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初级卫生保健原则

初级卫生保健原则

发布时间:2020-07-20 04:09:19

1、如何理解"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卫生工作目标的关键是初级卫生保健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所有成员国做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我国政府根据国情,作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庄严承诺,并写入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决定》中提出必须建立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

卫生工作强调安全性、公平性、可及性。“人人享有”就是公平性、可及性的体现。我国的卫生工作,在公平性、可及性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WHO的191个成员国中曾被评为倒数第4位。

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有10项内容,例如全体居民都至少能获得基本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所有政府对人民的健康担负起全部责任;居民都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人人可得到基本药物;等等。

就以居民都有安全的饮水来说,要达到这一目标也很不容易。我国农村尚有30%的人饮水困难,尤其是在西部的某些地区,在那里,有的妇女甚至赶10里地到远处取水。有些地方的水中含氟量高,成为某些地方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一些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国家对此问题很重视,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投资64亿元,每年解决3 200万人安全饮用水。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让全体国民可得到基本药物是极为重要的一条保障措施。

1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卫生改革的目标

就医、上学、就业、住房问题是当前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影响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之一。

据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普查,48.9%的人有病不去医院就诊,29.6%的人应住院但没有去住院(这是2003年的数据),说明我国卫生工作在公平性、可及性上还有很大缺陷,与“人人享有”还有很大差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十几个部委参与共同起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明确是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

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再次提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保证。

在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高强部长提出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重点。高强部长指出,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按照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着力于建设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高强部长指出,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根据世界90多个国家的经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为药品政策的核心。国家应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同时,要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监管难的状况。严格企业和药品准入,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3 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作用

1975年,WHO提出制订并推行基本药物,这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药品供应问题,使这些国家能够按照其卫生需要让其国民以有限的费用、合理的价格购买、使用质量和疗效都有保障的基本药物。WHO提出制定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旨在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至1999年底,WHO成员国的80%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不仅要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人们卫生保健的基本需要,更应保证其安全、有效,并保持合理的价格。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还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中发挥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同样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基本药物制度已成为WHO和国际上许多国家推行“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

4 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个目录

我国基本药物工作开始较早,1979年就开始进行。1992年,卫生部牵头,会同财政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成立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1996年,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到了要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

2、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四个方面,八项内容是什么?

1

3、什么叫初级卫生保健

基本的卫生保健工作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八项要素。
(一)四个方面
1.健康促进 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 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 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药物应用以"节约、有效"为原则,那些药物应用"愈多愈有效"、"愈多愈好"的观念是错误的。用药物不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家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4.社区康复 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八项要素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的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4、初级卫生保健的13项指标具体是指哪13项?

 依据我国农村发展规划,参照WHO提出的全球卫生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1990年,发布了《规划目标》,见表13-1。该规划目标原则地提出了不同地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限标准。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拟定本地萄规划和实施办法。地区的划分是根据国家2000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统计局曾经使用的统计口径,提出贫困、温饱、宽裕和小康四类地区。各地提出的规划指标一般不低于最低限标准。目前经济已较发达、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地区,指标内涵可以扩充,标准也应提高。这些指标的具体含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指标1 指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已成为本届政府的工作目标,并有主要领导分工负责。制订了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并定期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指标2 县、乡政府年度卫生事业拨款指两级财政支出中,卫生事业费、卫生基建投资、中医经费、卫生科研经费和卫生人力发展投入的总和。不含集体组织的经济支持和个人支付的卫生费用,其意义在于保证卫生事业经费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并使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该项指标将有可能为“卫生事业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所取代。
表13-1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
初级卫生保健指标不同经济地区最低限标准
贫困温饱宽裕小康
1.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县、乡(镇)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00100100100
2.县、乡政府年度卫生事业拨款占两级财政支出的比例(%)*8888
3.健康教育普及率(%)506518090
4.A.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
  B.甲级卫生室占村卫生室比例(%)90
3095
50100
70100
90
5.集资医疗保健覆盖率(%)50506060
6.“安全卫生水”普及率(%)60708090
7.“卫生厕所”普及率(%)35457080
8.食品卫生合格率(%)80808585
9.婴儿死亡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201585
10.孕产妇死亡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30252015
11.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85859095
12.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15151010
**地方病病区特定指标: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 
10 
10 
5 
5*根据我国现行财政体制,该项指标由各级地方政府审定
**为地方病病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必列指标,其他地区不做要求。
指标3 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生活卫生常识等普及到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百分比。
指标4A 村卫生室应有医有药有专门的工作室,乡村医生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和卫生宣传三项任务。
指标4B 甲级卫生室的最低标准是:(1)有诊断、治疗、药房三室分开的专用房屋;(2)至少有120种常用药品及必要设备;(3)至少有一名获得乡村医生证书的医生,有一名女乡村医生或女卫生员(接生员);(4)有一套管理制度,如门诊、发药、收费、消毒、防保等项制度。
指标5 指以全体居民为对象,通过不同的集资方式和管理方法,实行集体和个人共同筹备医疗保健专用基金和按一定比例补偿居民的医药、预防保健费用支出的各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
指标6 指水源水的感官指标,PH值和氟、亚硝酸盐含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煮沸后可以饮用。
指标7 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粪便定期消除并行无害化处理。
指标8 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年检验数在500件以上,品种覆盖率达100%,检验样品中抽样样品应占60%以上。
指标9 婴儿死亡率指一年内每1000名活产婴儿死亡数。“活产婴儿”指具有呼吸、心跳、脉搏、肌肉抽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者。在统计时,婴儿死亡漏报率应控制在20%以下。婴儿死亡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婴儿死亡率各递降的百分比数。
指标10 孕产妇死亡率指一年内每十万名孕产妇从妊娠分娩后42天,由于与妊娠(含宫外孕)、分娩有关或因妊娠分娩致原发疾病恶而引起的死亡数。但不含意外事故、节育手术事故和其他手术意外致死数。在统计时,孕产妇死亡漏报率应控制在20%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各递降的百分比数。按国际通用计算方法,“年孕产妇总数”以“年活产婴儿总数”计算。
指标11 指儿童“四苗”计划免疫中,每一种疫苗符合规范的接种率。
指标12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指一年内每十万人口中,甲、乙、丙类35种法定报告传染的发病数。统计报告中传染病漏报率应控制在5%以下。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各递降的百分比数。
指标13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指地方病流行区每十万人口中,某种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血吸虫病、大骨节病、克山病)患病人数每五年递降的百分比数。
此十三项指标按其内容实质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支持指标,包括指标1、2、4和5,这些指标强调的是建立初级卫生保健领导机构、发挥政府作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组织保证和经济支持,加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即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第二类属工作指标,包括指标3、6、7、8和11,这些指标强调的是健康教育、水粪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和计划免疫,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些工作,既可大量地减少和控制常见病多发病,还能极大地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第三类属居民健康指标,包括指标9、10、12和13,这些指标是关于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传染病控制和地方病防治的发病率、患病率等,这些指标既是国内指标,也是国际指标,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过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工作的考评,表明这套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合理的,各项指标数值的确定是基本可行的。这套指标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初级卫生保健”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这类保健的获得要采取他们能够接受且充分参与的方式,并且社区和国家能够承担所发生的费用。初级卫生保健既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内容。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简称阿拉木图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指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简称PHC)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扩展资料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持续升级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0日,中国等5国共同举办的“从初级卫生保健迈向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主题边会在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出席边会并作主旨发言。

马晓伟介绍,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着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世纪70年代,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初级卫生保健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强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通过制度创新,筑牢居民看病就医保障“安全网”;通过组织创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服务创新,保障重点人群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马晓伟表示,中国的主要经验一是高度的政治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二是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导的基本原则;

三是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管理、常见病诊疗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同时发挥医务人员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初级卫生保健原则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