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品乱象
近几年,不时有报道称老年人因轻信保健产品、理财产品而被骗,轻则破财,重则搭上生抄命。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让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袭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到底是谁的责任?。
首先,老人时间充裕,无人陪伴:
父母们都退休在家,没有事情可以打发时间。而子女们都忙着事业,一年百到头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他们也渴望被关心、被重视,这就给保健品推销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父母退休后,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观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时儿女们给的一些存款。在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他们有了一定的购知买能力。这些都是导致老人被骗的原因,国家不会因为个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当事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个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门也在各个方面努力。
2、保健品真的有用吗?
3、保健品推销现状如何?
青岛的陈女士没想到,60岁的父亲竟是以这样孤独、悲伤的方式告别人世——3月11日23时许,陈女士接到警方通知,老人的遗体在青岛东海中路一处海滩被找到,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自溺”。老人的裤兜里有一封遗书,称被保健品营销公司“骗了”,承诺的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兑现。
涉事的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就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部门处罚。部分受访老人和家属反映,这家公司长期以相似的套路诱导老人购买保健品。目前,青岛市食药监局等部门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陈老先生在遗书中称,自己和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积攒的近十万元钱基本泡汤了。在老人家中,陈女士发现父亲曾写过另外两份与遗书有相似内容的材料。材料写道:2013年以来,向尚公司以买保健品送东西、送旅游等名义,骗自己买了近6万元的保健品,但“不起作用”。去年4月,公司又承诺带他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旅游,今年1月又骗自己把3万多元交给了他们,但承诺的旅游至今没有兑现。
对于老人称旅游承诺不兑现一事,向尚公司总经理赵军林回应:“我们本来打算近期就组织他们出去旅游,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
调查发现,在购买向尚公司保健品的老人中,反映没有兑现旅游承诺的不止一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兜售进价低、售价高的保健品,目前,推广、吸引老人参加高价旅游的营销手法十分常见。
购买向尚公司保健品的老人和家属反映,除了到国外旅游的承诺未兑现之外,公司承诺的旅游缩水严重、价格很高。
王女士的父亲今年81岁,经常参加向尚公司的活动。今年初,王女士发现,父亲跟着保健品公司到青岛市的黄岛、即墨“温泉游”,泡温泉、吃饭,每人竟然花费了4000多元。
据部分老人介绍,向尚公司在营销过程中经常组织开会,但其实并不是纯粹的讲座,主要是推销。那位要求索赔的84岁老人说:“公司经常开会,开会时让我们买保健品。说是太空的、飞机上用的,运动员吃的,都是高端东西。有的人买少了,他们就说,你看谁谁一买都买好几箱,你就买这几盒,让我们觉得丢人。这么一说,有些人不好意思就多买了。要不然,业务员就跟着到家里继续做工作。”
据了解,向尚公司还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部门处罚。青岛市市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2016年6月7日出具了一份处罚文件,称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通过经营场所制作门头、制作张贴宣传广告、设置展板、印制画册、发放印刷品广告等方式,以“向尚国际集团”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被罚款3000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声称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宣传营销“陷阱”,科学、理性消费。
4、请保健品市场高手指路
一、保健品市场的现状:
保健品市场的发展近几年蓬蓬勃勃,虽然国家颁布了多项对保健品的管理法令,但依然没有令广大厂家大展拳脚的念头有丝毫冷却。春节礼品市场上,唱响送礼主旋律的依然是保健品。说明在中国,保健品依然有茂盛的滋生土壤,由于中国传统的中医养身保健理念使然,国人更注重养身保健,这就造成了在在中国保健品好卖的消费特点。
远远高于常规产品利润的诱惑,是众多厂家积极投身于保健品领域的原因,同时也因此造成近乎惨烈的竞争。良莠不齐的保健品使消费者多了选择的余地,也造就了很多大企业的诞生与灭亡。保健品是中国市场上最具特色的消费品之一,企业只有深蕴消费心理,时刻关注消费动向,正确产品定位才能持续地发展。
二、会议营销的现状:
保健品的销售方式的开始是依靠媒体的宣传和店铺的销售相结合,随后是会议营销的完善推出。会议营销诞生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于1998年天年首先推出完整的会议营销模式,并且用三年的时间使天年和中脉产品的全年销量突破十亿元,进入了中国医药保健品厂家年销量前十名,将许多“国”字号大企业摔到后面,这绝不是偶然的。会议营销的管理系统将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保险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从销售管理细节入手快速、简洁、平稳的管理方式,以工作日志表,工作周记,顾客档案表,顾客服务登记表,销售拜访话术,销售百问百答,每个工作日坚持执行晨会和晚会等细节管理的方法,全方位的保证企业成员执行力。 “细节决定一切”,所以会议营销首先在管理上取得了取胜先机。
会议营销从前几年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众人皆知,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日益快速的变化。
营销成本随着市场的变化逐步增加,人员工资、收档费、礼品费、赠品费、场地费、交通费等等都在大幅度提升。以前员工的工资为300-400元就可,由于众多厂家的快速介入,现在没有700-800元不行,甚至高达1000-1500元。以前顾客参会吃盒饭就行,现在桌餐没有200元以上,顾客就不乐意,有的都喝起了红酒;以前参会抽奖是几十元的礼品,现在更加大建产品如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等都用上了,还觉得不够吸引顾客的心理。
竞争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保健食品广告法的颁布,对医药保健企业产生了很大的震荡,直销法的出台,使很多的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经销商也纷纷加入了会议营销的行列,媒体也从以前的不闻不问到现在的特别关注,稍有不规范的动作就直接曝光。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着会议营销企业在市场操作时越来越难,到会率越来越低、单场销量越来越少、利润空间越来越低等困惑着众多中小会议营销企业。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提高企业效益呢?会议营销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创新突围,成为保健品企业非常棘手的问题。
会议营销实际上就是服务营销,而能把服务真正做到位的企业却很少,很多的企业在市场操作时一味注重眼前利益,根本不重视服务,因此,才会引起越来越多顾客的不满,这样的企业当然正面临着市场的淘汰,他们也破坏了保健品市场。海尔和联想厂家的壮大其根本就是为客户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而我们公司要想在市场生存,更要做到让顾客认为超值的服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保健品行业,提供完善的超值服务将会在今后成为会议营销企业能否生存,并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以前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打个电话,然后家庭拜访,邀请参会就能实现销售,而现在我们要作的就是更细致的服务,包括我们在员工培训的时候,就要求员工不仅是产品的营销员,更应该是一个健康专家。市场销售的三分之一来自于直接的上门销售,中间节省了很多的环节,在家访过程中直接销售产品,这都是靠服务做出来的。我们的员工在上门家访之后应该给这些顾客传授食疗保健、情绪养生、礼人病症保健操、病症保健按摩,有些甚至做足底按摩,这些额外的超值服务,都让客户感受到,他们购买的产品的价值或价格是合理的。最近韩国服务营销模式,其实就是将服务更加细化了,从服务站的布置到顾客进门的那一刻起,营销员让每一个到场的顾客都感觉到了从所未有的亲切感,使老年人得到了一种从子女那里平时体会不到的温情与亲情,通过不断的体验与细节服务,让老年人逐步接受企业的文化、产品知识、健康知识,从而最终达成销售。
营销技巧创新更多在于操作模式与细节管理方面。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发生了变化,而现在很多企业,也包括我们却还是在用一两年前的方式运转,通过简单的收档、家访,然后参会销售,并没有根据现在日益严重恶劣的市场环境,和自己市场及自身资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营销技巧,如果这样我们又怎么能赢得市场呢?就拿旅游营销来说,最早做旅游营销时每人收费几十元,报名的顾客每天排得满满的,到今年时,一天的免费旅游已很难再请到顾客参加,这时,一些企业就开始做两天甚至四、五天的旅游,在旅游的前几天主要是加强对顾客的服务,通过旅游前的预热及几天来细致、温情的服务,在最后一天再进行销售,结果销售比从前一天旅游营销的销售额提升了很多。中脉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四年内迅速崛起并成为会议营销企业的老大,靠的就是营销技巧的创新。在中脉之前,会议营销企业基本上都不做广告,只埋头做会,而中脉却将他们从前擅长的广告营销、专卖店营销与会议营销进行了良好地整合,并将营销网络真正做到了每个社区,将服务送到了每个顾客家中,所以中脉的迅速崛起绝不是偶然的。最近,湖南卫视火爆的上演了一场超女大战,吸引了数万人的目光,将检验营销,全员营销,城市营销等各种营销手段纷纷搬上了台,无所不用其极。
保健品的营销可谓是综合了所有营销手段的精华的,而作为最前沿的成本最低的会营操作却是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突破点。个性化营销,量身订做的营销方式相信是将来的主流和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塌下心来学习,并尽可能创新,找出符合你公司,具有你公司特色的销售方式。
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化,消费者怎么理性,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会议营销企业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提供真诚周到的服务,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我公司优质的产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企业自身的资源,不断创新我们的营销方式,加强细节管理,就定能在市场上屡战屡胜。
5、三无保健品专盯老年人 老人为何屡屡被“忽悠?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请看记者调查。
看骗局
“忽悠”式推销、赠送礼品,引诱老年人非理性消费
“大家说,年纪大了什么最重要?对,是健康!”早上7点钟,村湾小广场已经人声鼎沸。一个男青年举着话筒,向坐在简易塑料凳上的30余名老人大声喊话,旁边还有两名中年女子站在场外警惕地环顾四周。
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场景。近年来,公开推销保健品成了该村的常见事。
这一回,卖的是“电磁疗内衣裤”,据说穿上能治风湿病、糖尿病、缓解腰酸腿痛。男青年并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老人们拉家常、谈养生。近一个小时里,他从中华孝道谈到科学前沿,时不时与老人们互动并赠送礼品,现场掌声不断……很多人当场就要交钱拿货。短短十几分钟,24套“电磁疗内衣裤”便销售一空。
76岁的舒老汉买完东西正要离开,撞上了赶来找他的小儿子。小儿子生气地指责推销者“诈骗”,并拿出手机准备报警,却被暴怒的父亲拦了下来。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该“电磁疗内衣裤”的生产、销售公司并不存在,是典型的“三无产品”,类似商品在一些网店上单价只有不到40元,卖给老人的价格却是每套120元。村支书陈细庆曾召集年轻人开会要求防止自家老人上当,甚至还报过警,无奈“卖家买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警方调查几乎没有实际成效”。
家住上海的小缪有着同样的无奈:家里年近80岁的老父亲最近为了买一台6万块钱、号称德国进口的保健仪器,向老伴要3万块付了首期,还找子女借钱。“但是我妈后悔了,说钱拿不回来就跳楼!”后来经过反复交涉,这家公司总算退回了钱款。“我真是搞不懂,他也是大学毕业,怎么就那么轻信骗子?”
日前,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上海13.8%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消费超过1万元,44.9%的老年人有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倾向。据介绍,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保健品投诉375件,同比上升2.2%,涉及金额300余万元,但保健品投诉数量仅占投诉总量的0.32%,且大部分是子女投诉。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说,老年人维权意识较差,发现上当,也大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识套路
设置“温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赖,让老人们防不胜防
一场场保健品骗局中,老人为何屡屡心甘情愿被“忽悠”?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调查对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但效果并不理想。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职务等无关,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提高。如在61—65岁老人中,此比例为28.7%,但80岁以上老人则达到95.2%。
专家认为,老年人知识更新慢,面对疾病,他们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轻易被骗子“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使他们的心理防线容易被攻破。
在湖北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队队长程兴强看来,犯罪分子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相比于远在他乡的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让老人有依赖感。即使在破案之后,还有一些老人不愿承认上当受骗。”
湖北通山刘家岭村保健品流行的现状,在乡村较为普遍。刘家岭村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离乡千里,只有老人留在家中。日常生活的枯燥、精神世界的空虚等因素给了保健品推销者乘虚而入的机会。大城市也有类似的问题:子女平日工作繁忙,而老人们生怕影响孩子工作,生了病也不敢告诉家人,而是寄望于所谓的保健品。等到上了当醒悟过来,害怕“丢面子”或者担心给子女添麻烦,也不愿报案。
骗子们“高明”的骗术,也是让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的重要原因。
程兴强向记者再现了一个诈骗团伙的行骗过程:2016年12月8日,田某某一伙人以举办感恩活动向老年人送温暖的名义,发放传单将上百名老人引至宜城市汇友宾馆会议室,冒充养生专家的身份,向老人们宣传保健知识,并推销所谓“宜兴紫砂杯”“虫草保健品”等大量廉价保健品,并承诺第二天参会将全额退款,等于赠送。老人们第二天收到退款,就更加信任该诈骗团伙。一周后,该团伙向老人们推销标价500元的怀表和标价1200元的“奥克斯空调”,现场有60余人交钱拿货。第二天,等着退款的老人们来到宾馆,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经警方查证,老人们所买的“奥克斯空调”只是市场价150元的暖风机,怀表则是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生产地址的“三无产品”。
程兴强介绍说,这是一种常见的针对老年人诈骗的策略,可以说是“放长线钓大鱼”。不法分子往往打着“送温暖”“关爱老人”的旗号,赠送日用品等小礼物引诱老人上当,取得老人信任后,狠狠骗一次就收手,“打一枪再换一个地方”。
破难题
需政府、社会齐发力,建议设立保健品购买“法定冷静期”
针对保健品监管,各地纷纷出招。比如,去年5月以来,湖北省食药监局、工商局等十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亮剑。半年时间,全省共查处各类案件627起,驱散、取缔117个涉案点,责令停产停业105家。湖北省食药监局总工程师朱与杰介绍,整治涵盖了利用电话、网络、电视购物等方式违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行为与未经审查发布,以及发布虚假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等。
然而,与行政执法部门打了多年“交道”,保健品销售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规避打击。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例如,分布在社区的营销点、体验店,只负责保健品展示体验,主要做维系感情、推广所谓保健养生的工作,不销售实物。然后采取‘会销’方式,也就是会议营销。这是保健品营销中的常用手段,通过集体式‘洗脑’,使老年人产生强烈购买欲,最后给你一张所谓优惠券,告诉你去指定地点购买。”唐健盛认为,这种把营销推广与实际销售分开的模式,给执法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保健品监管的难点,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一位基层市场监管所的负责人谈道,在不少案例中,保健品企业往往在一个区举办推介活动,而在另一个区进行销售,由于涉及跨区域执法,基层执法人员往往权责有限。
陶爱莲建议,立法和执法部门需要通过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规范市场。要规范市场的销售行为,要求商业经营场所必须证照齐全;商品和服务必须明码标价,销售对象为老年人的,必须主动提供发票。同时,建议设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法定冷静期”制度,即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费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
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刘波认为,子女自身和社区等社会主体也需要多关心老年人。在亲情层面,子女应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适当购买安全、合格的保健品;在社会层面,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组织针对老人的专业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其对真假保健品的辨识能力。
(见习编辑:于浩)
6、我国保健品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完成的专项研究显示,从全球市场来看,2001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达476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全球保健食品的销量将超过600亿美元,2010年时,该值会接近1000亿美元。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保健食品的消费国,2001年其市场总量达到182.5亿美元,其保健品的销售量占全球保健品市场销售量的38%。
目前已有约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准陆续登陆我国市场,近5年来,洋品牌在我国市场的销量以平均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保健品产业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现代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大概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到90年代的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再到2000年以来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
我国保健品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年产值从不足20亿发展到目前的300多亿,不可谓不多。然而目前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虽有4000多家,但2/3以上属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针对专门人群的新的功能领域鲜有企业涉足。保健品行业存在管理不规范、标准不健全、相关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消费者对保健品行业信任度不足等缺陷。简单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发育不足。保健品鱼目混珠,产品应接不暇,市场鱼龙混杂。整个行业整体呈现企业主体实力较弱,产品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复严重的局面,企业经营陷于同质化恶性竞争。
知识产权落后。我国保健品生产技术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通过专利形成即使竞争力和垄断的能力。全国保健食品企业用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即科研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
管理体制不顺。保健品监管涉及的部门,初步统计有19个部委,其中主要的有8个部门。从监管环节看,主要集中在审批,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造成了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
整体信誉不高。生产企业重营销轻实力,广告宣传往往言过其实,“概念炒作”现象比比皆是,使保健品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信誉危机,以至给保健品产业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
――保健品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我国保健品、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之上。
据统计,全球保健食品销售额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5%,达到2000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长。我国保健品市场的两大消费人群:“白领市场”和“银发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正趋旺盛,由于他们的购买力非常强,也成为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生力军。
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只有0.07%。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这表明,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来推算,我国保健品消费还将大幅增长。
从发展战略看,必须积极培育保健品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使保健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费100元,保健品产业市场总容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0亿元的消费量;到2020年时,人均消费达到300元,市场容量突破4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