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措施保持生命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维度?有否心理健康的标志?这些一直是国内外专家们探讨的课题。总的看法是,心理健康只有相对标志,没有绝对界线,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区别。从心理不健康到心理健康两极之间,是一个延续的频谱带,有人称之为黑白两端之间的灰色带,要在哪个地方划上一条绝对界线是困难的。从实践中讲,没有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无法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更谈不上心理卫生防治。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些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A?Maslow等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志: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 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这些标志虽被广为认可,但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实际状况,只能作为参考。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有的人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原则是看其心理与环境是否统一,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人格是否稳定。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承受一定的挫折,有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意识水平清晰,社会交往良好,情绪愉快等。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人群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即天才与智力低下者是少数,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是正常的,IQ多数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三)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作出决定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够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四)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非健康者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就大赌气,或是对强糊糊反应谈
(五)个性良好
个性是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性格良好反应了个性的健全与统一心理健康者个性相对稳定,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勇敢,谦虚,诚实,乐于助人;而心理不健康者个性多变,性格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六)自我意识
正确自我意识正确主要指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信心。
(七)人际交往和谐
人际交往和谐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别人,待人慷慨与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者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八)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备不同的心理特点,儿童的过于早熟心理和成年的太幼稚行为常常被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四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同健康的影响因素一样,有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预防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此处引人台湾心理学家柯永河教授提出的一个心理卫生公式来阐明这些因素:
B=P/E
B症状出现率 P内外压力总和 E自我强度
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根据上述公式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呈正比,与内外压力呈反比。
(一)外压力
外压力是指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应激源,形成一种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的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有生活环境中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空间和噪音等刺激,长期作用,会导致人的生理上难以忍受,并影响到情绪和行为。调查表明,长期高强度的噪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嗜睡、乏力、智力下降等症状;在生活空间小的环境中人的侵犯性行为增多,焦虑水平高;室内气温过高,会使人头痛、恶心、多汗、视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心理性应激源中,不良的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当遭受他人冷落和讥笑时,心理压力加剧,如果对方也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更会使应激源的强度增加。社会性应激源中,社会文化背景的不良或变化过分强烈,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社会性应激源有很多,如家庭的突然变故,亲人的去世,父母的离异与再组,经济状况的改变,住房迁移,制度变更等等。
(二)内压力
内压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人的身心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在生理需要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需要漂亮的着装。在心理需要上,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受到保护,需要情爱,需要自尊,需要公正与合理的评价并被他人所接受,需要独立,要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成功, 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成为一名成功者。这些身心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行为的动机不能实现,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内压力加大,最后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自我强度
自我强度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的身心素质有关。由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人的身心素质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躯体健康者能正确感知和判断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而患病者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感知与判断力下降,对环境不适应。个性中的气质特征对自我强度有明显影响,如有的人灵活,行动迅速果断,对周围环境剌激敏感,很快作出反应;而另一些人行动迟缓,反应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低,反应强烈,手脚不停,易分心,也难适应环境。另外,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都对自我强度产生影响。
五 心理健康促进
心理健康促进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它是人类健康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防治心理变态的最根本性工作。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对群体而言,要按照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家庭社会的良好影响,来培养和维护人们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使之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创造活动中保持身心健康,处于充满康宁的状态。对个体而言,要通过终身学习,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术,不断促进自身、家庭的健康水平。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个体,有一个健康的社会。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保健侧重点不同,只有了解这些重点,才能真正搞好健康促进工作。以下根据年龄阶段简要归纳心理保健的重点内容。
(一)婴儿心理保健
婴儿心理健康标准是指体格发育正常,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有规律,动作与言语发育良好,情绪反应适度,对陌生环境能较好适应。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就应该在婴儿养护的过程中,补充丰富的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如哺乳定时定量,进食情绪愉快。要满足婴儿的睡眠需求,卧室空气流通,气温相宜,培养单独睡眠习惯。要加强母子的情感相依,通过母亲的哺乳、抚摸、微笑,促使孩子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要加强对婴儿感宫、动作和言语方面的训练,促进心理健康水平。
对婴儿心理卫生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情绪不稳、易哭闹的孩子常常是由于得不到母爱或患病,应给予爱心,并及时治疗疾病。对睡眠不安、夜惊的孩子应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前不要恐吓、训斥,被褥不要太厚或太薄。对饮食元规律、食欲不好的孩子要纠正不良的喂养方法,营养合理,定时定量。对发育迟缓的孩子要加强针对性的特殊教育与训练。
(二)1~3岁幼儿心理保健
要促进此期幼儿脑的发育,通过补充营养,加强肢体活动,亲子间一同游戏,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吃饭、穿衣、自我服务;要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通过亲子间情感交流、榜样与示范的影响,使孩子建立一定的行为准则,礼貌待人、分享食物。要促进幼儿言语发展,认真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鼓励说话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还要注意培养其认识能力。
此期幼儿常出现一些心理卫生问题,如突然断奶导致情绪不稳,大哭大闹和拒食,因此,要有计划地断奶,及时添加辅食;大小便的控制训练不宜太早,从22个月开始,要有耐心,如打骂斥责,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逗孩子玩时,不要吓唬,否则会导致恐惧感。有些幼儿会出现依赖和退缩行为,多因教养不当所致,要注意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练,不要包办一切,并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对口吃现象不要讥笑、批评,要正确引导训练,解除心理压力。
(三)4~6岁幼儿心理保健
游戏是此期幼儿的主导活动,可通过亲子与同伴间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健康水平。家庭气氛要和睦,父母要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不打骂,不溺爱,教育要求耍一致,并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合作。对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要及时处理,对遗尿症的幼儿要排除心理压力,进行适当的生活训练。对神经性呕吐的患儿要找明原因,消除精神刺激。对咬指甲的幼儿进行卫生行为与习惯的训练,对恐惧入园的幼儿要进行一定的行为治疗,如进行系统脱敏治疗,将幼儿恐惧的情境安排成一个从轻到重的梯级程序,让幼儿逐一适应不同的恐惧环境,如能适应就及时奖励,使其消除“敏感',状态,顺利进入幼儿园正常生活。
(四)小学儿童心理保健
小学儿童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开始转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心理保健应重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作好入学准备,家长可先带孩子熟悉学校环境,还要调整生活作息习惯,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切莫事事包办,娇生惯养。三是教养要科学,不要“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使孩子心理负担太重,打骂或溺爱均不利于孩子心理行为发育,教养方式要民主,以表扬为主。四是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走出家庭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小同伴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五是及时纠正孩子不良习惯与行为,注意教育和纠正孩子的说谎、斗殴、逃学、偷窃、吸烟、对性过分关注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搞好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保健。
(五)青春期心理保健
青春期是心理的“断乳期,,,是“危险期",因此,促进心理健康格外重要。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过低会自卑,评价过高、太自信,往往经不起挫折。只有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才能做到心理健康。要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特点建立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要善于调节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和开朗乐观的性格,合理调节欲望,提高自我疏导激情的能力和心理适应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亲子、师生、同学关系,使自己适应环境。注意促进性心理健康,要进行科学适时的性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性问题,与异性自然交往。必须克服性愚昧和早恋现象,对手淫的行为不必过分自责,可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减少对手淫的注意与关心。
(六)中年期心理保健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胸怀坦荡,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计较是非得失,遇胜不骄,遇败不馁,顺境不停,逆境不退,避免心理冲突和压力。要丰富文化生活,工作上忙而不乱,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并注意家庭娱乐设施的添置,促进家人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要量力而为,对自己的体力与能力要正确认识,保持不懈的求知进取精神,做到心理上年轻,才能有所作为。夫妇要尽量心理相容,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全家人的情绪与心境举足轻重,只有长相知,不相疑,才能心理相容,心心相印,使家庭和谐健康。不吸烟、不酣酒,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七)更年期心理保健
要科学认识更年期,它是生命的必然过程,要正确看待,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有准备地去适应这一变化。做事量力而行,既不能无所事事、老态龙钟,又不能好胜逞强,超过身心承受力。家人间要多关心、体贴、照顾,对更年期的反常行为要谅解、宽容。要正确对待身心症状,有病早治,适当调整。
(八)老年期心理保健
要延缓衰老感的产生,因为它会使老年人失去生活的信心。要注意适当的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为社会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心境要开朗,不论晚景顺逆、好坏、喜悲,只要心宽、乐观、超脱,就能抗拒外界恶性刺激,经受住挫折和不幸打击,做到心舒气顺,颐养天年。要保持脑力活动,脑力不用则退化,要勤思考,学习不松懈,以推迟大脑的退化与老化。要及时满足老年人的合理需求,一些老年人面临贫困、孤独和疾病之苦,为之不安和恐惧,家庭和社区要尽量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使其安享晚年。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父慈子孝,家人和睦、友爱、互助,敬老、爱老、养老,使老人备感天伦之乐。社会要帮助丧偶老人在自愿前提下重组家庭。多数离退休老人希望继续工作,他们深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从中可寻找友谊、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也希望通过新的社会角色实现自我。家庭和社会应理解与支持这种心理需求。
2、可以通过自我保健按摩什么来防止感冒
(1)按摩上肢
搓手心:两手合掌,用力搓手心10~20次,使掌心的劳宫穴(半握拳时中指尖所点之处)发热发胀。
搓手背:先用右手搓摩左手背10次,再换左手搓摩右手背10次。
摩上臂:右手掌紧拉左手腕内侧,用力沿臂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由外侧向下擦到左手腕,如此10次;然后换手,方法同前。
此段按摩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活动能力,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2)擦面浴头
擦颜面:两手掌心紧捂前额,用力向下擦倒下颔,再翻向头后两耳上部,轻轻擦过头顶,回到前额。如此进行10次。
挠发根:用双手食指指肚或指尖,均匀地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10~20次。
摩后颈:双手拇指轻按眼角两侧太阳穴(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后外量约3.3厘米凹陷处),再沿耳边向头后摩擦,擦到耳后凹时,其余四指用力向下擦颈部。如此进行10次。
此段按摩有助于消除脱发、白发及面容衰老,减轻头昏、头疼等,能降低血压,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
(3)浴眼旋睛
摩眼睑:两眼微闭,用两手拇指背面,分别摩擦两眼睑10~20次,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揪两眼中间部(即印堂穴)10次。
揉太阳:两手拇指指肚分按两侧太阳穴,向内旋转揉动10次,再反方向揉动10次。
转眼球:凝神,松体,平息,正头,腰直,两眼球向左旋转3次后,前视或远视片刻,再向右旋转3次,前视或远视片刻。
此段按摩可防止眼病,使头脑清醒,消除头疼、头晕。
(4)鸣天鼓
弹枕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指尖向后;两手中指同时弹击后头枕骨(小脑后)12次。
震耳膜:两手掌心紧捂两耳孔,然后骤然抬离,震动耳内鼓膜,接连开闭放响10次。
转耳孔:两手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三次,然后骤然拨开。如此进行3次。
此段按摩可使头脑清醒,解除疲劳,预防耳疾,增强听力,治疗耳鸣。
(5)摩口鼻齿
擦鼻翼:两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用力摩擦10~20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
叩牙齿:心静神凝,口轻闭,上下齿互相叩击16次,然后将唾液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干漱口: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作漱口动作36次,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此段按摩可预防感冒、鼻炎和牙病,并能帮助消化。
(6)按摩胸腹
推胸腹:右手按在左肩部,用力推擦到右大腿根,然后左手从右肩推擦到左大腿根,如此交替进行10次。
揉腹部:左手叉腰,右手掌从心窝左下方揉起,经过脐下小腹向右揉,然后揉回原处揉10~20圈;然后右手叉腰,用左手掌揉,方向相反。
摩肝脾:从心窝左或右下方沿肋缘摩起,经腹中线上行,从肋骨下摩回到原处,左右手各揉10~20次。
此段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减少腹壁脂肪沉着,对肝脾疾病后遗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7)按摩腰肾
搓腰眼:两手对掌搓热后,紧按腰眼处,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然后再向上搓回到两臂后屈尽处。如此搓摩10~20次。
兜肾囊:两手搓热,一手兜肾囊(睾丸),另手按小腹毛际近处,用力上下兜20次,再换手兜20次(这是男性功法,女性只搓大腿内侧)。
揉丹田:两手搓热后,左手叉腰,右掌心向脐下左下方旋转一周为一次,共做20次,然后换手反方向再做20次。
此段按摩能防止腰疼、腰酸,对神经衰弱有辅助治疗作用。
(8)按摩下肢
擦下肢: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为一次,共做10次;再换腿同样做10次。
揉膝盖:两掌心紧按膝盖骨,先向左揉转10次,再向右揉转10次。
搓脚心:两手搓热,然后用力搓脚心涌泉穴(脚掌心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搓10~20次。
上述各段功法做完后,闭目稍坐(或卧)片刻。
3、春天来了,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春天气候多变 加强自我保健
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气温、气压、气流、气湿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特别是早春时节,或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清明谷雨,冻死虎母”的说法。
春寒,虽不像冬寒那样冷酷,但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吸呼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加之人们脱减衣服不当,容易使病菌、病毒等侵袭人体,特别有利于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还表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春季远远高于其它季节。另外,春天还是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高发期限。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精神病等慢性病,也会因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而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因此,春季是多病的季节,防病之弦一定要绷紧,必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加强自身健康监护,具体措施主要有如下四条:
首先,衣着应有度。春天气候渐暖,但却不可忘记“春捂秋冻”、“春不忙减衣”的古训。尤其是体弱和患有慢性病之人,更应注意防风寒、保温暖。
其次,应合理调节饮食。春季应多吃此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糖类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牛奶、鱼类、新鲜蔬果等,以养自身。不宜多吃大热食品。
第三,注意起居及环境卫生。初春容易困倦,是于阳气升发、气血外向之故。所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起居有常,并充分利于用有限的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因此,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登高踏青,或练拳做操、散步慢跑,或踢毽子、放风筝等等,这此适应时令特点的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4、发作性睡病的自我保健措施是怎么样啊?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继睡眠呼吸障碍之后,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其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根本性治疗手段。那么发作性睡病的护理重点是什么呢?作为既不致命也不会影响智力,更不会发展为痴呆等的发作性睡病,确诊以后不必慌乱更没必要害怕。疾病讲究“三分病七分养”,发作性睡病也如此。发作性睡病的“七分养”是针对生活规律而言,睡不好是患有此病患者的一大特点,因为夜里睡不着而玩游戏、看电视、上网等让自己十分疲劳,白天却呼呼大睡,患者要尽量避免这种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于很多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夜间紊乱,白天呼呼大睡的情况,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力与之进行抗衡,以合理的作息为前提且该睡就睡。在我就诊的病人中有人为了不让自己睡着用锥子把胳膊都扎破了,还有其他很极端的方式的,但是这些方法对发作性睡病是无效的。此外,避免过大压力,尤其是家长不要因为学习而给孩子太大压力,总逼迫孩子各门功课第一,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一般而言,患有发作性睡病的孩子脾气都不好,很多孩子肥胖并有自卑情绪,会有抑郁等心理疾病,所以家长应以鼓励为主,适当引导他们。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午休,午休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一个高质量的午休会带来一个精力充沛的下午。但是很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没有午休的习惯了,尤其是孩子,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午休时间,这对健康的孩子已经不利,更何况是发作性睡病的孩子呢,没经过午休的下午可能工作学习一塌糊涂。所以说保健七分养,在治疗中占七分。发作性睡病的“三分治”主要指药物治疗,包括猝倒和嗜睡等的药物治疗。但是,所有的疾病都应以自我保健为主,发作性睡病更是如此。
5、脂肪肝的自我保健方法有哪些?
得了脂肪肝以后,由于肝脏肿大,有些病人可有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原来患有肝脏疾病者。极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黄疸或转变的肝硬化,部分病人还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首先应排除病因,如患有肝炎、糖尿病者应进行积极合理的治疗;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则要及时加强营养;酒精性脂肪肝首先应戒酒。然而,要使脂肪肝康复,关键在于患者坚持实施自我保健措施。那么,脂肪肝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呢。
注意饮食调理由于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不同,各类脂肪肝的饮食也不尽相同。如对于肥胖性、血脂过高性脂肪肝,
主要是降低饮食的总热量,每天的主食如米、面应限制在400克以下,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过迟、过于丰盛。还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但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此外,还应选用体积大、热量低的蔬菜、粗粮,以缓解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对于肝炎后脂肪肝,则必须严格控制膳食总热量,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氧化,
减少肝脏脂肪堆。蛋白质有帮助肝内脂肪运转的作用。摄入量不能降低,应按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脱脂牛奶、豆类及其制品、高蛋白、瘦肉、鱼虾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热量为原则。
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要常饮绿茶,兼用食疗。饮绿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绿茶6克泡开水,坚持长期饮用。绿茶多糖可化解中性脂肪。海带绞股蓝汤:海带50克、绞股蓝30克、黄精30克、姜黄15克(后三味中药药店有售)水煎
成汤,每日1剂,饮用3个月以上,临床疗效极佳。
适当活动脂肪肝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症状轻者可步行、健身跑、球类活动、爬山等;症状重者可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即便是肝炎后期脂肪肝病人,也不要过分强调休息,而要适当地活动,以增加脂肪的消耗。当然,运动要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当的运动量。
慎重选用药物脂肪肝患者一般不必使用药物,但严重者且有右上腹不适、肝区隐痛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硫氨基酸或复方胆碱以及肌醇、亚油酸等药物。中草药中的茵陈、山楂、泽泻、郁金、草决明、首乌、大黄、枸杞、灵芝、月见草等均有降血脂和肝内脂肪含量的作用,可临症选用。
6、自我口腔保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自我口腔保健的主要措施是每天早晚要刷牙,饭后要漱口。这是要每天坚持的。
7、熬夜一族应采取哪些自我保健措施
多寻找对话练习的机会,最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练习。也可以人机对话练习口语
3.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要做到坚持不懈,直到学成.
2.不要怕丢脸,多给自己创建英语口语对话环境,这样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培养语感,我是樋过在线来学的,每天仅20分钟即可:
8、妈妈心肌缺血和早搏,有什么自我保健措施或者自我急救什么的,适合听什么音乐
当然是听轻音乐了。
人后推荐蚂蚁酒。如果你家生活条件允许的话。
要稳定的话一个月,三个月早搏完全消失。
9、轻症高血压患者怎样进行自我保健?
据统计,轻症高血压人数占高血压病症总人数的70%。对于轻症高血压,医疗上传统的对策是采用药物降压控制,尽管在控制血压升高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十分常见。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一般情况下很难掌握好合适的药物剂量。另外,单一品种药物长期大量应用,还可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某些损害。鉴于此,国内外一些医学家新近研究认为,一般轻症高血压不必要服药,而应采取放松、按摩、运动等自然保健措施。
1.放松
美国应激专家认为,使病人产生放松反应是对轻症高血压有效的治疗方法。专家们在一项研究中,先教100名患者学会如何使自己放松,然后让病人坚持每天两次放松活动,每次30分钟,结果20名患者虽停服药物,另80名患者减少药量,血压仍继续下降,大多数患者血压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结果证明,轻症高血压病人要学会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注意改变自己的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急躁,不忧郁,不轻易过分激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以及松弛的精神状态,调节好情绪,可使血压趋于稳定。这与我国古代医家所倡导推崇的调神静养异曲同工。
放松疗法的具体条件是: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每次呼气时重复一个单词或短语,排除杂念。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先用口微微呼气,同时默念“松”字,并逐步通过神经反馈使头、胸、背及内脏、关节、四肢放松。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若能结合坚持半小时慢步、快走、骑自行车等,则效果更好。
2.按摩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手法按摩不仅能对局部起作用,而且能对全身各个组织和脏器起调整作用。对轻症高血压病人实施按摩疗法,可刺激神经感受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使血压趋于正常。其具体方法:
(1)闭目静坐,双手扶膝,舌抵上腭,两唇稍分,呼吸均匀,持续5~10分钟。
(2)两拇指分别按揉双攒竹穴,有明目作用,可使高血压病人眼花目糊症状得以缓解。
(3)两中指按揉百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拇指分别按揉两率谷穴(将耳朵向前折起,耳尖直上两横指处)。可平肝降火,使头部不适症状得以减轻。
(4)两手指微微分开,置于前发际处,再慢慢向后发际移动,如梳头发一样,同时在风池穴(在枕骨之下两侧)作环状揉动,可使头脑清醒。
(5)头微向左倾,右大鱼际置于左耳后主骨斜向前下方,动脉搏动处作自上而下的揉动,然后同法再揉对侧。
(6)两肘部、两手手指微屈,掌心向下,两上肢慢慢提至与眉平,同时深吸气,两上肢慢慢放下至与脐平,同时深呼气,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上述按摩疗法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不过在施行按摩时须平心静气,呼吸匀畅。
3.运动
轻症高血压病人的运动疗法主要有三种:轻松的快步行走、自行车运动和游泳。这三种可任选一种,其运动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使肌肉反复收缩。肌肉中有很多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常被称为第二心脏,肌肉收缩时静脉血被驱出,肌肉松弛时静脉血管扩张使血液进入。通过这种运动方式可使舒张期血压下降。
运动强度心跳维持在110次/分左右为宜,这样便于病人在运动时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运动时间一般为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如有条件可检查血乳酸含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血中乳酸含量会迅速上升,并呈间歇曲线状,其曲线的第一尖峰即相当于最大氧摄取量的50%。此时的运动强度即为理想的运动强度。经临床观察表明,此种运动强度连续运动10周,收缩压、舒张压均可有所下降。如这种运动疗法持续20周,则可使肥胖型轻症高血压患者体重持续下降,中性脂肪减少,从而使血压稳定性地降低。而且,运动疗法对缺血性心脏病(如脑血栓形成)效果特别明显。
总之,放松、按摩、运动这三种疗法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增进其健康水平及生活乐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