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护理与健康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一)全面性原则
老年人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故老年保健也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性原则包括:①老年人的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②疾病和功能障碍的治疗、预防、康复及健康促进。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的老年保健计划是非常有益的。许多国家已经把保健服务和计划纳入不同的保健组织机构,例如身体的、心理的和环境的组织机构中,为了使这些机构能与各种社会服务一起更好地适应老年人具体的健康需求,需要寻找一个更为统一协调的办法。
近20年来各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以支持家庭护理为特色的家庭保健计划,这一计划中的医护人员或其他服务人员可以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从医疗咨询、诊疗服务、功能锻炼、心理咨询一直到社会服务的一系列支持性服务,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二)区域化原则
为了使老年人能方便、快捷地获得保健服务,服务提供者能更有效地组织保健服务,所提供的以一定区域为单位的保健,也就是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的老年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的工作重点是针对老年人独特的需要,确保在要求的时间、地点,为真正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援助。为此,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营养、意外事故、安全和环境问题及精神障碍的识别,全部有赖于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健康教育工作者、保健计划设计者所受到的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方面的训练。另外,还需要有老年病学和精神病学专家在制订必要的老年人保健计划和服务方面给予全面指导。
(三)费用分担原则
由于日益增长的老年保健需求和紧缺的财政支持,老年保健的费用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办法,即政府承担一部分、保险公司的保险金补偿一部分、老年人自付一部分。这种“风险共担”的原则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解释老年保健的原则
老年人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故老年保健也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性原则包括:①老年人的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②疾病和功能障碍的治疗、预防、康复及健康促进。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的老年保健计划是非常有益的。许多国家已经把保健服务和计划纳入不同的保健组织机构,例如身体的、心理的和环境的组织机构中,为了使这些机构能与各种社会服务一起更好地适应老年人具体的健康需求,需要寻找一个更为统一协调的办法。
3、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意义?简答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探讨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二是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三是如何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四是关于做好当代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下面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恳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一、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身体无病就是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所以要把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观念,作为每个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我国魏晋时代著名养生学家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全三国文》卷四八)这里提到的五难,有四难是属于心理方面的,就是说几乎全部与心理有关。可见,古代养生学家谈保健养生就是以心理保健为主。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和健康测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 老年心理保健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则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因为情绪有它的生理机制。当人处在情绪状态时,会引起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到230 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人在恐惧时或突然震惊时,呼吸加强而短促,甚至会出现中断;心跳加速,每分钟增加20次;血压也会随之增加。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例如,由于过分抑郁或恐惧,会导致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曾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生物学实验表明,消极情绪因素可以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有机体抗癌力量下降。在具备其他内因与外因时,使癌症得以形成。而相反,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据研究,笑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激活水平。大笑一次,身体内横膜大约可以蠕动18次,而小笑的蠕动程度略小些,笑可以促使肌肉放松。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疼痛是由于肌肉紧张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缓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是阐述心理保健对老年个体健康上的直接影响和意义。
2. 老年心理保健的社会基础
进入老年,退出家庭的主角地位,退出社会的工作岗位,这是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机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离退休前后往往在一些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难于适应,心理上还出现一些毛病,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人称为退休综合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争强好胜的人,事业心强的人,工作严谨的人,性格固执的人,好争好斗的人,缺乏离退休心理准备而突然退下来的人发病率高。老年社会学研究表明,退休综合症主要是由于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使人感到老年期真正是人生的丧失时期,工作丧失了,规律丧失了,地位丧失了,优势丧失了,人际关系丧失了,进而认为人到老年乃是人生的尽头;空虚感会使人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人生乏味,一切都是虚无的;怀旧则容易使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转念一思早成过去,而眼下一片冷冷清清,令人惨然。在怀念过去的同事和朋友时,发现有的作古,有的丧偶,有的长病卧床,有的远隔千里无缘相见,难免无限凄凉。有调查统计表明,退休综合症一般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反应,个别人需要稍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尤其是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老年群体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是说,探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将对广大离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
我国著名的老年心理学专家许淑莲教授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五条:①热爱生活和工作;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③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④性格开朗,通情达理;⑤人际关系适应强。
国外专家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方面研究得比较具体,他们订出了10条参考标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③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和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 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 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以上这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因为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具体标准。但无论多少标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基本正常”,即说话办事、认识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都在正常状态之中。只要不偏离“正常”的轨道,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
三、如何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那么,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笔者根据我国古今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为四个字,即“动”、“仁”、“智”、“乐”,现概述于后,供广大老年朋友参考。
1. “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学心理系曾作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部妇女在印度帮助病人与贫苦人的影片,看完电影就对学生的唾液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学生机体的A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专家们为此得出结论,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有位年逾九旬但身体颇健的老医生说:“我不可能无私、但以‘少私’两字为座右铭,‘少私’好处很多,可以开心,可以宽旷。名利淡泊了,与人少争了,就能心平气和、身心健康。我有今日之健,也许是对人宽厚,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专心工作的缘故。”
3. “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 “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前几年我在《关于现代家庭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负面影响及调适对策》一文中曾总结了三句话,即“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这就是说,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清代著名画家高相轩曾总结有“十乐养生延寿法”:①耕耘之乐。②把扫之乐。③教子之乐。④知足之乐。⑤安居之乐。⑥畅谈之乐。⑦漫步之乐。⑧沐浴之乐。⑨高卧之乐。⑩曝背之乐。可谓“乐者寿”之集大成者,当代老年朋友应当效法学习。
以上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四个字,也可以归纳为“动者寿,仁者寿,智者寿,乐者寿”。这十二个字的内涵非常宽泛丰富,因为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论述。另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同时又是相得益彰的。
四、关于做好当代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下面结合我国老年心理保健现状谈几点思考性的建议,以期引起大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要把老年心理保健工作提到老年社会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高度来认识。就是说,老年心理保健不仅仅是医疗就医机构、离退休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全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关心有关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都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以期不断提高全社会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意识。
2.要大力宣扬老年心理保健成功的典型,广泛进行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宣传教育。据我们了解,我国在进行老年心理保健教育方面的普及水平还很低,城里老人、文化老人还稍懂一些,而在乡下,文盲老人的绝大部分对老年心理保健还属于一无所知。应该说,我们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还很大,还必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老年人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老年心理保健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科学的老年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要利用新闻媒体等现代手段,组织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心理保健的专题讲座,介绍一些科学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要充分利用乡镇、社区、离退休工作部门等有关组织,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老年心理保健的咨询服务活动。
4.要大力营造老年心理保健的无障碍环境,及早在全社会构建并启动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和尊敬老年人,处处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设施,确实使老年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无论走到何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都能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地安享晚年。应该说,这一提法在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现代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似乎还有点超前。但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我国老年心理保健的社会现状来看,做为一种老龄工作的远景规划目标这个提法还必须尽早地提出来,以期及早地做一些有关的思想舆论的准备。其实,这一提法已完全可以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先行开展试验。一旦取得进展或成功,将会在全国引起积极的示范性效应。
4、老年保健重要性
长期工作压力大百,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度碍以至失眠和睡眠质量欠佳。打呼噜是因问
为吸吸不顺的关系,使脑供氧不足,大脑不能答够休息。用爸/妈/福,可以疏经络,促进微循环,改善脑供
氧同时安神定志。内对打呼噜,心脑血管的容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老年保健的概念
老年人保健的具体方法由于老年人与我们小孩、年轻人等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老年人保健应该从各方面多角度出发,依据老年人的具体身体情况及生活情况进行保健活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各种生理功能逐步退化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改善膳食结构、均衡营养显得格外重要。
《杭州日报》提到,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选择饮食。为了保持体质平衡,阴性体质的人应该相对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等;
同理,阳性体质的人应该相对多吃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豆腐等。此外,食物可以分为酸性和碱性:肉、蛋、鱼、米、面食等属酸性食品,蔬菜、海带、茶、水果等属碱性食品,老年人日常饮食的选择还应做到“酸碱平衡”。
(5)老年保健的重点扩展资料:
老年人在锻炼身体时要科学地选择锻炼时间、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黄兆琦表示,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晨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早晨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多数人的血压和心率此时相对较高,如果进行运动,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下午4点到6点运动最佳;在运动强度方面,可以通过运动时的心率或运动后恢复正常身体状态的时间来把握。
运动时心率达到比正常心率增加30-40次/分即可,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的血压和心率等身体状态的时间应为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另外,老年人锻炼身体应选择有氧运动,其中游泳和快走最为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年人养生靠保健品?其实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才靠谱
6、中年人跟老年人保健的基本要点是什么?有何不同
中年期是百人生的鼎盛时期,在中年期,人的心身达到完全成熟,身体健壮,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中年期也是人际关系成熟的阶段,中年人能理智全面地看待现实,度有着成熟的性格特征,稳定的行为准则,深受社会尊重和依赖。
在老年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回明显地感受到老年人的身体不行了,因为其各种各样的能力表现出来,就是老年人,老了,能力下降答了。
7、老年保健有哪些要点?
要远百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度腿(鱼)。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慢脑细胞死亡速度。
维生问素E,可防止衰老,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降血脂等。作为老年保健药,每天至少100毫克。倘与维生素C同用,还可防止老年白内障。
老年人半夜觉醒答时,宜喝几口白开水,以稀释血粘度。防止发生脑血栓。起床前,待全身先活动一下,使血脉疏通再起床,以防突然起立由于脑缺血而摔倒。
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宜常专量量血压。不论年龄多大,收缩压(高压)不宜超过140,舒张压(低压)不宜超过90。
三餐后应立即刷牙,且要经常换牙刷。
经常在属手内转动健身球,可促进脑循环,同时别忘补充活性钙。
8、老年保健什么是关键?
老年人若患病,则往往病程比年轻人长、康复慢,加上病情复杂多变,极易久病而长期卧床。患病还易发生意识障碍、合并症和心理障碍。人到老年的心理变化很大,容易产生孤独感,常常对环境、家庭发生的变化不适应,常会焦虑不安、多疑等。另外,老人对疾病表现出怀疑、恐惧、害怕。其具体表现有:
1.孤独心理:老年人离开了长年工作的岗位和环境,休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甚至有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并沉湎于其中。
3.牵挂心理:对子女、儿孙过分牵肠挂肚。虽然子女已长大成人,也当了爸爸、妈妈,可老人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事事关心,处处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主观臆断,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4.忧虑心理:认为自己已是“人老珠黄”、“风蚀残年”、“半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常哀叹青春一去不复返,健康已去不再来,因而抑郁寡欢。常有“坐以待毙”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感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差,不再像离退休前那样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便会产生情绪波动、性情急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而大动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郁伤感、焦虑不安。甚至失眠。离退休以后权力的失落、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这一切均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也表现在对别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基础。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会导致智力改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降低,对近期发生的事记不起来,反应缓慢、迟钝。
所以,社会和家庭特别是子女应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日常生活上处处关心老年人。而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触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人,从他们身上吸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点朝气,少一些暮气,在心理上年轻起来。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最好也要掌握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做到自我保健,让自己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时尽可能减少因情绪和疾病带来的多种心理、精神障碍。心平以气和可平衡阴阳;安静以通气能气血畅通;宽胃以养气而调和六脉;无求以豁达祛病延年。
9、老年保健的方法有哪些讲究?
老年保健,要讲究方法:老年保健六方法
要远三白(糖、盐、猪复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慢脑细胞死亡速度。
维生素E,可防止衰老,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制、降血脂等。作为老年保健药,每天至少100毫克。倘与维生素C同用,还可防止老年白内障。
老年人半夜觉醒时,宜喝几口白开水,以稀释血粘度。防止发生脑血栓。起床前,待全身先活动一下,使血脉疏通再起床,以防突然起立由于脑缺血而摔倒。
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宜常量量血压。不论年龄多大,收缩压(高压)不宜超过140,舒张压(低压)不宜超过90。
三餐后应立即刷牙,且要经常换牙刷。
经常在百手内转动健身球,可促进脑循环,同时别忘补充活性钙。
老年保健“六个自”
一要自爱,热爱生命,珍惜身体。
二要自尊,尊重度自己,尊重人生。
三要自谦,自满须戒,自谦待人。
四要自量,人贵自知,量力而行。
五要自遣,自排自解,心安体健。
六要自强,自强不息、奋斗不己(事无大小,益人便行)。
10、我国老年保健策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健康问题和疾病逐渐增多。可以说“老有所医”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改善老年人口的医疗状况,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医疗保障问题。只有深化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的医疗保险,运用立法的手段和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将大多数的公民纳入这一体系当中,才能改变目前支付医疗费用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老有所医”。
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养老必然由家庭转向社会,特别是社会福利保健机构。 建立完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
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老年人在离开劳动生产岗位之前,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有权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国家、集体和社区都有责任为老年人的“所乐”提供条件,积极引导老年人正确和科学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文化修养。“老有所乐”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社区内可建立老年活动站,开展琴棋书画、阅读欣赏、体育文娱活动,饲养鱼虫花草、组织观光旅游、参与社会活动等。
4.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发展与成就
老年人虽然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和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因此,老年人仍然存在着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是两个彼此相关的不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这两个问题也就越加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