的费用C充当规划者,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D充当监管者,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
11.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是信息系统的(BD)(多选)B高效D快速
12.国家将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公立医院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可从()方面,构建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多选)(ABCD)A建立规范的组织架构,合理科学地定编定岗B建立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C改进工作流程,构建优质服务体系D推行全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运行体系
13.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为中国的城乡居民建立起一个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这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ABCD)(多选)A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
B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C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投入D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14.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组织方式与投入方式的问题表现在(ABCD)(多选)A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本身条块分割B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整体协作C临床医疗与预防保健被割裂D现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方式效率偏低
15.农村公共卫生筹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ABCD)(多选)A政府投资不足B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被迫创收C地区间差异较大D结构不合理、重硬件轻软件
16.湖北省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个方面(ABD)(多选)A医改工作全面展开B经过努力,部分医改年度工作任务已经完成D推进医改工作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17.我国药品监管突出的问题有(ABCD)(多选)A药品安全意识有待强化B药品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C我国药品监管力度有待加强D药品监管队伍尚显年轻
18.医疗信息化在具体操作层面,以下几方面应为着重解决的问题(ABC)(多选)A从国家层面出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尽快出台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模型B出台医学数据交换标准C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数据中心为载体、以地市一级为单位,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19.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为中国的城乡居民建立起一个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这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ABCD)(多选)A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B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C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投入D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20.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对策有(CD)(多选)
C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公立医院之间的新型监管关系D调整公立医院在现行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竞争主体
2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必须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层起步,近期重点抓好(ABCD)(多选)A基本医疗保障制B国家基本药物制度C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D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2.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多选)A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B鼓励研发创新与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并重C促进业和医疗机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D医药价格改革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推进
23.在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中,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管(BCD)(多选)B帮企业把好原材料采购关,保证使用合格原料辅料投产C依法进行GMP认证,加强生产过程监管D加强企业人员培训,严把药品出厂关
24.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BCD)A人口多B人均收入水平低C城乡、区域差距大D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针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BCD)(多选)
B改革目前的预算补助办法,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C政府要简政放权,逐步使医疗卫生服务收费定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D发挥国家监督调控职能,控制药品收入的增长
2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AC)(多选)A涉及面广C情况复杂
四、填空题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填空)
2.目前,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主要有政府预算拨款和专项经费两种。(填空)
3.新医疗改革方案指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填空)
4.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填空)
5.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严重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填空)
6.我国农村卫生投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农村卫生投入)大大低于城市、(农村卫生投入资金)更多来自农民个人、以及政府投入增长缓慢且主要用于维持机构运转。(填空)
7.国家医药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维护药品生产的(公益性)。
8.广义上讲,补助医疗保险除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还包括(商业健康保险)。
9.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填空)
10.新医疗改革方案指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填空)
11.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填空)
12.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严重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填空)
13.我国农村卫生投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农村卫生投入)大大低于城市、(农村卫生投入资金)更多来自农民个人、以及政府投入增长缓慢且主要用于维持机构运转。(填空)
14.医改方案中,政府将医学技术进步的责任明确无误地交给了(医药卫生事业)
15.(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个医药卫生体系改革近期的目标,其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重点是加强组织领导。(填空)
16.为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按照我国政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时间安排,制定各省级补助资金的以奖代补办法,计划对各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建设、(制度设计)、工作进展、(信息沟通)、创新程度等五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各地工作开展情况予以补助。(填空)
17.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填空)
18.广义上讲,补助医疗保险除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还包括(商业健康保险)。
19.公共卫生体系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全部要素的集合。(填空)
20.新医改意见要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2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填空)
五、问答题
1.如何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简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2.切实做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资金保障,如何合理核定收支,保障正常运转?(简答)
一是科学核定收入;二是合理核定支出;三是严格绩效考核;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保证离退休人员经费。
3.针对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政府至少应该扮演哪四个重要角色?(简答)
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充当购买者,约束医疗服务的费用;充当规划者,建立健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充当监管者,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
4.切实做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资金保障,如何合理核定收支,保障正常运转?(简答)
一是科学核定收入;二是合理核定支出;三是严格绩效考核;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保证离退休人员经费。
5.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
(1)坚持公共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2)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3)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6.政府的社会性管制内容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简答)
一是医疗服务市场进入和退出控制;
二是竞争行为;
三是市场组织;
四是从业人员待遇;
五是医疗服务数量;
六是医疗服务与质量控制。
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是什么?(简答)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4)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8.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的融资模式有哪些?(简答)
(1)政府财政补助;
(2)医院自有资金积累;
(3)引入社会资本,改造公立医院占垄断地位的格局;
(4)多种形式的银行贷款;
(5)项目融资;
(6)吸引慈善捐款;
(7)探索免费债券发行;
(8)尝试设立医疗福利彩票;
9.现阶段加快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存在哪些问题?(简答)
(1)关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问题。(2)关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资源投入问题。(3)关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问题。(4)政府对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5)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低下。(6)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监督职能的缺位。(7)关于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3、什么是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
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
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3)循证卫生保健扩展资料:
目的: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发病与危险因素→认识与预防疾病;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疾病的正确合理治疗→应用有疗效的措施;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及决策科学化。
核心: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 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实施条件:
最佳的科研证据,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现代的医疗措施。
参考资料:网络---循证医学
4、什么是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
(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
(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5、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有以下6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现分述如下。
一、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休戚相关,这一点对于已被医生诊断为“病人”的人和健康的人来说,都是“真理”。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影响或改变人们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有很多。研究发现,即使对于那些正在服用降压和降胆固醇药物的男性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明显降低他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从1986年开始,对43000名40~75岁,没有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男性进行跟踪调查,每年对他们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然后根据长期积累的数据找出生活习惯与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在服药的中年男性,如果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他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将降低57%;不服药的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将患心脏疾病的风险降低87%;仅不吸烟1项就能降低50%的患病风险。如果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所有5项内容(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男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指数zuidi。研究同时发现,即使被调查者从前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被药物和其他所替代。改变生活方式永远不会晚,即使到中年或是晚年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从中受益。
(一)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
从卫生服务的角度来说,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后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比如行为纠正和健康教育,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与危害的严重性相对应,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二)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不难理解,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纯属个人的意愿/行为。我们可以告知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健康应该坚持的,比如不应吸烟,如果吸烟应该戒烟;不应挑食、偏食而应平衡饮食,等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比如提供条件供大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指导人们掌握改善生活方式的技巧等等,但这一切都不能替代个人做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的决策,即使一时替代性地做出,也很难长久坚持。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其含义不仅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在于逆转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历程(如果疾病已不可避免的话)。因此,旨在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之时的一级预防;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二级预防;以及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的三级预防,在生活方式管理中都很重要,其中尤以一级预防最为重要。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特点,有效地整合三级预防,而非支离破碎地采用三个级别的预防措施,是生活方式管理的真谛。
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与许多医疗保健措施需要付出高昂费用为代价相反,预防措施通常是便宜而有效的,它们要么节约了更多的成本,要么收获了更多的边际效益。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确定乳腺癌、宫颈癌、直肠癌、心脏病、老人肺炎、与骑自行车有关的头部伤害、低出生体重、乙肝、结核等19种疾病或伤害是具有较好成本效果的预防领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疫苗的应用,如在麻疹预防上花费1美元的疫苗可以节省11.9美元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生活方式管理可以说是其他群体健康管理策略的基础成分。生活方式的干预技术在生活方式管理中举足轻重。在实践中,4种主要技术常用于促进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1.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
2.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
3.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生活方式。实践证明,行为改变绝非易事,形成习惯并终生坚持是健康行为改变的zhongji目标。在此过程中,亲朋好友、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非常重要,可以在传播信息、采取行动方面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实际应用中,生活方式管理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融人到健康管理的其他策略中去。例如,生活方式管理可以纳入疾病管理项目中,用于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或降低疾病的损害;可以在需求管理项目中出现,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食物,提醒人们进行预防性的医学检查等。不管应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生活方式管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
二、需求管理。
(一)需求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所采用的另一个常用策略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这一管理策略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如果人们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健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服务效果会更好。通过提供一些工具,比如小病自助决策支持系统和行为支持,个人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保健服务,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利用正确的服务类型。
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包括: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干预等。
(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四种因素影响人们的卫生服务消费需求:
1.患病率。患病率可以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它反应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但这并不表明患病率与服务利用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当多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感知到的需要。个人感知到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反应了个人对疾病重要性的看法,以及是否需要寻求卫生服务来处理该疾病。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感知到的需要,主要包括:个人关于疾病危险和卫生服务益处的知识、个人感知到的推荐疗法的疗效、个人评估疾病问题的能力、个人感知到的疾病的严重性、个人独立处理疾病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对自己处理好疾病问题的信心等。
3.病人偏好。病人偏好的概念强调病人在决定其医疗保健措施时的重要作用。与医生一道,病人对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负责,医生的职责是帮病人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关于病人教育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病人被充分告知了治疗方法的利弊,病人就会选择那些创伤低、风险低、更便宜的治疗手段,甚至在医生给他们提供别的选择时也如此。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事实表明,一些健康因素以外的因素,如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疾病补助等都能影响人们寻求医疗保健的决定。保险中的自付比例也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需求预测方法与技术。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预测谁将是卫生服务的利用者。归纳起来这些方法主要有:
1.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为代表,通过综合性的问卷和一定的评估技术,预测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个人的患病风险,以及谁将是卫生服务的主要消耗者。
2.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医疗卫生费用,预测未来的医疗花费。与问卷法不同,医疗花费数据是已经客观存在的,不会出现个人自报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四)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
需求管理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去影响和指导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常见的方法有:24小时电话就诊分流服务、转诊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健康课堂、服务预约等。有的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人”的面目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三、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又一主要策略,其历史发展较长。美国疾病管理协会DIease:Management.Association of America,DMAA)对疾病管理的定义是:“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疾病管理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它以持续性地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果。”该协会进一步表示,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由此可以看出,疾病管理具有3个主要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如糖尿病管理项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疾病本身使得疾病管理关注健康状况的持续性改善过程,而大多数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协调来自于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干预措施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特别艰难。然而,正因为协调困难,也显示了疾病管理协调的重要性。
四、灾难性病伤管理。
灾难性病伤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顾名思义,它关注的是“灾难性”的疾病或伤害。这里的“灾难性”可以是指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也可以是指其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巨大,常见于肿瘤、肾衰、严重外伤等情形。
疾病管理的特点对灾难性病伤管理同样适用。因为灾难性病伤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发生率低,需要长期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的可及性受家庭、经济、保险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等,注定了灾难性病伤管理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一般来说,youxiu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zuida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五、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希望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对于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包括失去生产力的损失。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短期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
(一)医学因素。
1.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
2.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
3.康复过程。
4.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
5.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
6.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7.年龄影响治愈和康复需要的时间,也影响返回去工作的可能性(年龄大的时间更长)。
8.并发症的存在,依赖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
9.药物效应,特别是副作用(如镇静)。
(二)非医学因素。
1.社会心理问题。
2.职业因素。
3.工人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
4.工作压力。
5.工作任务的不满意程度。
6.工作政策和程序。
7.即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旷工和残疾的情况。
8.诉讼。
9.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
10.过渡性工作的信息通道不流畅。
(三)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要实行循环管理。
六、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上述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的放矢。健康管理实践中基本上应该都考虑采取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
6、循证护理的关于实证
在《辞海》中,“实证”一词被定义为可以证明或推翻某一结论的证据、事实、或信念。因此实证必须是可探知的和可认同的。实证必须首先是可以被公众了解的现象,同时它还必须是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接受的事实或原则。在“实证为基础的实践”中,实证指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科研实证通过对相关的系统研究进行系统回顾获取。
根据 AHCPR 1992年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四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或研究趋势分析(Metaanalysis)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科研设计严密,并有流行病学资料,可推荐给所有医院;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科研设计比较严密,科研在不同场合得以重复,可推荐给符合条件的医院;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可供医院参考。
定量研究中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能提供最有力的实证,是卫生保健系统实践活动中设计最精密的、最能科学地反映干预效果的实证,被称为“最佳实证”。因此,“实证为基础的实践”应首先建立在对设计严密的实验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基础上。然而,护理专业独特的人文性决定了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定性研究在国外护理研究领域占有较大的比重(Cullum曾查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护理文献数据库CINAHL,结果发现一年中有1908篇研究文章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只有195篇研究采用随机控制的定量设计方法),定性研究在发展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内涵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相对于定量研究而言,定性研究因其主观性较大,对研究条件不加控制而往往认为所提供的实证不够有力。然而护理专业的实质决定了过分强调定量研究而轻视定性研究的价值将忽视护理学科的人文性、艺术性、伦理性,因此“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其范围比“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广泛,定性研究也提供护理实证。
7、国家对抗生素的要求和保健品循证医学大家对国家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抗生素的滥用会引起很多细菌发生药物耐药,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发生严重的公共医疗卫生健康问题,所以,国家对抗生素的控制是很必要的。保健品市场的泛滥也会给广大的国民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故对保健品循证医学的要求是很好的,严格控制保健品的滥用。给广大市民安全的环境。防止各种欺骗和不必要的浪费。
8、什么是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
(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
(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9、特需护理是什么专业
大专毕业的高级护理奇缺!!!4)熟练护士 (proficient)(5)护理专家 (expert) 6.护理教育发展目标(资料来源: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卫生部规划目标:到2010年,使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不低于30%,其中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不低于40%。 四、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 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提高 1.护理研究是提升护理专业学术性的基础 美国在1952年创建《Nursing Research》杂志,同年成立“美国护理研究基金会”,标志着护理研究进入新纪元;20世纪全球护理教育研究生层次的迅速发展,为护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国际上护理专业期刊杂志数量的增长为展示护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平台:2004共计174册护理专业期刊;其中36册进入ISI的SCI-expansion。 2.我国的护理研究:期刊数量在增长 1995年护理专业期刊只有6册(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年护理专业期刊增加到17 册。 3.我国的护理研究:论文数量在增加(资料来源:程金莲, 韩世范, 孙玉梅等. 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研究现况调查.护理研究, 2004, 18(3): 457-461) 1994-1996年发表在上述5本护理期刊上的护理研究课题论文为17篇,而2000-2002年发表在该5本护理期刊上的护理研究课题论文增加到239篇 (X2=43.03, P<0.05);但研究论文占总体论文的比例仍较低(9.5%)。 4.护理研究方法呈多样化发展 定量研究设计的论文数量占主要比例:研究论文的设计范围较广,包括临床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调查性研究等。同时除传统的定量研究外,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正在悄然兴起,例如:现象学研究法、根基理论研究法、护理人种志研究法,等等。2002版的《护理研究》教科书上将质性研究方法加入。近一年来,全国举行了多次质性研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研讨学习班。 5.我国的护理研究:科研设计方法的进步 1995年发表在5本护理期刊上的护理论文共计1655篇,在资料分析方法上只有11%用统计推断,9.27%用统计描述;而2002年发表在该5本护理期刊上的护理论文总数增加到3046篇,资料分析方法24.39% 用统计推断,9.39%用统计描述 (X2=55.01, P<0.05) (程金莲,韩世范,孙玉梅等,2004)。 RCT论文从1993-1995年的0.8%上升到1999-2000年的7.7%。(朱丹, 黄文霞, 刘莉等.《护理研究》随机对照临床护理试验性文献评价. 护理研究, 2002, 16(2):183-184.)。然而质性研究文章在该5本期刊中很少。 6.我国的护理研究存在的问题:跨学科的科研合作还很不够 1994-2002年研究课题论文的作者大多为同一单位内部合作,不同单位合作课题只有16.85%(资料来源:程金莲,韩世范,孙玉梅等,2004)。因此呼吁护理研究中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合作。 7.我国的护理研究存在的问题:需要争取多方资助 1994-1999年发表的2410篇研究论文中只有89篇(3.69%)获得基金资助,2000-2002年发表的2460篇研究论文中有239篇(9.71%)获得基金资助(资料来源:程金莲,韩世范,孙玉梅等,2004)。护理研究基金资助来源较狭窄:较少获得市、省、部级、国家级科研基金;一般从医院、学院、CMB、香港护士训练与教育基金等途径获得少量基金。 8.小结:我国的护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人文类相关的选题相对较少;前瞻性研究和专科特色研究论文较少,总结性文章较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文章较少;护理管理、护理理论、护理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质性研究论文很少。 五、护理观念(philosophy of nursing):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的护理观念在逐步渗透、深入 1.整体护理观念的渗透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根据病人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发展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个体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其目的为保证病人得到满意的、连续的护理。整体护理成为当前护理领域的热门话题:1994年-2004年以整体护理为题的论文共1009篇。 2.整体护理质量标准应以病人为中心,内容应包括: 1) 病人对住院期间提供的护理服务满意; 2) 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3) 病人了解自己所服主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能正确服用和自我观察; 4) 病人学会一定的促进自己健康的方法; 5) 出院时病人和家属掌握回家后康复及照顾病人的应注意的事项; 6) 出院时病人及家属知道需要复诊的日期和再次医疗的指征和途径; 7) 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 3.当前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资料来源: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副司长讲话,2001年) 1) 护士数量不足:医院管理原因,如科室捆绑承包、护理管理原因,如人力资源配备的科学依据; 2) 护士职责界定问题:界定不清,辅助系统不到位;计算机管理带来的护士工作量增加; 3) 护士观念问题: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专业能力;注重医嘱落实,忽视病情观察;注重治疗措施,忽视健康教育、心理与康复等护理的提供。 4.总之,我国整体护理实践的现状和局限性主要是: ●整体护理已从模式病房到全面铺开,但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护理体制和整体护理观念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已深入到护理各领域,但护士对护理程序仍停留于形式上 ●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主客观资料认定、危险因素的理解问题 六、临床护理方式(Nursing care delivery system):临床路径的尝试 1.临床路径的特点: 适应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需要;体现多学科多部门合作;以个案管理的形式体现护理的连续性;更新文件书写的方式。因此临床路径简洁、高效、全面,能够体现治疗和护理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具有较好的前景,但应与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相适应,由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2.我国临床路径的实践: 理论探讨: 姚梅琪,夏秋欣,黄梦娟. 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思考. 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4): 270-271 临床实践: 殷秀娟,金钰梅,曹浩强. 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9): 27-29 张伟英,叶文琴. 临床路径在心脏术后ICU监护中的应用.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4): 45-47. 护理硕士研究生论文: 戴红霞(2003):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效果评价的对照研究 曹红霞(2003):Ⅱ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路径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七、护理管理(Nursing Management):护理管理人员的视野逐步开阔 1.护理管理人员开始应用变革型领导理论(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实施护理管理和领导 变革型领导理论是现代管理与领导理论界所公认的具有最大发展空间的领域,变革型护理管理人员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远见意识;批判性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善于认识下属的能力和需求;注重激励员工的创造力;敢于授权于部下;敢于挑战工作过程,创新并打破常规;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最新信息,并能够从失败中成长。变革型领导是与执行型领导方式相对应的新型领导方式,两者的特征比较如下: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执行型领导(transactional)具有远见(vision)强调日常工作(Daily task oriented)善于授权(empowerment)保守(conservative)善于激励(motivation)执行命令(Follow order)变革者(change agent)没有变革(No change initiated)强调工作的成效(proctiveness)强调工作的可预见性(predictive) 2.变革型领导方式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相关研究:上海的研究结果(胡雁,杨英华,马敏芝等.关于护士长领导方式与护士工作效率 的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8): 453-457.) 位次: 1.焕发民心 2. 榜样作用 3.授权他人 4. 激励作用 5.挑战工作过程 护士长的激励作用是对护士的组织凝聚力、工作满意度最具预测性的领导方式,是最重要的领导方式;“授权他人”对护士的组织凝聚力和团体士气有较强的预测性;“挑战工作过程” 是护士工作业绩的惟一预测变量;“榜样作用”和“焕发民心”是所调查的护士长运用的首要领导方式,同时,“焕发民心”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呈高度相关。 护士长的“榜样作用” 和“焕发民心”并不足以提高护士的工作业绩和护理队伍的团体凝聚力。 3.美国的研究结果: 位次:1. 授权他人 2. 挑战工作过程3. 焕发民心 4. 榜样作用5. 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是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业绩的最强预测变量;“焕发民心”是工作业绩的负性预测变量;“挑战工作过程”是组织凝聚力的最强预测变量。 4.结论: 我国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变革和创新意识,并善于积极地激励临床护理人员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八、护理专业的范畴在逐步扩展(expanded scope of nursing care):社区护理、专科护士、开业护士 1.社区护理(Community Nursing) (1)基本概念(冯正仪,社区护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p15):社区护理是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以社区为范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对象(三位一体预防模式),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积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 (2)护理服务的发展展望 社区护理成为医疗卫生服务新的增长点;社区护理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队伍将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美国1993年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已经达到总数的33.5%,而我国2003年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不到护士总数的10%。 (3)上海的社区护理实践(Community Nursing): 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至2004年) 1998-2004年市政府投资9.64亿元,进行地段医院转制和社区人才培训。在城区建立了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200万居民);在郊区建立了127所乡镇卫生院,2251个中心村卫生室(300万农民。主要特点为:将以往的地段医院从医院框架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部一室”结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后勤供应);从专科门诊过渡到全科门诊,负责双向转诊;建立户籍制预防保健;完善家庭病床管理;保留少数病房,并转变为老年护理康复。 (4)社区护理研究(Community Nursing): 近年来发表的社区护理硕士论文 张玉梅(2001):社区护理需求及社区护士培训设想 曹育玲(2002):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沈慧霞(2002):三年制社区护理专业(高职)课程计划的研究 张 华(2002):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研究 张少茹(2003):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贾守梅(2004):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研究 (5)社区护理教育(Community Nursing)的发展: ●社区护理纳入护理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和实践 ●2002年起开展了三期上海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项目 ●但尚无特定的社区护理方向的学历教育项目 2.关于专科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PN)的发展 (1)专科护士的基本概念:专科护士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受过高级/特定专业教育并具有实践经验的注册护士,可包括护理麻醉师(nurse anesthetist)、护理助产士(nurse midwife)、临床护理专家(CNS)、开业护士(nurse practitioner)等。专科护士应由相应的教育准入标准(例如美国为本科后教育)和资格考核制度。 (2)发展专科护士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近年来相关的文献丰富: ●角色定位: 关于工作内容以及在我国的前景的探讨,例如“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2::85-88。” ● 关于专科护士的临床实施:例如“糖尿病和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冯金娥,胡宏鸯,楼青青. 开展高级临床专科护士角色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2):115-117” ● 近年来广州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和北京均和香港合作开设了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项目。 ●目前在上海市:上海第二人民医院伤口换药专科门诊、华山医院的压疮专科护理门诊均为专科护士发展的雏形。 (3)但呼吁应进一步规范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审核和注册制度 3.关于开业护士(nurse practitioner, NP)的发展 (1)开业护士的基本概念:开业护士是承担高级临床护理角色的执业护士,并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诊断、处方、转治建议的权限。 (2)国外开业护士的工作场所:主要活跃在初级卫生保健场所(护理院、社区诊所),但同时也活跃在急症医院(包括公立和私家医院)。 (3)国外开业护士的培养:需经过本科后教育或硕士教育,护理学院大多开设专门的NP培养项目。 (4)开业护士在我国的前景:专科护士在我国还只是一块尚未开垦的领域,有待进一步发展。 九、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的实践在兴起: 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基本概念 * 理论基础:实证主义 (positivism) * “循证实践” (EBP):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审慎地、准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临床变革的过程。 2.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循证阶段--系统综述: 1) 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 2)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科研的证据; 3) 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慎评审; 第二阶段:施证阶段--根据证据实施循证护理: 4)将所获得的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相结合,得到临床证据,作出护理计划; 5)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监测效果,监测项目实施情况。 3.证据的等级和推荐意见分级 * I级证据:● 对多项RCT的系统综述 (I-a)● 单项RCT(95%CI较窄)(I-b) * II级证据● 多项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的系统综述 (II-a)● 单项队列研究(包括质量较差的RCT,如随访率小于80%)(II-b) * III级证据● 多项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的系统综述 (III-a)● 单项病例对照研究 (III-b) * IV级证据● 系列个案分析、描述性研究及质量较差的病例对照研究* V级证据● 未经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 4.护理领域的证据的特点 随机对照试验(RCT)能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卫生保健系统实践活动中设计最严密的、最能科学地反映干预效果的证据,被称为“最佳证据”; 但护理专业独特的人文性决定了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以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专家报告也提供护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