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品行业的内幕
作为保健品的内行人士,我想说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一样,对员工的监管是不一样的,知名的品牌,它的监管更严。就没有那么多套路,也不存在内幕而言就是踏踏实实真真实实的好产品,分享给需要的人就可以了。
2、为什么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我想先说一个30年前的故事。1988年的一天,一位43岁的浙江校办厂经理正在推销课外辅导资料时,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学教授有个包含枸杞、山楂、桂圆的配方,声称对小孩营养消化有好处。机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辅材料,亲自登门拜访并得到了配方,最终调配成一款儿童营养液。
随后,这款口服液被命名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位脑筋灵活的经理还为此发明了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3年便销售过亿元。
这位经理就是现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于保健品。
或许这个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气功横行的90年代,人们对保健品的狂热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而在北上广等十大城市,10岁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达83%。
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一定对口服液的三大巨头——生命一号、太阳神、红桃K记忆犹新。尤其是生命一号,我现在还记得它魔性的广告词:“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喝生命一号,考出好成绩!”
当年天真的我也抱着喝完数学题全会做的心态尝试过几瓶,就记得味道说甜不甜,说酸不酸,三分像药,七分倒像饮料。至于疗效,智商没上去,体重却上去了。
事实上,这些所谓能够提升记忆力,进而提升考试成绩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脑磷脂。看到这还算正常,起码都是对大脑有益的药物。可是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大枣、枸杞、陈皮等中年人的标配。虽然这些在中医里也有安神补脑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结合,实在不伦不类。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这些药物的比例更是一个疑问。
既然中西结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医的主意。中华鳖精就号称是从中华鳖里提取了大量营养物质,配合传统中草药,能够益智健脑。
作为当时中国体坛的大红人,马俊仁说自己弟子常喝中华鳖精,更是让许多人深信它的保健价值。
曾经有一位怪叔叔来我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两盒中华鳖精,还口口声声说他家孩子就是喝了这个,语文也会了,英语也行了,一口气做10道奥数题都不费劲了。
结果所谓的中华鳖精,后来被曝光不过就是糖水,整个工厂甚至连一只“鳖”都没有,只有一只供观赏的鳖。
老人或许对这些“保健品”的真相知之甚少,不过年轻人却是在各种渠道接受到的信息中对国产保健品逐渐丧失信心。再加上现在可选择的进口产品数不胜数,广告也做的更到位,年轻人自然就更对国产保健品嗤之以鼻。
而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占我们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经过变形,继续欺骗着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的逻辑,重复播放恶俗但有效的广告;另一招则可称为“因为所以就这么办”,在两个或三个事物之间建构似是而非的强关联,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或只是弱关联。
3、记者卧底揭保健品营销黑幕是怎么回事?
在某招聘网站,南都记者向“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健康顾问岗位,很快记者接到了面试电话。在越秀区水荫路某大厦,隔着一张豪华办公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前台是绿色食品超市,主要销售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11.510, 0.00, 0.00%);后台销售高端定制的医药保健品,如蜂胶。王总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后台运作,前台主要是依托绿色食品超市进行零售以吸纳会员。王总指着办公室的一瓶蜂胶称,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制保健品,一套产品定价约2万元,一个疗程约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调理肠胃,起辅助治疗作用。
“我们的业务员提成可以达到10%。”王总说,员工待遇和业绩挂钩,公司销售冠军一个月可以做到30万元的业绩,“就是把握好那几个(重点)顾客,顾客自己用得好,会介绍身边的人用产品”。王总介绍,公司员工的底薪呈阶梯式分布,普通员工2000元、经理2500元、店长5000元;提成方面,员工拿销售业绩的10%,经理拿个人提成10%加上团队管理提成5%,店长的提成则是整个店面业绩的3%-5%,另还有股份分红。该公司旗下的绿色食品连锁超市中(据调查广州地区有18家门店)共有5家“百万店”(即月销售业绩过百万元),业绩最高的店一个月曾做到138万元。面试结束时,王总言语间对记者寄予“厚望”:“一个星期,我们可以从一个陌生的顾客,到有业绩,有成交。”再成长两三个月,就能胜任经理角色甚至带领团队。
上岗第一天的傍晚6时许,所在超市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外奔波的业务员都回来接受培训。记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业务员将陪同老人客户前往外地一个山庄开展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这是公司业务上的“重头戏”,不容出错。
负责培训的林经理是个90后,因业绩突出曾获公司奖励一辆小车。他在白板上写下6位老人客户的姓名,让负责跟进的业务员逐一回答相关信息,供全体业务员讨论。针对每位老人客户,他都详细询问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疾病、经济自主权等。有业务员告诉记者,目标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身体疾病越多,意味着出去旅游期间“出单”的可能性越大。
随后林经理要求全体业务员练习“赞美”,以防第二天见到老人客户后词穷。他随机让一名女业务员上台扮作客户,要求其他业务员在3秒内根据衣着服饰说一句赞美的话,不能重复,没完成者将接受体罚。“靓姨你很有气质!”“你的皮肤看起来好好啊!”“阿姨你的裤子好合身啊,在哪买的?我想给我妈妈买一条。”……业务员们纷纷给出赞美。有3名未能及时给出赞美话的业务员被罚做俯卧撑,并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补说出20句赞美的话。
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预热”,临走分发一份礼品,增进感情,消除其戒备心……上班数日,记者逐渐摸清了该超市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基本流程,其中最关键、最隐秘的一环,被业务员们称为“重头戏”的,是组织目标老人客户参加公司第二轮安排的山庄“两天一夜”旅游。其间,公司会安排“专家”接受老人问诊、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经理、店长齐上阵,对老人们轮番“洗脑”,从而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
4、保健品是真的有那么好吗?
5、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此文是真的吗
当然对,不要相信从业者的回答,保健品最大的功效就是安慰剂功能
6、吃保健品真的能有用吗?
保健食品,可以这么说吧:
1、真正知经过国家安全注册认证,并且经过市场多年考验的保健食品,肯定还是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的,比如同仁堂卖道的一些保健品及安利卖的一些保健品,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认可的;
2、由回于目前社会疾病及亚健康问题严重,也有不少以纯粹赚钱为目的的保健品,往往并没有很答好的保健效果。
所以需要具体对待,有好有坏。
7、为何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子的圈套?
很多人不解,为何家里的老人屡屡都陷入保健品的风波之中呢?而且很多人还是倾家荡产也要去买,甚至跟家里人闹翻了也要听信保健品销售者的一番说辞。这些老人是怎么了,明明活了几十年按照道理来说是不会被诱惑的,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掏钱。其实这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有一部分是因为销售者的花言巧语,有些是老人自身的心理需求。
花言巧语迷惑老人,很多人喜欢用老人贪便宜的这个方面入手。买东西就送东西,买东西就搞活动等等。还有很多保健品公司搞一些旅游,集体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恰恰也是老人比较信任的。一来二往,就会造成老人十分信任销售保健品的这些人,而且很多老人跟销售者关系好,也愿意购买。而且很多销售保健品的公司还弄一些保健身体的,所以很多老人对保健品这一块又比较新奇,所以上当受骗的也确实比较多。
洗脑,也是老人想要的关心。很多销售者就是看着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于是充当“假儿女”,嘘寒问暖,让老人彻底的相信这些销售者。觉得人家跟自己无亲无故的,但是对自己也这么好,不过就是买个保健品而已,自己也愿意花钱买享受。所以很多老人也会迷失在所谓的“爱”里面。
所以,老人深陷保健品的风波,一部分是销售者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为儿女不再身边。让这些销售者抢占先机躲得了老人的信任之后,就会教唆老人,对儿女好还不如对自己好,你看儿女也没有管你多少等说法之中,让人防不胜防。
8、你知道啥保健品行业的内幕?聊聊吧
保健品把想健康的人,吃出一身病。吃的有依赖证,还觉得好,保健品里个个有药的成份,激素。应该管,都要吹上天了,
9、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