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保健按摩身体分为几大部分
按摩主要是以全身保健按摩和足疗为主,按摩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级别,全身按摩主要以揉法、捏法、按法、提法等为主要手法。足疗则以足部按摩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反射区的准确性;二是合适的按摩力度;三是有效的按摩时间。
三个要素以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少了任何一个要素另外而二个要素就失去了意义。试想一下少了反射区的准确性,按摩力度再合适,时间再长会不会有效果呢?不会。如果少了力度条件按的很轻,按的反射区再准确,时间再长也不会有效果。相反力度太大,受术者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按也是不行的。所以,要用合适的力度按摩。
再看时间要素,假如按摩力度合适,而且按的反射区也很准确,只是刺激时间不够,效果同样不想。
把握好准确性要素:
人的脚没有多大,却有人体的全部信息。看起来简单,是因为它不大,做准确了很难是因为它内容太多太复杂了。要想做好,首先思想上对自己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一开始学就力求找准反射区位置。找准了才有可能做准。如果你做的不准,而你自己以为准确了,你可能会一直错误下去,这是很危险的。准确性问题象射击运动员打靶,不但要射中还要正中靶心,否则子弹打的再多,环数不高,有何意义。足部按摩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准确性的问题,因为它太重要了。
力度要素:
把握力要素靠苦练多悟。按摩师的力是练出来的。知识是学习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有些人学习足部按摩老是想省点力,走近路,不刻苦练习,找窍门,结果提高的很慢。发力看起来很简单,对准反射区用力就是了,其实不然。按摩力度说可以大中小之分,在实际应用时可就不只是大中小三个级别,可能是十个二十个级别,因为按摩师面对的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的心态的人。他们对力的承受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病灶信号的反射区多数就有敏感,有炎症的反射区就更敏感。同样是敏感反射区做起来就会有力的区别。一般保健做到有酸胀感觉就行了。治疗就不一样了,一定要作出刺痛、钝痛、酸痛、胀痛才会有效果。在具体操作时发力是逐渐加大,逐级次加大的目的是找出受术者的承受痛觉(界限),因为力再大他承受不了,如离痛值点远了效果又不好。逐级次加大容易找到痛觉也容易控制的最佳。按摩师要把自己力控制的浮力有余才会得到好的按摩效果。平时练习要多在自己脚上练,这是悟的过程,不同的反射区有不同的力度要求,只有在自己叫脚上体会才最深刻。在敏感反射区练手的敏感度,在不敏感的反射区练手的耐力。具备灵感,才会查出问题,找到痛觉,具备灵感,才会查出问题,找到痛觉具备耐久力,才会发力稳定有渗透性。二者兼备才有可能把力度控制最佳,这是力度要素。
时间要素:
这里讲的是一个动作的时间,在力度适当的情况下完成依次动作需要多少秒,我的体会是2-5秒。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痛感时间=中枢接收信号时间长接到信号强,时间短收到信号弱。但是如果太长给人一种重滞感,不流畅,如果再短,动作不容易做实,信号太弱效果不好。对于敏感反射区可以稍快点,对不敏感反射区可以稍慢点,小力度时稍快点,大力度时稍慢点。原则就是保证“疼痛时间”。
时间要素还有其它意义,如,基本区用几分钟,症状区用几分钟等,整体用多少时间,但在这些时间意义里最有意义的莫过于疼痛时间。 三个要素中只有反射区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和力度则是变量的,它们的变化会引起反射区内部的变化,通过变化事物才会改变,足部按摩师要善于把握三要素中的变化,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按摩师
2、求保健按摩方法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2 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3、Y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按、推、柔、滚、这些都是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4、请详细描述按摩的手法
一个好的按摩手法标准是:既是治疗保健的最佳手法,又能保护自身以不受其伤害。随着按摩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按摩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他们当中一些人员工作没有多长时间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颈、肩、背、腰及上肢的酸痛不适,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他们手法技能技巧掌握和运用不当,同时又想取得好的效果有关,就此问题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见解与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道们对此问题的注意和思索。
一、使用手法时要保持自然与放松
1.一指掸推法: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用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旋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伸屈运动使所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到治疗部位或穴位上。
2.滚法:术者手指自然弯曲,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伸屈以及前臂旋转运动,使手掌背部(以三、四、五掌指关节为轴与手掌小鱼际侧为轴,两轴相交的手掌背三角区)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3.揉法:术者腕关节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做轻柔缓和的转动。
4.摩法:肩、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一定部位上面,然后连同前臂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活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可。
5.拿法:肩臂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手指螺纹面为着力点,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做一紧一松的提拿动作。
6.推法:以肩、肘、腕关节活动带动指掌,肘部按规定方向推动,推动时需要一定的压力,可重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用力要稳,推进速度要缓慢,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以上是几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另外,其它手法操作时,虽未明确提出肩、肘、碗部的自然放松,但在实际应用手法中也必须注意。如有的手法是靠肩关节的运动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腕关节带动前臂的运动,或以前臂的运动带动腕关节的活动来完成的;有的是靠掌指关节或指尖关节的运动完成的,还有一些手法操作,靠某部运动去完成操作的。但在实际的手法运用中,只能说以某关节运动为主,其它关节和部位也要适度自然放松,就是那些未提及某部需要运动或放松的手法,我们也应考虑到哪部分需要运动,哪部分配合,配合部分也要适度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手法才能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要求,从而做到渗透之目的,以力其能随心所遇,根据病情、年龄、体质、部位、性别等需要使用手法。
二、增加手法的力度与灵活,要学会借自身体重和较大的关节协助来完成
手法力度的产生不仅仅是靠手法的操作来完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手法需借助体重的力量,如滚法的压力。掌揉背、腰、腹部,大小腿后部,其中有一部分压力以身体的前倾,通过肩、肘、腕传递到掌部而增加的,肘滚、肘揉、肘拔、肘压背腰臀及下肢部也要靠身体的前倾、通过肩部传递到尺骨鹰嘴或前臂尺侧部,以增加施术部位的力度,按点法在一些部位施术时,也需借助体重增加手法的压力,至于如何既能利用身体前倾以增加手法力度,减轻自身的体能消耗,又不影响手法的正常操作,之间的度怎样把握,这要靠术者在手法的操练中和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施术部位和手法所处的角度与当时按摩设施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灵活掌握,细心体会和摸索,巧妙地运用。
相对来说,较大的关节其肌肉也较发达,收缩产生的力量也大,关节活动较为灵活,有的手法如能用相对大的关节去完成,手法将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如拇指揉法有两种,一是靠掌指关节的环旋运动以带动拇指螺纹下的皮下组织揉动;二是以腕关节的环旋活动,连同前臂的摆动,以带动拇指螺纹面下的皮下组织揉动。二者对比不难看出后者更有其优越性(不易疲劳、力度大、易渗透、揉动更灵活)。又如,在患者侧卧的情况下,术者以双手拇指重叠,指腹横向吸定于骶棘肌上,以腰为轴,运用腰部的运动,力通过肩、肘、腕传至拇指指腹,以对骶棘肌进行拔动等手法。 三、适当调整自己工作时的姿势和变换手法
按摩时合适的姿势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但一种姿势时间过长易引起疲劳,天长日久会对身体的部分组织造成损伤。同时适时变换体位,也有利于将手法的作用更为充分地实施于患者所需治疗或调整的部位上。如推动脉型与神经根形,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坐于凳子上,术者先立于患者前面,实施头部手法操作,然后立于其侧实施颈侧部手法操作,再立于其后进行颈项部、肩部、背部按摩操作,最后立于侧前方或前方做上肢部按摩手法;再如,全身保健按摩,被术者仰卧,术者坐于被术者头前部的凳上,实施头面部按摩操作,再立于其侧做上肢部按摩操作,然后被术者俯卧,术者立其侧进行后头部、颈项部、背腰部、臀部、下肢后部及足部的按摩操作,最后被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侧,实施下肢内外和前部的按摩,术者再变换体位实施胸腹部按摩。由上可知,无论是做局部按摩还是做全身按摩,是坐位按摩还是卧位按摩,术者都必须适时的变换自己的按摩姿势。另外,术者按摩的手法也要适当,适时的变换,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手法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而且在变换手法的同时也使上个手法的操作后收缩与紧张的组织得到了相对的休息。对推迟或避免术者职业病的发生也有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以上谈的是手法的技能技巧,但只掌握了手法技能技巧,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按摩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按摩师,因他把按摩的时间与刺激量运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按摩取得的效果也好,经验虽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这里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人不同的部位需要的按摩的刺激量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人同一部位所需刺激量也在一定程度内发生变化。如对初次接受按摩者,刺激量需要相对小一点,经过几次按摩后,可适当增加刺激量。还有对那些精神紧张,心理胆怯,体质虚弱的人,施术时手法相对要轻一点,对那些精神正常,思想分散,毅志坚强,身体强壮的人手法可重一些。个体差异主要是指年龄、体质、性别和病情之间的差异。儿童皮肤娇嫩,对手法的刺激敏感性较高,老年人处于衰老退化期,骨骼比较脆弱,肌肉的弹性也较差,按摩刺激量过大容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或骨折,女性因肌肉张力较男性小,皮下脂肪较厚,肌肉也不如男性发达,她们和身体瘦弱者及久病体虚者一样对手法刺激承受能力较差,手法过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后果。因此对儿童、老年人、女性体质瘦弱及久病体虚者应适当减小刺激量,相反对青壮年、男性、体质强壮、肥胖及实正者可相对增加刺激量。对于肢体瘫痪的病人可辩其虚实,根据手法的感觉,灵活掌握手法的刺激量,使之与病症相适应,以提高治疗效果。
时间是指手法操作的持续时间,手法操作的持续时间长,总刺激量就大,治疗效果相对就好,另外效果的好坏和手法的优劣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等部位、中等手法强度,每次操作在2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全身推拿,每次操作在30-60分钟,中强的小部位推拿3-5分钟左右,轻度的全身推拿每次在60分钟左右,小儿推拿每次操作10-15分钟左右,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小儿病情严重时也可一日二次。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按摩的时间与刺激量,除可寻上述规律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掌握,这样做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5、什么是推拿保健法,方法是什么?
推拿又叫按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理疗法。它是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在自身或他人座肤、肌肉及软组织上连续动作,用来治病的一种方法。对老年保健及老年人的某些慢性疾患,或久病而不惯服药者,尤为适宜。推拿可调节经络、促进气血流动,使组织的营养改善,肌肉、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以达到扶正祛邪、消除疼痛、强筋壮骨、增强体质的目的,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得到调整,阴平阳秘,则可益寿延年。
推拿的方法,有主动推拿和被动推拿之分。自我操作,即自己对自身进行推拿的保健方法,称为主动推拿,亦叫自我按摩,主要用于保健方面。他人操作,即医师、按摩师对病人进行推拿的治疗方法,称为被动推拿,主要用于医治疾病。
推拿的手法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按、摩、推、拿、揉、捏、颤、打、运、搓、摇、捻、刮、拓、叠、点、压、A、弹、分、合等多种。
适用于老年人的几种常用方法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肌肤。
①拇指按:用大拇指按。适用于手或足等狭小的部位。
②四指按:用拇指外的其余四个指头按。适用于颈或肋部等部位。
③二指按:用拇指与另一指夹肌肉。适用于指或细软肌肉处。
④手掌按:用整个手掌紧密按触胸、腹、大腿等大面积部位。
2推法:即用手向外、向上或向前推挤肌肉的方法。
①平推:用一手或两手紧贴皮肤向前推。适用于胸、腹腰部和四肢。
②刨推:用掌根向下或向前一进一退的推。适用于胸部和腿部。
③侧推:用大拇指或其他四指向侧面推。适用于头、颈部。
3拍法:即用二、三、四指并起平面地拍打肌肤的方法。可分为单手和双手同时拍两种方式。适用于肩、背、胸、腹和手臂弯、腿弯处。
4点法:根据不同施治部位,用一指或两指向应点部位的上、下、左、右或周围点压的方法。适用于周身各部。
5压法:即用手压患处的方法。
①指压:用手指正面压之。适用于头面各个部位。
②掌压:用单掌或双掌压患处。适用于躯干的各个部位。
6、头部保健按摩法怎么做?
头部保健按摩百法,对于恢复大脑的疲劳,预防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1.推梳法:两手掌放于下颌部,十指放于面部,向鼻、面、目、眉方向推摩(如洗脸)至前颌部,五指分开成梳形,从发际处向头顶、后头部方向推梳理15~20次,动作缓慢柔度和。
2.点穴法:两手食指放中指上,用中指指腹点揉太阳印堂、睛明、头维、风池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20~30次,自感酸胀为宜。
3.雀啄问法:两手五指微屈分开成爪形,以腕部自然屈伸的摆动带动手指端着力于头各部。双手交替进行约两分钟。
4.捏揉答耳廓:双手拇、食指捏住耳尖部,向耳垂方向捏揉15-20次。
5.震动耳膜法:两手掌压于耳门处一松版一紧地按压,借助空气震动耳膜,可感到“嗡嗡”声响,操作约1分钟。
6.压耳击鼓法:两手掌心压两耳孔,手指置于脑后枕部,食指压于中指上,并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头权部约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