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盐与保健

盐与保健

发布时间:2020-07-15 15:17:39

1、盐与健康征文五十字.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人体钠和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病情加重。高血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糖尿病患者饮食以偏清淡为好,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低盐饮食。 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离不开盐,但是吃多了盐又会带来负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5克盐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多次的调查、实验后认为:长期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在4克以下,没有发现他们之中有高血压病。而日本北部居民每天吃盐高达26克,高血压发病率为40%;其他地区的人每天吃盐10~15克,高血压发病率为8%~10%。据报道,美国格利伯曼统计了2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证明盐摄入量与血压的舒张压高低成正比。我国也作过多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据29个省、市、自治区对15岁以上450万人的调查表明,我国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北方农村一些地方,每人每日吃盐量达18~20克,说明吃盐多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2、食盐与健康的内容

一、食盐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物质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纳离子。他参与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分布,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为使机体内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保证体液的正常循环,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人体不能没有盐,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克食盐就可以维持生理基本需求。

二、摄入食盐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

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如引发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研究证实,高盐饮食有升高学言的作用。饮食过咸时,大量的纳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大量水分就会潴留在血管中,从而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管壁收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据调查,日本某地区居民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每天吃盐只有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天食盐的平均摄入量为12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4倍。为了预防高血压等危害严重的慢性病,倡导清淡少盐膳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包括酱油、腌制食品中的食盐量)。

三、如何做到有效控盐?

1、逐步改变口味过咸、过重的习惯,减少过量使用食盐和酱油。

2、限制每天食盐的使用。可以用鲜艳捎来控制盐的摄入。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

3、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食盐,10克黄酱含盐1.5克,在用酱油和酱类时,应相应减少食盐用量。

在烹饪时,使用少许食醋可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满足口感的需要。

4、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量。

3、盐与健康的征文500字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人体钠和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病情加重。高血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糖尿病患者饮食以偏清淡为好,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低盐饮食。 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离不开盐,但是吃多了盐又会带来负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5克盐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多次的调查、实验后认为:长期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在4克以下,没有发现他们之中有高血压病。而日本北部居民每天吃盐高达26克,高血压发病率为40%;其他地区的人每天吃盐10~15克,高血压发病率为8%~10%。据报道,美国格利伯曼统计了2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证明盐摄入量与血压的舒张压高低成正比。我国也作过多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据29个省、市、自治区对15岁以上450万人的调查表明,我国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北方农村一些地方,每人每日吃盐量达18~20克,说明吃盐多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4、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帮帮忙

意见建议:
建议健康成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6g。盐吃多害处。 1、升高血压。2、促进动脉粥样硬化。3、致胃癌。4、易患感冒。5、加快骨钙丢失。

5、盐与健康的利害关系

食盐是人们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给人们的感觉是“咸”。除了味觉的满足,氯化钠中的钠元素是我们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元素。然而,作为人体必需的成分,食盐吃多吃少都不行。
世界上对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经研究了100多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摄盐量较低,他们的血压也偏低,多在140/90 mmHg以下。
对中国和日本南北方人群的研究证实,盐摄入量增加2倍或更多,高血压患病人数相应增加,有些研究中观察到卒中发病人数相应增加。
很多减少盐摄入量的干预研究发现,随盐摄入量的减少血压明显降低,二者之间定量、直接的关系特性在这些研究中非常一致。我国北方人盐摄入量高于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北高南低的趋势。
钠摄入量过多,城乡共有健康问题
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
可能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不吃盐就没有力量。但是,钠与其他营养素一样,缺少了会影响机体的功能,严重时会引起疾病以至危及生命。
钠摄入量过多,尿中钠与钾的比值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尿中钠与钾的比值,与血压呈正比,而尿钾含量与血压呈反比。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们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
要想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倡导清淡少盐膳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日均标准:一天食5克 。包括“隐形盐”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6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提出了每人每日5克的建议。
每日吃盐量5克,相当于1牙膏盖或1啤酒瓶盖的量。
这里的5克盐是指一天所有进食的含盐总量。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在食品中也含有不少的盐分,成为“盐摄入过量的隐形杀手”。
如l小汤勺大约5克酱油所含盐分相当于l克盐,含盐量高的食品还有咸菜、酱、腐乳、方便面、香肠、熟食、咸蛋、咸味面包等。
要想分辨、避免吃入“隐形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清淡淡饮食,不吃或少吃盐腌食品,改变烹调方法,减少食盐调味食物的摄入,就会将摄盐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
每日生理需要仅3克,口味偏重易超标 。
正常成人,一天摄入食盐(氯化钠)的最低标准是多少呢?
人体需要的钠,主要从食物和饮水中来,食盐、酱油、味精、酱和酱菜、腌制食品等都可以提供较多的钠,肉类和蔬菜也可以提供少部分钠。
正常成人每天钠的需求量为2.2克,在强体力活动时或高温时,因大量出汗,钠的需要量也要增加。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克左右,食盐中的钠占其重量的39.33%,3.05克的食盐中含有1.2克的钠。
因此,实际在每天食物的基础上,摄入3克食盐就基本上达到人体钠的需要。由于人们的膳食习惯和口味的喜爱,盐的摄入量都远远超过3克的水平。
减盐措施
调整烹调方法 减少食盐摄入量
应当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宜超过250 克,也就是全家每天总共用盐一小汤勺(约8克)。
还要当心那些“藏起来”的盐,尽量少吃或不吃,如果吃了一些,就相应减少烹调用盐,这样才能避免摄盐过多。补钾可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习惯咸味的人,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量具更准确。此外,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咸食品的摄入量。
另一方面,可选择替代盐来降低钠的摄入量,所谓替代盐就是用氯化钾和镁盐来部分替换食盐中的氯化钠。替代盐同样具有“咸”味,但其钠的含量仅为食盐的一半。
此外,专家建议还可以选择食用含钠低钾高的“低钠盐”,能达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
减少盐摄入量的小窍门
搞清楚自己饮食中盐的来源,以便加以取舍
烹饪时后放盐、少放盐、不放盐;特别是要避免将餐桌上的盐加入食物中
尽量不去餐馆吃饭,如果是在餐馆吃饭,可以请求在菜肴中少放盐
用其他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感需求,如醋、植物调味品等
洗净盐浸食品中的盐

6、盐与健康的直接关系是什么?

盐是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但每日摄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清淡食物,不吃或少吃盐腌食物(如腌肉、咸菜等),改变烹调方法,减少调味食物的摄入。患了高血压的人饮食首先应注意低盐,通过减少盐的摄入而降压。但是,如果长期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将会导致血钠降低,使机体的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低渗性脑病性昏迷。因此科学摄盐量为每日6克左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汗、腹泻、呕吐时还应适当补充钠盐。

我们食用的盐大部分是碘盐,目的是预防甲状腺肿,而碘的特点是易挥发,特别是在受潮、受热的情况下,都可能影响碘在盐中的含量。最好的吃盐办法是勤买、少买,尽量缩短从购买到食用的周期,使盐中碘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以起到防病作用。

7、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是人们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给人们的感觉是“咸”。除了味觉的满足,氯化钠中的钠元素是我们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元素。然而,作为人体必需的成分,食盐吃多吃少都不行。
世界上对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经研究了100多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摄盐量较低,他们的血压也偏低,多在140/90 mmHg以下。
对中国和日本南北方人群的研究证实,盐摄入量增加2倍或更多,高血压患病人数相应增加,有些研究中观察到卒中发病人数相应增加。
很多减少盐摄入量的干预研究发现,随盐摄入量的减少血压明显降低,二者之间定量、直接的关系特性在这些研究中非常一致。我国北方人盐摄入量高于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北高南低的趋势。
钠摄入量过多,城乡共有健康问题
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
可能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不吃盐就没有力量。但是,钠与其他营养素一样,缺少了会影响机体的功能,严重时会引起疾病以至危及生命。
钠摄入量过多,尿中钠与钾的比值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尿中钠与钾的比值,与血压呈正比,而尿钾含量与血压呈反比。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们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
要想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倡导清淡少盐膳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日均标准:一天食5克 。包括“隐形盐”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6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提出了每人每日5克的建议。
每日吃盐量5克,相当于1牙膏盖或1啤酒瓶盖的量。
这里的5克盐是指一天所有进食的含盐总量。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在食品中也含有不少的盐分,成为“盐摄入过量的隐形杀手”。
如l小汤勺大约5克酱油所含盐分相当于l克盐,含盐量高的食品还有咸菜、酱、腐乳、方便面、香肠、熟食、咸蛋、咸味面包等。
要想分辨、避免吃入“隐形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清淡淡饮食,不吃或少吃盐腌食品,改变烹调方法,减少食盐调味食物的摄入,就会将摄盐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
每日生理需要仅3克,口味偏重易超标 。
正常成人,一天摄入食盐(氯化钠)的最低标准是多少呢?
人体需要的钠,主要从食物和饮水中来,食盐、酱油、味精、酱和酱菜、腌制食品等都可以提供较多的钠,肉类和蔬菜也可以提供少部分钠。
正常成人每天钠的需求量为2.2克,在强体力活动时或高温时,因大量出汗,钠的需要量也要增加。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克左右,食盐中的钠占其重量的39.33%,3.05克的食盐中含有1.2克的钠。
因此,实际在每天食物的基础上,摄入3克食盐就基本上达到人体钠的需要。由于人们的膳食习惯和口味的喜爱,盐的摄入量都远远超过3克的水平。
减盐措施
调整烹调方法 减少食盐摄入量
应当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宜超过250 克,也就是全家每天总共用盐一小汤勺(约8克)。
还要当心那些“藏起来”的盐,尽量少吃或不吃,如果吃了一些,就相应减少烹调用盐,这样才能避免摄盐过多。补钾可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习惯咸味的人,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量具更准确。此外,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咸食品的摄入量。
另一方面,可选择替代盐来降低钠的摄入量,所谓替代盐就是用氯化钾和镁盐来部分替换食盐中的氯化钠。替代盐同样具有“咸”味,但其钠的含量仅为食盐的一半。
此外,专家建议还可以选择食用含钠低钾高的“低钠盐”,能达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
减少盐摄入量的小窍门
搞清楚自己饮食中盐的来源,以便加以取舍
烹饪时后放盐、少放盐、不放盐;特别是要避免将餐桌上的盐加入食物中
尽量不去餐馆吃饭,如果是在餐馆吃饭,可以请求在菜肴中少放盐
用其他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感需求,如醋、植物调味品等
洗净盐浸食品中的盐

8、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份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食用须知
一、少买及时吃

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挥发。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二、忌高温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三、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注意事项
过量食盐可致白内障·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如果食物中盐分含量过高,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白内障指眼晶状体变白,如果不加治疗就可能会导致失明。
悉尼大学的罗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发现,钠摄入量最高者比钠摄入量最低者患后囊下内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这是一种对视力损伤最大的白内障。他们的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约3000名49岁至97岁成年人的眼睛进行了检查,并要求实验对象填写了一份关于饮食频率的问卷。160人患了后囊下内障,970人患了另两种与钠摄入无关的白内障中的一种。

研究还发现盐摄入量高的人也可能患其它容易导致白内障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并可能服用过皮质甾类抗炎药。[2]

食盐对人类的利和弊
通常,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含盐的浓度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盐。

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的无机盐显示的味道。其味咸,性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杀虫消炎、催吐止泻的功能。

《神农本草》记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用食盐和苏子根煎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常用盐水擦洗皮肤,可使皮肤健康,增强抵抗力。食盐有止痛作用,如热水烫伤了皮肤,擦点盐(或酱油)可以减少疼痛。天热喝点淡盐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咙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避免嗓音发哑。如果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变质,在牛奶中少加点盐,能使牛奶保鲜期延长。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将其浸泡在淡盐水中20分钟,能去除残存的农药、寄生虫卵,有杀灭病菌作用。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盐还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

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盐能参加体液代谢。盐是体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业的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食饮料;吐泻过多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等,这些都是因为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过去愚昧的认为盐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食物。 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响亮的耳光,食盐是影响人类健康杀手之一。过量食用食盐会使人类患上很多种疾病。在中国人食盐普遍食用过多。通过全国营养调查,从南方到北方食盐用量从12克到15克不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克,我们超了一倍还要多。而且盐吃多了对身体伤害是有直接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食盐控量食用,清淡为主,科学饮食。

1.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
据专家调查,吃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食盐量很低,基本上没有患高血压的,而每天食盐量高达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压发病率高得惊人。在我国食盐量较低的广东省,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5%;而喜食咸的北方人,高血压发病率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盐积蓄过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调,使红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血流粘滞,流动缓慢,加重了血液循环的工作负担,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2.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
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

3.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
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着床的机会。二是由于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防御功能被抑制,较大地丧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细胞侵入人体,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会发生。 食盐过量会引起心脏病。

4.食盐过多会危害心脏
《内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咸多伤心,食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例如湖南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比全国高出四个百分点,这同倚重猪肉和食盐消费过多有密切的关系。

5.食盐过多会导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粘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

因此,合理饮食食盐每天2-5克。平时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与婴幼儿的食物不能过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觉为标准准给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损害,诱发高血压和心肌衰弱。对老年人烹调中尽量用醋、荠末,胡椒等香辣调料来代替盐分,减少食盐的数量。

9、盐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食盐少吃和多吃对身体都不好,盐是食物烹饪或加工食品调味,为人体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即钠、碘和氯。盐的40%是钠,钠元素是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阳离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盐中的钠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人需要钠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介导神经信息传导和参与肌肉收缩,防止肌肉的痛性痉挛,控制体液渗透压与代谢的平衡。

与盐与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