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保健品与中国的区别
1、分类不同
美国保健品属于“膳食补充剂”,在国内销售定位为QS食品范畴。我国保健品属于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需要带“健”字批号。
2、消费环境不同
生产商与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国保健品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人们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现象。美国生产商,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严格透明,良性的信任体制和环境,决定了美国人消费放心,生活质量高。
3、消费者不同
中国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费意识和习惯。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饱饭,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质量上。美国消费意识强,已成习惯全家通吃,甚至各种类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国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样的正常。保健品消费占家庭开支较高比例。
(1)中国保健扩展资料: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中国保健》属于什么级别?
共性
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抄。
区别
(1)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袭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
(2)保健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3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道以长期使用。
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
3、中国保健协会的介绍
2003年11月4日,经联合国,卫生部、民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保健抄科技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保健协会是由中国健康产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组成的行业管理机构,是真正由企业自己当家作主维护行业自身权益的组织。中袭国保健协会将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知的宗旨,致力于健康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法律规范、产品研发、市场管理、行业自律及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中国的健康产业提供全道方位的服务,成为代表行业公信力的权威机构。
4、为什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干的确是买药的勾当?
你好!我就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我们基金会是一个纯公益组织不会从事任何商业活动,建议你报警处理
5、中国保健营养?
6、中国保健品的27种宣称
是保健品的27种功能,自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来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再次将保健食品功能调整为27项: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清咽;8、辅助降血压;9、促进排铅;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生长发自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水份;23、改善皮肤油份;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26、通便;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之前22项功能中的“美容功能”细化为20、21、22、23;“改善肠道功能”细化为24、25、26、27。这也是一直沿用到现在的保健食品可申报的功能范围。
7、在中国“保健”二字让大部分人误解或是不了解,希望有关专家给个明确而通俗的答复?
诺丽启示健康新概念
1、什么是健康?
A、 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在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是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
B、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等。
C、健康本质: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宝贵财富之首;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健康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D、健康的意义:健康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追求健康反映了文明进步。只有健康的人,才能成为21世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2、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拓宽了健康的含义。健康的标志是:
1)有足够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应变能力较强;
5)能够抵御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色正常;
8)头发光泽,无头屑;
9)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3、如何才能获得健康?
人们为了获得健康的身体,必须有适当的措施,主动积极的去实行,并持之以恒,这些措施主要是:
1)适量和平衡的膳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生长新的组织,修补损伤组织并维持人体良好的工作状态;
2)有足够的体育运动量。促进肌肉生长、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另外,也有助于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
3) 乐观的精神、平和的心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可以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4) 足够的睡眠。睡眠能使人体自我恢复,修复损伤组织,并保证合理生长;
5) 呼吸大量新鲜空气;
6) 保护牙齿。牙齿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功能,为消化食物作好准备。另外,来自病牙的细菌,可以将疾病带至全身;
7) 定期体格检查,包括牙齿检查;
8) 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穿着要舒服;
9) 保持正确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势;
10)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与满足,拥有愉快的家庭生活;
11)控制用药和含酒精饮料,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
4、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取决于下列因素:
自我保健占60%
遗传因素占15%
社会因素占10%
医疗条件占8%
气候因素占7%
报告十分强调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的重要性,提倡自我保健。这种新观念要求人们把注意力由偏重于治疗转向积极预防和保健,由依赖医药转向由自己把握住健康的主动权。
5、没有病的人是否就是健康的人?
“无病即健康”是笼统、片面、不正确的提法,对此应该有具体的分析。
有一种人平时注意自我的保健、饮食结构;注意了适当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体育运动;注意了自己的心理状态、社会交往、他们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强,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健康的人。
也有另外一种人,医院用各种检查手段未曾查出来有什么具体的疾病,然而总有身体乏力、烦躁、失眠、心悸等不适之感,不用吃药这些感觉可能自行消失,但不能彻底消除,总是时隐时现,对这种人我们称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机体第三种状态”或者“灰色状态”,临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面上看人体危害不大,仅表现为机体能力降低,其实,其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它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的前兆,一些学者把这样的人叫做半健康人。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之一是“对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威胁自己健康的各种因素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另外,也由于现代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现代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合格饮食结构等因素。这就使得传播健康知识,让人人都懂健康及获得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变得非常必要了。
对于持“没有病就是健康”观点的人,应该帮他们端正认识,主动积极去获得真正的健康人生。
6、人体健康需要哪些必需的营养素?
营养学家的研究证明:具有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生活、工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维持健康,修补组织等作用的物质总合叫做“营养”。供应维持身体营养的物质,称为“食物”。食物内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称为“营养素”。每一种营养素在营养上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所以每一种营养素对人体起到不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说,营养素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躯干,修补细胞,供给热能和调节生理机能。营养素存在于食物之中,经过养学家长期不懈努力,已经清楚人体必需的营养可以分为七大类:1碳水化合物,2脂肪,3蛋白质,4矿物质,5维生素,6水,7膳食纤维或者说粗纤维,多达250多种成份。
7、合理膳食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食物摄入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来构成自身的组织,供给我们工作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长与健康。能够达到这些功能的膳食我们称之为“合理膳食”或说“平衡膳食”。
合理膳食的价格不一定贵,反之价格昂贵的菜,不一定合理。对一个健康的人,合理膳食的制定与国情及历史传统有关,根据我们国情,中国营养常务理事会于1997年4月10日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中国居民的合理膳食提出了一下意见: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 吃清洁少盐的膳食;
7)避免烟、酒,最好戒烟、酒;
8)吃清洁卫生食品、不吃变质的食物。
8、为什么说疲劳是“隐形杀手”?
当今都市生活,正趋向高速度、快节奏,疲劳——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紧张的产物。因其涉及面广,对健康危害严重,已经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疲劳在医学上定义为:器官或机体过度运转导致的状况,表现为人体功能衰退和周身出现不适感觉。疲劳分为:体力、精神、病态、心理疲劳四种。
资料表明,国内有三种人最容易疲劳导致死亡。
第一类是“学者族”,他们是学校和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由于慢性疲劳和长年累月的研究工作,使疲劳积累加重,导致机体器官组织产生严重的功能紊乱,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各种身心疾患及身体疾病接踵而来。也就是所谓的积劳成疾。
第二类是“打工族”,由于过度疲劳,生活待遇低,医疗保障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第三类人“公司族”,如今三资公司、民间各种类型的公司发展迅猛,为其服务的公司族人数甚多,他们中一些人无规律的超负荷工作,过度疲劳,心力交瘁,常常出现猝死。
医学上认为从“积劳”到“成疾”,总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疲劳的逐步积累,预防积劳成疾的关键是要敏感地发现自身疲劳的程度。人人都有过度疲劳的体验和感觉,感到疲劳并不是坏事,因为疲劳是人体健康的保护性信号出现,就是向人们提出一种警告:该休息了,否则要出大问题了!可惜有的人对这种信号不是很敏感,而是不在乎,等到积劳成疾,后悔晚了。
当前,社会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65%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综合症”,表面上看来都是无病状态,实际上身体处于非常脆弱的“平衡”。英国科学家费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就是在追逐死亡”。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曾预言“过劳死”正向中国蔓延。近几年出现的中青年英年早逝的现象(如王均瑶,图),也说明了中国的中青年应该关心自己的健康,预防疲劳这个“隐形杀手”,增强健康观念,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9、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重性,特别是常用药品中许多是化学合成的,既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副作用。因此,如果用药不当,这种副作用发生率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人体新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疾病”。例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时,可损害人体的肾脏、肝脏、视听神经等;一些利尿药可造成低血钾症;一些安眠药则可以造成人对该类药的依赖性等。即便是中药,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不过相对少些。例如,洋地黄,就有人发生过洋地黄中毒。由此可见,用药治病时,在用药剂量,服用间隔时间等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的用药,会造成严重后果。
10、什么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此话出自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它的意思是不要等到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没有病相的时候就预防疾病的发生。它充分说明了医学的两个重要任务,即治病与防病,而且指出了后者更为重要,在今天这句话更有现实意义。
近几十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已经对人类生命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慢性病医学研究表明,尽管在临床上,上述疾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当中,但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长趋势常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出现。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其治疗有一定限度,但病死和病残的程度却很高,且治疗费非常高。因此,预防措施应在青少年开始。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8.5元医疗费和100元抢救费。在没有病的时候,主动、积极地采取多种保护健康的措施,可使健康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益处。
为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大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至关重要。让祖国传统医学中的这句话深入人心。
11、什么是免疫?人体有哪些免役功能?
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那些疾病?
免疫是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它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护身体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的非常庞大而又精密的体系。
免疫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免疫防御功能:可抵御病原微生物以及毒素的侵害,保护机体安全。
2、自身稳定功能:不断清除自身受损、衰老、变性的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免疫监视功能:识别、杀伤、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发生癌变。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反应加强时为过敏反应;反映过弱时为免疫缺陷病,抵抗力极其低下。
自身稳定功能异常:如反应过度时,会对正常细胞也进行清除,造成自身组织损害,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等疾病。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易患癌症。
8、中国保健协会的领导简介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
1965年9月毕知业于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196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卫生部党组道纪检组副组长、专监察部派驻卫生部监察局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1993年至2005年任中央纪委派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
现任中国属保健协会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