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在不同季节的养生之道
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热水洗脚,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降温良方。 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 三、秋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进入立秋以后,天气由热逐渐转凉,人体的消耗也会逐渐减少,食欲也开始增加。因此,阐释时节正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间,人们可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地营养摄取及饮食调整,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好准备。 在此节气期间,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养生原则,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静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多食一些芝麻、蜂蜜、百合、银耳、乳品之类的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期间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尽量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 起居方面,立秋后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凉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立秋后清晨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此时气温不冷且不热,气候舒适,天高气爽,使人精神抖擞。找一个清静或江河湖畔,或林荫道中进行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秋季天气十分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肺与秋天在五行中同属于金,肺也喜润恶燥,所以秋季最重要的是要勤润肺。 秋燥容易引起咳嗽,由于现在正处于季节交替时期,早晚天气较凉、中午热,一天之内温差较大,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和免疫能力较差的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受凉,而且一旦感冒了就不容易痊愈,存在干咳的现象。 秋燥也容易让小朋友患上“秋泻”,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朋友就会多起来,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有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在这个季节里也不好受,秋燥容易让这些人感到皮肤瘙痒,甚至引发过敏。而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这个季节也要特别注意。 有些上班族会感觉入秋以来,身体容易乏力,对于“夏困秋乏”这一说法,由于夏季人们消耗体内太多气,到了秋季,气还没有补过来,而且现在气候也凉爽,有些人的睡眠时间就会比较长。 水能解“燥”,所以秋季最重要是补水,最佳饮料是淡茶水、白开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秋季上市的雪梨、鸭梨、葡萄、苹果含水量大,有生津滋阴的作用,宜多吃。萝卜有生津作用,当作水果生吃尤宜。也可以多做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多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四、秋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进补以食补为上。《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菜品可首选羊肉炖萝卜。它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冬季的风常为北风,其性寒。同时,“寒”也是冬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季应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人起居宜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且不要做剧烈运动。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此外,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2、春季的保健养生要以什么为主?
1.立春时节的保健养生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立春时节的物候特征包括: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衣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时节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而此时,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立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去掉冬天的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更应该审慎,不可骤减衣物。《千金要方》主张春天穿衣服适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也说:“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也就是说春天增减衣服应该保护好腿脚,但是上身衣物可以适当减少以适应暖气上升的特点。
立春时节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些关系,我们就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该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立春时节养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在我国古代称为“温热毒邪”。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在此时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首先犯肺之路。
立春时节的饮食药膳应以“生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2.雨水时节的保健养生雨水节气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正是调养的好时机。调养首先应当“调养脾胃”,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补益气血,克化生物,营造血液的功能。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养、气血、津液、精髓等,都从脾胃中产生,如果脾胃健旺,则源头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肺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
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恣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可见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调养脾胃的方法可根据自身I青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日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日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侯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3.惊蛰时节的保健养生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在惊蛰节气中不同体质的人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阴虚体质: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饮食调养:惊蛰时节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太极拳是阴虚体质的人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养生方法: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的运动。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体卫阳之法。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血淤体质: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血淤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
饮食调养:应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饮食调养: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4.春分时节的保健养生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保持平衡状态的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和对药物的使用上。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还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适宜的膳食有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有补虚损、壮筋骨、降血压、凉血止血、清肿定痛的功效。
5.清明时节的保健养生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亢为主。这个时节常见的和阴阳调节相关症状有:阴虚阳亢症(头痛头晕,耳呜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湿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症(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呜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症(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在养生中应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这些症状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因此,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例如”太极拳”。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人,多食瓜果蔬菜。
6.谷雨时节的保健养生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暧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染上病痛。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三色汤等,有除风湿、强筋骨、温补气血、强健筋骨的功效。
3、春季应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顺应四时”。《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四时养生的原则。认为人在天地之间,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须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合理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养生。那么,春季应该怎么养生呢?
《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是主新生、升发的季节。大自然都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万物欣欣向荣,百花盛开,人顺应春季这种新生、升发之气,也应该夜间定时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着头发,穿戴宽松,以伸张志气,勿行杀罚夺掠之事。违背这种春季养生之道,就可能损伤肝脏,并会影响到夏季养生,可能会导致一些季节性疾病发生。在这里,古人重点从起居和运动方面,介绍了春季养生的要点。
其实,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周礼》分医为四,其中有“食医”,就是指营养医一类,说明中国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医食疗药膳较之现代医学营养学,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药物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上,并重视食物五味配伍、平衡营养、辨证用膳等,内容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中医药膳论食物性味,不仅仅是营养成分如何?还要明确食物的寒热温凉等阴阳属性。春季主生发,可以适当多吃香椿、竹笋等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可以饮用绿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凉透达,预防春季传染病。同时,可以适当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苹果、橙子等,可以饮用百合粥、银耳粥、燕窝粥,或饮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对于比较适合于寒冬的补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温补作用的肉食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对于春季多发疾病,如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为苦丁茶、菊花性凉可以清肝火。季节变换期间常见的溃疡病多为肝气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苏叶、陈皮、香橼、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对于春季中多风热感冒,表现为咽痛、发热、口渴等,可用金银花、金莲花、薄荷等性味辛凉之品,泡水当茶频饮,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还寒,多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葱白、生姜、白芷、苏叶等性味辛温之品,或熬制成茶,或加红糖,或进食稀米粥,以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对于贪凉受风引起春季风寒感冒时,一碗姜汤,喝下后加盖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感冒后一定忌用冷饮。因为在临床上经常能看见因为进食冷饮、冷食以及寒凉中药导致病情迁延的情况。中医学认为感冒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主要是体表的病症。《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总的思路应该是疏风散邪,应该发汗解表,主张向外发散。而“发汗不远温”,过用寒凉,会不利于解表散邪。在当今矿泉水、可乐、冰淇淋、冰茶等冷饮、冷食横行的时代,人们感冒以后特别容易进食这些凉东西以缓解咽干口燥症状。如此虽然可以得痛快于一时,但往往可以因为寒凉刺激,引起表邪内伏,病就往里走了,古人谓之“冰伏邪气”,特别容易导致咳嗽病情缠绵不愈。感冒没好,又变咳嗽,进食冷食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就是养肝的中医药膳处方,如燕麦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较适合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现为头发脱落、须发早白等,食疗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补肝肾、淤血生发。中医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叶与黑芝麻组成,对养护头发有一定好处。茶饮一般应喝绿茶为好,妇女爱美人士,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泡水当茶饮,有疏肝解郁、调经美容之效。
当然,我们对于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不能机械理解。如春季阳气升发,一般人不能温补,但对平素体质属于虚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适当温补还是必要的,依然不应该过用清凉饮品。总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个体化养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对待中医学养生理论绝不能认死理。
4、春季保健常识
仲春时节要学会给身体降降火2009年03月25日 星期三 18:49核心提示:经过了寒冷的冬季,也度过了料峭的早春“倒春寒”,全国的气候开始渐渐进入温暖的春天。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同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一些人的身体。记者走访各中医院门诊,发现因上火去看病的病人比以前尤其增多,中医师对记者说:“中医的上火有许多的表现,上焦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的症状,下焦有火则会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
干燥的天气,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的话,患上这些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就比较大了。”还有一些人出现上火症状就去药店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去火”,中医专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对症治疗才能正确“降火”。
中医的火多是内火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谈的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没有火邪,只有热邪,火热同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极,热邪多为外感,火邪多属内生。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之北方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
降火要对症治疗
不少人一听说上火就想到“牛黄解毒丸”,其实中成药也不能乱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药物。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沥、小便赤黄、腰痛等。
根据各个不同脏腑的症状来分,又可大致将上火的类型分为以下五种:
心火
虚火、实火之分,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胃火
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肝火
可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数,甚则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肺火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肾火
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
治疗“上火”选对药物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不要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上焦火”导致的口舌生疮可以选择西瓜霜等;治“中焦火”可以用清胃散等;治疗“下焦”湿热选用三金片等。其中的三金片作为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一般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以及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在选择药物之前,最好经过专业的中医师的诊断。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许多的“火”其实就不会产生。
针对五种不同的脏腑之火,也可以选择以下食疗的方法来降火。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裹),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二、喝绿豆粥去胃火:
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
三、喝梨水去肺火:
取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四、夏枯草茶去肝火:
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五、吃猪腰去肾火:
取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补益肾阴的功效。
来我空间看看吧 shuijingmili
5、春天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养肝饮食菜谱
蜜糖红茶:
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葱白生姜茶:大葱1根,砸扁切碎放锅内,加开水1碗,取旺火烧沸,加红茶叶1大撮,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随即盖被就寝,可增热御寒,防治早春风寒感冒。
素焖扁豆
【原料】:扁豆350克,植物油30克、酱油15克、黄酱10克、精盐3克、大料两瓣、葱花、蒜片各少许。
【制法】:
1.扁豆用清水洗净,沥干、去掉两端,撕去筋络,折断成4.5厘米长的段。
2.将炒锅置于火上,放入大料,炸出香味,加入黄酱,葱花炒均匀,随即放入扁豆,煸炒几下,加水150克、酱油、盐烧开,用温水焖约10分钟,加入蒜片,上旺火炒一下,加明油5克,即可出锅。
【特点】:扁豆软烂,味干香。
春季最好的养生饮品蜂蜜
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春季万物荫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是如此。现介绍春季养肝的几种方法。
1、以脏补脏,鸡为先。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食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阳偏亢的高血压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3、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养血,菠菜为佳蔬。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滋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春季养肝食物知多少
郑先生从去年冬天开始常有浑身无力、没有食欲的感觉,晚上看一会儿电视,眼睛就会发干。一开始,郑先生以为是经常用电脑引起的,休息休息就好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郑先生的状况没有好转,他便到医院做了一次全身检查,医生告诉他,他这种情况是劳累过度造成了轻度肝损害。?
解放军第253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友贵对记者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肝的重量逐渐减轻,肝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肝的储备、再生、解毒能力下降,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肝很容易受到损害。春天到了,肝的生理特性也就像春天的树木那样生发,如果营养跟不上,会导致肝虚。人一旦患了肝虚,就不能耐受疲劳。
那么,怎样从饮食上补肝呢?王友贵介绍说,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也对肝有保健作用。?
另外,春天虽然天气暖和了,但是仍然有冬天的余寒,所以要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芥菜、香菜、生姜、葱等。这类蔬菜既可以疏散风寒,又能够抑杀病菌
春季养肝药膳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季属肝,首乌肝片便是一味春令进补的常用药膳。
具体的做法是:加水将首乌煮出较浓的药液,从中取20毫升备用。再将250克鲜猪肝剔去筋洗净后,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5厘米厚的片。各15克的姜、葱、蒜洗净后,葱切成丝,蒜切成片,姜切成米粒。将猪肝片加入首乌汁和食盐少许,用约10克湿淀粉将其搅拌均匀。另外,把首乌汁、酱油各25克,白酒10克,食盐4克,醋5克,湿淀粉5克和汤兑成滋汁。再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漏勺沥去余油,锅内剩油约50克,下入蒜片、姜片略煸后下入肝片。同时将青菜下入锅翻炒几下,倒入滋汁炒匀,淋入明油少许,下入葱丝,起锅即成。本配方中的制首乌补血乌发,是古代著名的抗老益寿药。
猪肝营养丰富,以肝补肝,再渗入木耳,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的功效。对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导致的头昏眼花、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腿疲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早春食补:养肝助阳防寒
刚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肝功能便受损,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故早春食补重在养肝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祖国传统医学对肝脏功能的记载】
肝主疏通畅达,保证全身气血运行顺畅;
肝主藏血液,调节人体血量分布;
肝能调节情绪,分泌排泄胆汁,促进脾胃对食物消化吸收。
【早春养肝护肝22字法则】
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目的。
服饰宽松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食补推荐
-补肝防寒菜
茄汁青鱼片:青鱼补肝明目,养胃健脾。适用于久病体虚、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肾炎。
素焖扁豆:扁豆被誉为春季首选健脾和胃的素补佳品,尤其适用于老人、孕妇、乳母,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服食。
-养肝抗寒汤
韭菜猪肝汤:韭菜性温辛香,春天吃最能助益阳气,以其配猪肝可补养肝血。适用于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益肝祛寒粥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养胃滋肾,为春季进补佳粮。此粥适用于肝肾虚损,妇女产后体虚。
红枣粥:红枣补气血,益肝健脾和胃,温补阳气。此粥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纳呆便溏、气血不足、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
-护肝驱寒茶
蜜糖红茶: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葱白生姜茶:大葱1根,砸扁切碎放锅内,加开水1碗,取旺火烧沸,加红茶叶1大撮,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随即盖被就寝,可增热御寒,防治早春风寒感冒。
春季养肝药膳三则
1、桑椹粥桑椹30克(鲜桑椹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椹洗干净,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该粥可以滋补肝阴,养血明日。适合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
2、枸杞粥炒决明子10克(中药店有售),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将决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适量。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成。该粥清肝、明目、通便。对于目赤红肿、畏光多泪、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症效果明显。
猪肝绿豆粥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6、春季如何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百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智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天的三个月,积蓄了一个冬天的生机要散度发出来,天地万物生长向上,人应当早睡早起(最晚10:30也要睡了,11:00-13:00为子时是肝经活动的时辰,春天养肝,此时要睡好)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在旷野中大步慢行,使心情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回生机。(前面所说的披散头发,穿宽松衣物,主要是告诉我们,要使心情放松,用各种外在的条件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滥答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机的方法
大家新年快乐
7、中医在春季如何养生亲人们?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春季中医饮食养生知识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8、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已过,气温逐渐回暖,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季节即将拉开帷幕,大众户外活动也将逐渐增多,风和日丽的天气里邀朋郊游,踏青载酒,看山游水,此皆乐事。
但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自我保健外,中医养生讲求春季养肝、提升阳气以及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对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今天,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养肝护脾气血调畅
“春天属木,肝气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杰博士说,春季是人体肝阳抗盛之时,因此每年立春过后,容易焦虑、睡眠不好。所以春季应重视调肝养心,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可以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身心健康。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王杰博士表示——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养生所提及的养肝不是单独地养护肝脏,而是通过养肝达到整体的调理效果。
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王杰博士提醒大家,这个时候更需要注意保暖。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不宜马上减去棉服,应该下厚上薄。春季风邪侵袭人体,头、肩、背、肘等处容易受风而疼痛,这些部位的保暖很重要。
王杰博士表示——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饮食上选择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
比如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于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于睡眠,春天人体气血需要疏通条达,要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点起来,舒展肢体,多去室外活动,走出冬眠状态,有助于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多伸懒腰多梳头
伸懒腰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王杰博士解释——
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这个季节,风邪极少单独存在,与寒同行成为“风寒”,与热同行成为“风热”,与湿同行成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要怎么躲避风邪袭击?王杰博士说,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人脑后面有三个穴位,两个风池穴,一个风府穴。中医上有“风池、风府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经常梳头,能刺激这几大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王杰博士表示——
梳头时身体可以稍稍前屈或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
梳头的时候把头发散开,用梳子先梳理散乱的发端,然后用梳子慢慢旋转着梳拢。开始时,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要用全头梳,就是从发际梳到颈后的发根处。之后再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相反方向梳理。
“要想体质好,锻炼很重要!”王杰博士说,增强体质要从每日坚持锻炼开始。不过虽然已经入春,但早晚温差依然较大,早起锻炼的时候要注意保暖添衣,“老话说‘春捂秋冻’是很有道理的。”
说到锻炼,王杰博士表示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要根据年龄、职业特点、居住环境等来选择运动方式。而“快走”是普通大众都比较适合的运动,因为快走过程中始终有一条腿不离地,相对来说对膝关节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体重偏重或者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多通过“快走”来运动,“一定要记得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上太大的运动量。”
“其次是要坚持,只要坚持运动,一定会有效果的。”只要我们动起来,就比坐着要健康,创造条件多走动,就会比经常静坐的人更加远离肥胖、远离慢性病、流行病、心血管疾病。
9、中医在不同季节的养生建议有什么
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来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源”的感觉。
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此为“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春养肝、
夏养心、
长夏养脾、
秋养肺zd、
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