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品行业风险

保健品行业风险

发布时间:2020-07-21 20:22:23

1、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管理为什么那么严?

保健品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大约在2013年左右,开始火爆全国,这跟人们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个行业的阴暗面也凸现出来,大量的不法商家,卖着假冒伪劣产品,还夸大保健品效果,专门欺骗老年人。彻底的将这个行业抹黑。

而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态度也是批评整顿,但是并不杜绝百姓食用保健品,那么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咱们就拿心脑血管类保健品来说,心脑血管类保健品中有几个必不可缺的成分,那就是叶酸、鱼油、白藜芦醇。

叶酸:分学术界已经有非常明确的研究数据证明,叶酸确实可以减小心衰风险。高血压花在你和不从叶酸也可以降低转变为血栓类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更应该补充叶酸。


鱼油:鱼油可是心脑保健品领域的明星,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鱼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从欧美那边传过来的。鱼油能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加HDL,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可以多补充一些。

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确实具有一些保护心血管和抗氧化的作用。心脑血管病人补充白藜芦醇对身体是有益的。美国宇航局也将富含白藜芦醇物质的花生定为航天食品,认为可缓解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

但是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保健品不是药,也不能当做药品使用。虽然保健品对人有好处,那就好比吃饭和吃营养品,补充一些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你的血管是水管,保健品能够过滤水质,但是却不能拯救已经生锈的水管,有病还是得吃药!

2、保健品行业在医药行业中前景好吗

比尔来.盖茨说未来的世界首富将在健康产业中产生,从事这个行业也是很有前景的,转不转行那要看个人的主观意愿,做什么事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个人的信心源,只要个人的信心充足,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健康产业是一个很广泛的产业,它包括了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知业,保健品行业,保健运动行业和保健师行道业.也可从这方面去考虑.有相关的知识才会更如意啊.

3、为什么"保健品行业"被称为抬不起头的工作?

我觉得主要是这个行业的人没有专业对口,谁都能干,复于是有人为了销售开始夸大宣传,久而久之行业乱象出现,恶性循环开制始。希望有关部门多宣传正确一面,让国人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效,摆脱药物依赖也算是一个进步。

4、保健品乱象

近几年,不时有报道称老年人因轻信保健产品、理财产品而被骗,轻则破财,重则搭上生抄命。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让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袭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到底是谁的责任?。
首先,老人时间充裕,无人陪伴:
父母们都退休在家,没有事情可以打发时间。而子女们都忙着事业,一年百到头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他们也渴望被关心、被重视,这就给保健品推销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父母退休后,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观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时儿女们给的一些存款。在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他们有了一定的购知买能力。这些都是导致老人被骗的原因,国家不会因为个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当事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个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门也在各个方面努力。

5、保健品行业为什么有这么多质疑

保健品行业乱象频出

作为一位知名演员,林志颖为何也会涉足保健品行业?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可观的利润可能是林志颖涉入该行业的重要原因。

根据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而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给了许多保健品商家发财的机会。

但是由于我国保健品行业历史短,目前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乱象频出。产品多如牛毛,且质量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添加普遍,虚假广告满天飞,许多不良商家依靠这些获得了高额利润。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2%,更多的是投资1000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的企业,该类企业占全部厂家的50%。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

一位曾从事过保健品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很不规范,许多保健品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会违法添加西药成分,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有时候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风头过后又开张

面对着保健品市场的乱象,自今年5月始,国家食药总局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行为,如地下黑窝点生产或企业未经许可生产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经营行为,比如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如在生产减肥、辅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宣传行为,如在广告中夸大功能范围、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等。

据记者了解,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从事违法保健品销售的公司业务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涉嫌违规公司被迫关门以躲避“风头”。但是,更多的公司又会重新开张。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销公司打工的赵某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由于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暂时关门,但最近一段时间老板打电话给员工,要重新开张了。据他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过电话方式推销保健品,而推荐对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购买这些老年人的资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电话推销保健品。“销售价格一般都在产品采购价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倍。”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推销的产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货,公司利润依旧可观。至于产品来自哪里,通过什么渠道购买,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老板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润,也已经是该行业的共识。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药店采访时发现,几乎均有保健品销售,许多保健品的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进价大约仅是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销售人员表示,药店如若不顺带销售保健品,则几乎无利可图。

法律法规亟须健全

通过虚假宣传销售“三无”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产和虚假宣传保健产品的事件,将保健品行业的潜规则暴露无遗。比如,央视报道的所谓胶原蛋白其实并没有商家所宣传的那么“功效神奇”,对人体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费者在强大的舆论宣传下,不明就里上当受骗。此次,方舟子也针对林志颖所宣传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抨击,他认为胶原蛋白完全没有林志颖所宣传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对于这些现象也只能进行揭露。“我揭露了那么多骗人的,有几个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几年前有个台湾来的保健骗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后他在大陆仍然风光,等回台湾了才被抓起来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称。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对保健食品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的状态,一旦拿到批准证书就没有被吊销的风险,从而给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还应健全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6、现在保健品行业招商怎么这么难

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强监管成为常态,亟需谨慎理性消费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过半——让保健品市场清清爽爽

去年底,保健品公司权健涉嫌传销和虚假广告引起全社会对保健品市场的关注。今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百日行动开展过半,取得哪些成效?保健品市场状况如何?消费者怎么看?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不是一棍子打死,但要干干净净——百日行动进程过半,查处了不少违规违法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宣布,截至2月15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54.6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其中检查“保健”类店铺16.5万个。行动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1.3万次,开展宣传活动2.8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59万元,清理虚假信息2309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58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4件。与此同时,2017年7月以来,国务院食安办牵头9部门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截至2019年初,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获案件5.8万件,案值33.2亿元,罚没款4.9亿元。

让保健品市场干干净净,需要多部门合力推进。百日行动以来,海关总署共梳理进口食品保健食品备案标签14万个,废止近5000名涉嫌虚假宣传标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向有关省局下发整改通知单200余份,查处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120余个频率频道和600余条违法违规广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省两级电信主管部门共处置违法违规网站138个。商务部门通过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跟踪了解从事保健食品直销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与市场监管总局集中约谈直销企业,及时发现异常经营行为并加以处置。

保健品品被分为运动营养、体重管理、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膳食补充剂零售市场规模达1650
亿元,占比保健品市场规模46.6%,低于美国的64%;体重管理与运动营养保健品占比较低,分别达0.26%与4.98%,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5%和9%。当前,我国已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人们的健身意识亦在逐步提高,在此趋势下,健身及体重管理人士注重在运动过程中选择使用蛋白、增肌、能量补充以及体型管理、代餐等营养品,以保证运动效果。未来,在保健品行业所有细分领域中,运动营养品有望成为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2017年中国保健品细分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清理保健品市场并不是要让这个市场消失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对于保健品,社会各界态度褒贬不一。当前保健品市场的确有乱象,但也要看到保健品特别是其中的保健食品有其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存在的合理性,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保健食品的质量日趋稳定,近几年的抽检合格率一直在97%以上。

刘学聪认为,对于那些夸大功效、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消费者应保持高度警惕,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取缔。保健品在合规宣传、正规售卖的情况下,应允许其发展,消费者也不用过于紧张。

杜绝乱象,监管方果断出手

如何不被夸大失实的保健品“忽悠”了?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健品欺诈主要有两种形式:

1、通过免费讲座、引诱消费者入股的形式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钱财。以百日行动中公布的山西省运城市查处的保健品诈骗案为例,受害者和朋友得知能在公园天下小区门口“幸福乐园”店里听健康讲座领鸡蛋,便经常去店内听课领鸡蛋。后被两名男子以用3980元购买“新起点·绿多维胶囊”保健品,可以用空盒额外兑换3盒,并声称投资4000元就可以赠股票为由诈骗现金9460元。经调查,嫌疑人王某良、吴某伟等人自2018年6月至9月,在永济市华圣铝业小区和公园天下小区经营2家“幸福乐园”,通过免费发鸡蛋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听保健讲座,主要经营各种保健品销售,虚假宣传保健品疗效,以投资赠送股票的方式共诈骗金额达100余万元。

2、则是通过传销、建立会员系统的方式。以河北省查处的松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和网络传销案为例,该公司宣传其销售的主要产品固体饮料“易血通”有“溶脂排毒、活化神经、打通微循环、耳部神经激活、增加脑部供氧、溶栓、活化神经、激活细胞”的作用,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其利用高回报的奖励制度,引诱会员再度发展其他人员加入,最终构成金字塔式的网络化传销布局。直到被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打击,该传销组织共注册会员编号20538个,会员支付成功金额超过1亿元。

让保健品市场清清爽爽,监管部门该出手时要出手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分,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将坚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在处罚方面,通过巨额处罚、数罪并罚、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在监管方面,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加强监管手段方式创新,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谨慎理性选购保健品——今后消费者如何选购保健品?

看准标识很重要。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选择正规渠道。在保健品购买渠道方面,记者采访的12名消费者中有5名表示会选择在正规药店购入保健品,有7名表示会选择网购的方式。而这7名消费者中,有3名表示只会在官方授权的天猫国际或官方旗舰店购买保健品,另外4名觉得无所谓,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评价是他们购买保健品的判断标准。

记者走进北京一家药房,销售人员说,店里卖出最多的保健品种类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这是褪黑素软糖,主要用于助眠,美国那边直接进口来的,最近卖得很火。”销售人员小葛说。她认为药店里的保健食品还是“靠谱”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各种维生素补充制剂、深海鱼油等,很少有那种夸张的保健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监管机构对于药店的监管已成常态化。

此外,专家提醒,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定位和效果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刘学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健品既不能代替药品,也不能当食品使用。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科学、理性地去选购保健品。一方面要对保健品的效果有理性认识,明白其不具备治愈效果,不能把它当药品。另一方面也不能把保健品当食品,觉得吃多少都没事,而要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7、保健品行业会遇上什么样的市场风险?

由于保健行业现以在中国的发展是很可观的,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温饱已经不是问zd题了。在此的前提下就要注意保养,吃出健康。保健慢慢的会被人们重视,保健行业也有很大的前景。但是,专就有很多人在此行业的诱惑下,谋求发展,风险也就在次,很多没被国家认可的企业,盲目生产,求量不求质。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 问题,所以保健行业之间属的竞争也就开始了。首先要达到国家标准。
总结:1质量问题。 2竞争激烈

与保健品行业风险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