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环境保健

环境保健

发布时间:2020-07-17 16:11:01

1、什么是环境养生?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阴离子密集,确实是长寿的地理环境。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有3700多人。这些长寿者大都生活在森林多的山庄和少数民族地区。

众所周知,人的死亡主要是由疾病所引起,可是从现在来看,仅仅从治病的途径来延长人类的寿命,潜力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近百年来,人类的死亡原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以往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原因,改变为以衰老性疾病为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现时代,死亡多是因为细胞和组织衰老为直接因素而引起的。就拿人们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脏病来说,尽管其发病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与细胞和组织的衰老和损伤密切相关。引起这些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恶劣的环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在英国,生活在粘土、砖土和河谷冲积土分布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坚硬的岩层区和排水良好的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

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在大的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就是在小的范围里,各种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如肝癌的高发区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食道癌高发区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道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由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

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居民中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以法律处理。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仅注意到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到保护环境卫生。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写过《论空气,水和土壤》等卫生论著。

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提出了许多与社会因素相联系的医学课题,促使医学家们去探讨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1766年,德国人约翰·彼得·费兰克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健康,最先提出“医学监督”的想法。1838年德国人捷·埃罗舒提出“社会卫生学”的概念。他指出:人类是凭借着社会才能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动物。他还把卫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卫生,它完全隶属于个人的主动性;一类是公共或社会卫生,它需要采取法律或行政措施。

1848年法国人儒勒·盖林第一次把“社会”这个词同医学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社会医学”新概念。他把社会医学分成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研究人群的身心状态与它的法律、组织、制度、风俗、习惯等的内在关系;社会病理学--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问题;社会卫生学--研究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措施;社会治疗学--制订治疗措施和其他手段对付社会可能遇到的不良因素。

1848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德国人诺尔曼指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

本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暴露出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较为突出,社会医学在发达国家为医学界广泛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社会向医学提出了许许多多新课题:环境污染造成生态平衡破坏所带来的“公害病”;现代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所带来的意外伤残人的增多;人口老化以及社会现代化所引起的疾病谱的变化等等。

总之,由于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就必须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生物因素亦不能忽视,包括所有与人共存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对人的影响。人体的健康还与生物致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致病原及寄生虫也影响着人的发育和衰老变化。

可引起人疾病的生物致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蠕虫等。有些疾病是通过动物或昆虫作为传播媒介致人疾病的,如鼠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症等,狗传播狂犬病,猪传播猪肉绦虫病,蚊子传播疟疫、乙型脑炎,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病等,苍蝇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病。

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年龄增长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历史上,天花、鼠疫、霍乱、疟疾、流感等等为患,几乎造成一个地区人口的灭绝。如鼠疫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悲惨的大流行,14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在欧洲病死者达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总数的1/4。在近百年内,霍乱曾先后发生6次世界大流行,每次流行死亡人口均以数十万至百万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

2、环境养生主要是指什么环境

环境养生 英文名称:choice and creation of healthy environment
定义:通过合理地选择、利用以及改造居住环境,以保健防病的养生方法。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又不断地受到自然界地影响,并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地斗争中,保障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与天地相应”。所谓“相应”,既是说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地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发生生理上的适应或病理上的反应。
总的说来,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是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相反,大气污染、水源污染以及不良的地理条件则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改善环境,例如EME生态能量晶合金 EME是国际上第一种具有仿生功能特质的能够聚焦定向发射负氧离子的新型合成材料。由于其内在卓越的集合性,让EME实现了静态、有序持久、同体同源、聚焦定向发射的超强功能。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功应用于伦嘉“嘉山水生态健康床垫”系列新品中。

  二、居住环境与健康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居住的环境经常而且直接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住宅和建造房屋,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净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居住的房屋住宅阳光充足2 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开潮湿、污染。要达到这样一些基本条件,建房座向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选择居住地应避开不利于健康的水源、矿藏,避开高压线强电场、强磁场和有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选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

三、室内环境与健康创造一个较理想的居室内环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室内光线充足 ;2、温度、湿度适宜;3、自然通风。

3、环境污染与人体保健的关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差异很大,构成不同的健康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机器的广泛应用、煤和石油的大量消耗以及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大量工业“三废”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急剧恶化。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健康发展,环境与健康就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

4、什么是环境健康

大气污染与健康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
(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 研究显示: 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
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
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
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
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
狂躁等
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鉴于大气颗粒物对健康诸多不利影响,更应该控制污染,如:
(1) 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 减少工业生产中烟尘的排放。
(3)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4) 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5) 加强绿化,保持水土。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的主要是氮气(78.09%)、氧气(20.95%)、氩气(0.93%)。三者共占整个大气的99.9%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稀有气体等可变组分(随季节、气象以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常见的大气污染有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污染。
臭氧是一种对呼吸道和眼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阳紫外线强辐射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了臭氧的保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增加,动植物将无法生存。但臭氧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气味变得明显,使人的脑干受损,干扰体温调节以及毛孔扩张,降低人的夜视能力,甚至引起致死性肺水肿等。在现代社会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地面上微生物的转化,以及超音速飞机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都将威胁着臭氧层。特别是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及工厂的洗涤剂和泡沫塑料中制造微孔的发泡剂等,都用到了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由于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当它逸入空气后,便极缓慢地进入臭氧层,在那里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有一个臭氧层空洞。1987年德国专家发现北极地区也有类似的的臭氧层空洞,而且还发现臭氧层空洞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处,而是在移动,面积也有扩大的趋势。马里奥•莫利纳和舍伍德•罗兰曾预言:如果按目前人们使用氟氯烃的量连续不变来计算,用不了几年臭氧层将很快被消耗殆尽。南极上的臭氧层空洞的存在证实臭氧层的消耗比预言的结果还快。因此《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紧急呼吁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产生和使用。

地球上的生命不能没有臭氧,让我们共同爱护生存环境,珍惜我们生死攸关的臭氧。
全球气温正在变暖、海平面正在上升是人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的现象。为什么全球会变暖?为什么海平面会上升?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普遍认为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的缘故。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碳和含碳化合物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以及生物体内许多有机物的氧化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00亿t,这样多的二氧化碳,尽管有植物在不断吸收,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在不断增加。因此,为更有效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都有酸雨现象的发生,西欧、北美尤为严重,我国南方城市也普遍发生酸雨现象,例如,重庆地区就曾出现过PH=3的酸雨。酸雨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因为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以及少部分其他弱酸。酸雨的危害有多方面:1,危害人体健康,如酸雨会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2,使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3,破坏土壤和植被;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以及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铅、镉等各种重金属。这些污染物也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影响最大,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燃油,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和采暖烟囱、家庭炉灶等。
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一种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一是会引起急性中毒。如果大气中漂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突然升高,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人们就会感觉胸闷、咳嗽和嗓子疼痛,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特别是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二是会诱发疾患或引起慢性中毒。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较低浓度的污染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并减弱呼吸功能,同时还会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疾病。三是对妇女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后代的重担,并且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如接触环境中的有害毒素,不仅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妊娠和哺乳过程影响第二代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的多,受害程度及远期影响也深远得多。四是对人的身体有致癌作用。大气中的致癌物已发现200多种。由于呼吸到大气中的致癌物,以及在职业接触中,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且由大气又降落到水体或食物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就有百万以上。五是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关注饮用水重金属污染与健康
2010年10月21日上午9:30股市开盘,中金岭南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停牌,正当人们纷纷猜测其停牌原因时。一则来自当地媒体的消息,揭开了停牌的原因。这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事的是韶关冶炼厂的违规排污,致使北江中上游河段出现铊超标。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事件。22日中金岭南发表公告称由于违规排放引起的北江水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已责令其实施全面停产。
其实这已不是韶关冶炼厂第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上环保方面的麻烦了,2005年韶关冶炼厂曾因违反操作规程,将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北江,造成北江流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韶关冶炼厂地处北江上游。他所造成的污染直接威胁下游城市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中,重金属污染已占50%。除去上面提到北江镉、铊污染之外。
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2008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2002年以来,阳宗海水质已经连续6年保持优良。2008年,环保部门监测到阳宗海水体砷浓度出现异常波动。经省环保局对阳宗海周边及入湖河道沿岸企业进行紧急检查,排查出8 家企业有环境违法行为,并初步确定,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违反国家规定,未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大量含砷废水在厂内循环,由于没有做防渗处理,多年积累的砷污染物逐步渗漏释放,污染地下水,导致阳宗海水体严重污染。
2009重金属污染湘江威胁4000万人饮水安全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由此而来。相当长时期内,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目前由于重金属造成的水污染事件,在各大媒体不断被曝光,已引起广大的人民群众与社会的关注,由其是给饮用水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关注的焦点。2010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污染防冶工作座谈会》上,已把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列为2010年污染防冶工作的头等大事。然而重金属污染还在不断的发生。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致使当地居民无人敢用自来水。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因其初期症状较轻,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早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水是生命之源,公众饮用卫生安全的水是基本的权力。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让人们感到震惊,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水,实然变得那样陌生。人们在叹息之余,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镍 、钴 、镉、铬 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金属铝、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铅、镉、砷 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 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砷、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铊(T1)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三,以低浓度分布在长石、云母和铁,锌等硫化物矿中。自然界独立存在的铊很少见。铊的毒性高于铅和汞。铊中毒主要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典型症状有: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毛发脱落等。铊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会留有米氏线。铊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由于铊盐易溶于水,人体摄入的铊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饮水、食物从消化道进入体内被吸收,也可由呼吸道吸入含铊粉尘、或经皮肤接触而被吸收。造成慢性中毒。但是,由于铊中毒比较少见,因此常常被忽略,导致误诊。目前,环境中的铊污染,主要是工业(冶炼、火力发电)和药剂制造过程中含铊的废水、废气、废渣进入环境。我国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铊的限值为0.0001mg/L。而尚无铊的环境标准规定。
铅(pb)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它。尤其是近一百年来,铅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铅污染的程度在不断加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增加。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多年调查认为:饮用水中的铅污染占人体受铅污染总量的20%以上。这是不能被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工业污染物及废水的任意排放(主要是:冶炼、矿业、化工、印染等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农药与杀虫剂的广泛应用。第二个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城镇自来水输水管网腐蚀造成的铅释放。这也是饮用水中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使用的自来水管道大多数是含铅的金属管。由于自来水使用氯作为消毒剂,而水中的余氯加速了含铅水管的侵蚀和老化。一般使用超过 5年以上的水管,铅的释放量就会增加。自来水中铅的浓度也会升高。另一方面,所有管网中的焊接缝、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镀铬、黄铜等材料的水管、龙头都能析出铅。 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铅的限值为0.01 mg/L。然而自来水在出厂时,即使能达到这个标准,在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到达用户的自来水龙头时,水中铅的含量也会超过这个限值。这时水中的铅含量对饮用者来说是不安全的。
现代医学证实,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损伤其神经系统,尤其是对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血液、神经、脑组织最容易受到毒害。(除了喝水,儿童食用的牛奶、果汁和食物都是自来水调配成的。因此饮用水中铅的含量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从而引起行为动作的异常,这其中包括:多动症、身体与智力发育迟缓、眼和手动作协调能力差、学习障碍等症状。这些危害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如果人体长期受到铅污染的危害,还会引起贫血、四肢神经损伤、骨骼与肌肉组织发育不正常,血铅含量高还可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种与儿童健康有关的危害因素,铅即是其中一种。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然而铅又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铅在饮用水中是微量的,但是,长期饮用含铅的水,铅在人体内沉积,不易排出,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
如果你家中的自来水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铅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饮用水中铅污染的风险。1、当自来水停用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使用前一定要打开水龙头冲洗二到三分钟。因为这时管道中水的铅含量非常高。2、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热水供应,但是最好不要用它作为饮用水或做饭,因为此时热水中铅的含量要比冷水高很多倍。3、有条件的家庭,应选择安装家用净水器(反渗透技术),它的多级过滤功能可有效去除铅,保证您饮用水的安全。
2005年,我国有关部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进行了一项涉及我国15个城市儿童铅中毒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7万名0至6岁的儿童中,平均铅中毒率为10.45%,这就是说,我国城市中的儿童,每100名中就有10名以上的儿童铅中毒。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据主持这次调查的有关专家介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儿童铅中毒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男童明显高于女童。铅中毒可对多种脏器造成伤害。早期症状是不明原因的腹痛、食欲不振。之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更为严重的是铅中毒可使孩子的大脑细胞受损。铅中毒较轻的孩子会烦躁多动,脾气暴躁,易攻击他人。中毒较深时会出现智力低下、嗜睡、昏迷。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很可能就是铅中毒的早期症状,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检测血铅、进行冶疗。
镉 (cd) 的化学性质与铅、锌相类似,在自然界大多以硫化物存在,为锌铅矿中的杂质,金属镉用于钢铁工业和塑料工业,镉的化合物广泛用于电池制造, 冶炼、电镀、颜料及化学工业等
镉主要是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而进入水体,在饮用水中的镉还有一部分是由镀锌管析出,还有一些是从水管的焊料中析出。我国2005年广州北江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镉污染事件,直接影响下游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镉的毒性很大,至今认为它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镉是仅次于汞、铅之后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种金属元素, 镉可以影响机体内的多种酶的活性,亦抑制肝肾组织内的酶的活性。骨骼是镉的主要靶器官,骨软化、骨质疏松就是镉最显著的毒效应,镉中毒可使肌肉萎缩关节变形,骨骼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发生病理性骨折,以致死亡。肾脏是镉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长期接触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另外,镉还能引起生殖系统的损害。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少量金属镉在实验鼠体内即能起到雌性激素的功能。他们认为,这意味着,这种金属可能会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镉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10年至30年,且早期不易觉察。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而致。
痛痛病是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奇病,因为病人患病后全身非常疼痛,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称骨痛病)。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砷(Ae)俗名:砒,砷和砷的可溶性化合物皆有剧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单质存在。研究表明砷对人体有致癌性,因此引起广泛关注。饮用水中砷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人类的工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污染水源。砷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使用的金属。(砷化合物用于冶金、晶体管、激光、半导体的合铸剂、加工玻璃、色素、纺织品、纸、木材防腐剂、制革、农药等)目前随着金属冶炼及其他工业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的强制性严格要求,由此而引起的砷对水环境的污染,已有所减轻。但还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第二饮用水中砷的主要来源是因水源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在火山沉积岩地区。全球砷含量高的地区 主要有:中国台湾、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砷含量高的地区有: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区。砷在饮用水中是微量的。一般低于0.05mg/L如果按每人每日饮水量计算,每日摄入量低于0.1mg, 这个数量只占人体每日摄入砷的总量的很少部分。但是在高砷地区,或矿山地区从饮用水中摄入的砷可能占人体摄入砷总量的绝大部分。对我国一些高砷地区的调查表明,通过饮水摄入的砷占总摄入砷量的82%,而从粮食、蔬菜和空气中的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8%、3.4%、2.3%。由此可见在高砷地区饮用水中砷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饮用水中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世界各国对饮用水中砷的含量都非常重视。我国曾对西北某一高砷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当饮用水中砷含量>0.1mg/L时,开始出现砷中毒患者,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症状为轻型,当饮用水中砷含量为0.6mg/L或以上时,出现患者的最短潜伏期仅为半年。饮用10年及10年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47.2%,而且出现了5例皮肤癌患者。我国台湾地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水中砷浓度与皮肤癌和黑脚病(外周血管紊乱)关系的调查。共调查饮用含砷自流井水的4万居民,水中砷的平均浓度为0.5mg/L,范围为0.01-1.8mg/L,饮用60年,皮肤癌患病率为10.6%,色素沉着为184%,皮肤过度角化为71%,黑脚病为9%。台湾的研究还发现,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肾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高。在美国,内华达地区饮用砷含量高水的居民,也被发现早期膀胱癌的症状。在阿根廷进行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表明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发病率也高。在孟加拉有数百万的人饮用受砷污染的井水。而导致皮肤癌患病率升高。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证明砷对人的致癌作用。最近在美国的实验室研究证实,砷能诱发细胞复制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将砷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在我国造成饮用水中的砷污染,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就是90%的的自来水厂处理技术比较落后, 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金属污染物, 这种沿用了近百年的水处理工艺,虽然在局部有所改进,但是工作原理及作用基本没变。使用这种20世纪初的水处,理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水,其结果可想而知。在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砷的限值从原来的0.05mg/L调整到0.01ml/L, 这个标准已和国际标准看齐了。但是只有改造现有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才有可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5、叙述环境污染与人体保健的关系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由上例可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4.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减少污染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内密如树林的矮烟囱,是煤烟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即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煤烟的一项重要措施。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自煤向燃气的转换,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烟尘的污染。

(5)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大气污染的危害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做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和环境”。

由地表至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的大气层,一般可认为是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燥、清洁的空气的组成是基本不变的,水蒸气的含量因时因地变化,各种杂质(如粉尘、烟、有害气体等)则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其种类还是含量,变动都很大,甚至导致大气污染。

导致大气污染的自然因素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自然现象。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机能,各种自然现象一般多能自动协调生态系统的动平衡关系。

人类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而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过程;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其中燃料燃烧(包括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全部污染物的70%;工业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20%;机动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10%。

这些空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液体粒子在空气介质中的悬浮体,如粉尘、烟、飞灰、液滴、轻雾、黑烟、雾等。气态污染物大体有五个方面,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这些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和皮肤接触三条途径侵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为最多,最危险。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污染物的突然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四天内就死了四千多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甚至会引起肺癌。除此之外,空气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农作物、器物(建筑物、器具等)、气候等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

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煤烟
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硫酸烟雾
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


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

二氧化硫
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

一氧化碳
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

臭氧
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硫化氢
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

氰化物
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6、长期在吵杂的环境中生活,该如何保健?

首先,长期在嘈杂环境中生活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尤其会影响听力。如果非得在噪声环境下生活,要注意摄入一些保护听力的食物,尽量多次的离开噪声环境。

7、优美的环境对身体健康有何好处

环境优雅使人身心愉悦,空气清新能减少引发疾病的机会,促进身体健康。

8、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人类生命始终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为环境中,经常在物质和精神心理的双重因素影响之下。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健康,需要充分开发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但是也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使环境受到破坏,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当这种破坏和影响在一定限度内时,环境和人体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能力使失衡的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如果超过环境和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可能造成生态失衡及机体生理功能破坏,甚而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因此人类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建立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标准,避免环境退化和失衡,这是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准则。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提要 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的共同要素;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物理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化学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环境污染;公害和公害病。环境污染防制措施原则。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环境,涉及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要素可概括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生物圈(biosphere)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ecosystem)。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food chain),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有的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一定威胁,如致病性生物可成为包括烈性传染病的媒介;食物链中存在致癌、致畸的有毒物质等生物因子;空气中存在致敏的花粉、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粉尘(动物羽、毛等)。

由于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环境中生物因素危害健康的规律已有所了解,并有了丰富的预防和控制经验,因而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性已有下降。

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称为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称为毒物)。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有机溶剂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农药;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接触到很多物理因素,如气温、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或)系统功能产生危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应予足够的重视。

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

人类健康和疾病是一种社会现象,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社会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心理因素着重于个体和内在情绪(兴奋、抑制、焦虑、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心理紧张)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和观念。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动常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躯体的健康,心理因素又常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常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紧张本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如果强度过大、时间过久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继而引致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甚至导致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各种精神性疾病。因此,应该着重强调个体心理状态须尽快地去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个体和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环境调整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使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不致使人长时间地停留在心理失衡和(或)神经活动功能失调,以预防躯体疾病的发生。

9、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环境的构成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而人类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就越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1)自然环境

人类的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指天然形成的原生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另一类是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称次生环境。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与社会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其主体包括个人和群体。社会环境是由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人口状况、人的行为方式等要素构成的,是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与健康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① 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产生的原因,一是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量污物积聚在低空,扩散不开;另一种是事故排放使大量有害物质短时间内进入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② 慢性危害

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目前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二氧化硅致矽肺等已为人们所共知。

③ 致癌作用

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证实,有30余种空气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以3,4-苯并芘为代表。它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燃烧不完全所形成的一种高活性致癌物,在煤烟、煤焦油、汽车废气、飞机尾气、柏油路灰尘中都能分离出3,4-苯并芘。某些元素如砷、铅、镉、铬、铍的致癌性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

(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也是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体是以陆地为相对稳定边界的天然水域。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通过稀释、混合、挥发、沉淀等物理方法,氧化、还原、酸碱中和、化合、分解等化学方法,以及水生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过程,使杂质下降,这就是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土壤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后,由于土壤的机械作用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使病原体杀灭,有机物质被分解和合成,在卫生学上无害且能被植物利用的腐殖质和无机盐,这就是土壤的自净作用。当土壤被有机性废弃物或毒物所污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土壤污染。土壤被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这两个基本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对健康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引起中毒

工业“三废”中排出的废水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灌田后可以通过稻米造成慢性镉中毒(疼痛病)和铅中毒;含砷、汞农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废”和农药污染土壤后,再经雨水冲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们通过饮水、食物以及家畜通过饲料都可引起中毒。

② 诱发癌症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镉、苯氧除草剂和氯酚农药等对人有致癌作用。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过对人体的外照射和内照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诱发癌症外,还会导致头昏、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病症。

③ 传播疾病

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病等。还有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杆菌等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人们感染这些疾病的重要来源。

(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睡眠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思考和谈话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我国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岗位的噪声强度:新建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现有企业适当放宽至90分贝。生活生产中主要噪声源有:

① 工业噪声:来自工厂各种机械和高速设备的撞击声和马达轰鸣声,如织布机、风动工具、冶炼设备、球磨机、锻压、电锯以及建筑工地的搅拌机、打桩机等产生的噪声。

② 交通噪声:主要来自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等在发动和运行中产生的噪声。

③ 生活噪声:主要来源是集贸市场的嘈杂声,娱乐、体育场所和宣传工具的高音噪声,家庭的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缝纫机等发出的噪声。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还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

(5)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制约作用是巨大的,作为社会人口中正经历着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的高中学生这一群体来说,也毫不例外地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有80多万所中小学校和1 0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亿多人,约占我国人口的1/5以上。他们不仅在社会人口比例中数量大,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所在。因此,研究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为其在走上社会以前打下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0、环境如何影响健康?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比如:太潮湿的环境会致人得一些皮肤病、关节炎等;离高压电太近的居住地,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可能会有关联;离公路太近的居住环境,空气含铅高,有可能致一些神经受损方面的疾病,等等。因此,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对我们的健康实在是太重要了!

与环境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