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保健品骗局犯法吗法律怎么处理呢
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罪,可追究刑事责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通常采取免费赠送食品、生活物品,组织所谓“专家”作免费“健康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免费旅游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息和信任,进而夸大、虚构保健品效果,向老年人推销高价保健品来骗取大额资金。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属于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扩展资料: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老年群体深陷“保健品诈骗陷阱”的情况愈发严重,成为受害重灾区。
多数老年人没有渠道去了解产品信息,也无法利用网络公开口径去查证保健品真伪。许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信息闭塞,法律意识淡薄,爱“占小便宜”、盲信权威,固执从众等心理,针对他们量身定做的骗局。
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已破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
2、给中老年人卖保健品是传销么?
如果是正规的渠道的商品应该是推销,非发组织就是传销,传销都是拉下线。
3、怎么向老年人销售价格高的保健品
现在有很多针对于老家人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一般价格比较昂贵,但是没有很好的疗效,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骗老年人的积蓄。针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陷阱,应该如何防范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
方法/步骤
很多保健品公司推销人员会将印有产品宣传及到店即送礼品的宣传单发给见过的老人,商家很明白老家人都喜欢占小便宜,也恰恰利用了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让老年人一步一步的上当受骗。
经常在早上看到很多老年人在某个保健品店面排队等待体检,这种体检都是免费提供给老人的,因此很多老人也很乐意参与,然后这种免费的体检并不是很正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销他们自己的产品,所以为了不让老年人上当,儿女可以不定期的带自己父母去正规地点体检。
有的保健品公司会给老家人提供一部分免费赠药,让老家人先尝到甜头,然后再推销自己的其它产品。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建议老年人切记便宜莫贪。
保健品公司会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听所谓专家的健康讲座,其实这也是一种骗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保健品。对于这种情况老家人可以带着自己儿女一起去,让儿女帮你做甄别。
在小区,商场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是这种保健品公司销售人员专门针对于老人进行的抽奖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奖率也是很高的,奖品为保健品的优惠券,很多老年人因为贪图便宜购买了该保健品导致自己上当。
很多保健品销售人员会利用老人无人照顾,对老人虚寒问暖,从而取得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借机向老家人推销价格昂贵的保健品,对于此类情况儿女们应该多给老家人打打电话,有空多回家看看,不让老家人孤独。
还有的保健品公司会利用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都将自己的产品与高科技产品挂钩,诱惑老家人上当受骗。老家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自作主张,多听听儿女们的建议。
4、如何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
不要为了赚钱而推销 要为了他们的健康而推荐 多与他们聊天 然后他们了解知道吃保健品是有好处的 是有必要的 真心真诚是关键 还有就是要专业 推荐的产品要是正规的 假货就不要了这样良心不安啊
5、你好,向老人推销高价保健品犯法吗?
采用欺骗的手段让老人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老人如果百受骗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地投诉,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符合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情节,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2010年度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对于已经被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获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损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损失提出专赔偿;对于已经交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的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属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6、老年人保健品销售可信吗?
让我来告诉你,国产保健品为什么一定是骗人的保健品。他们要是不骗人,都对不起这么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
理财、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前段时间,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上周结束的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食品营销欺诈乱象。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把戏扯上关系呢?
保健品注定要骗人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
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
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投资小,过1亿元投资的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
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
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
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
尽管价格常年处于虚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销售额却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仍然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保健品市场上,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与其他国家开始拓展更多种的营销方式不同,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仍然以直销为主,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显现。
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
尽管国家工商局明确指出,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但是在直销过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贩售布局,人际关系就变得很重要。
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空头支票。
不得不提的是,直销一直都是一种有限制,需要批准的营销模式。
从2009年的29个批准直销的企业到2014年的45个,国家对于直销企业的政策控制开始更加严格,但依然无法抑制直销队伍的快速发展。直销队伍的增加说明了保健品行业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但即便批准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不能满足市场扩大的需求。
根据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而45家直销许可、363种保健食品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比如,在自杀老人的遗嘱中提到的青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这一批准企业范围内。
另外,中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多头管理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
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可是在监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
7、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是不是诈骗?
其实这时属于会议营销的一种模式!一般卖百的都比正常的价格高出10几倍!主要是抓住老人一些养生的空子,你举报也没有用,不如你替你父母网上度订购:1,可以显示你有孝心,你不能制止他们订购,就像钙片,蜂胶也是保健品系列,也不能说是全都没有用,你给他们说别买专,他们不会理解你,不如你自己给他们做个参考.2可以防止别人以次充好,3可以剩下很多钱。权衡利弊。以属上建议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8、有一些公司专门给老人卖保健品,还给老人发东西,送东西,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打着保健养生的幌子。给你讲课,推销他们的产品。免费给你各种各样的小礼品。给你各种各样的优惠。让你们买他的产品。这种版保健品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也不会对人有多大危害。实质权上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