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徒步群出去徒步了几次和爬山,当时膝盖就疼,现在已经一年了,两个膝关节只要绻腿就咔啪咔啪响!比如穿
病情分析:
你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半月板损伤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做一下膝关节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再根据情况进行治疗
2、半月板损伤后能徒步吗
?
3、徒步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昨天,朋友圈是不是被徒步刷爆了?
没到现场的童鞋可以戳下方链接回顾
海量图+视频!直击2018佛山50公里徒步,你错过的精彩都在这!
所以,今天,你们的腿还好吗?
现在,有专家来为徒步的你支招!
减轻腿脚疲劳
专家提醒,经过了长时间的50公里徒步,特别是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或者长时间中断了体育活动又重新参加锻炼的,徒步后往往都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
有些很快就能感到的肌肉酸痛,一般可以很快地自行消失。有些则是运动后8~24小时才产生的肌肉酸痛,多持续二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徒步后肌肉酸痛如何可以快速缓解?专家为您支招!
受访专家:佛山健翔医院院长龙翔宇
静态拉伸
长距离徒步完后,一般会出现下肢和躯干部肌肉紧张,针对前后肌群的不同,建议采用静态牵拉,牵拉的重点放在几个大肌群:大腿(前、后、内、外)、小腿(前、后)、臀部(前、后)、躯干(上背、下背、胸、腹)、肩、颈,每个伸展动作最好维持20-30秒,最少做2个循环。
抖动、拍打四肢也能起到放松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作用。
还可以在睡前靠墙抬高双腿10~15分钟(不一定要抬到90度,以双腿不紧绷为宜)。
抬高腿部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舒缓腿部压力。但需注意,抬腿过程中,如果腿部有酸麻感应立即放下双脚,避免受伤。
徒步当天冰敷或冷水浴
由于长时间徒步后肌肉微细结构破坏,热水浴会加速受伤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使肌肉微细机构的破坏加重,同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甚至会降低血糖。
而冰敷或冷水浴可以收缩受损处肌肉的毛细血管,同时冷敷亦有阵痛作用。
因此建议徒步当天先冷敷缓解疼痛,一两天后再热敷以进一步消除疼痛,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活动,如散步和伸展运动等。
冰敷小贴士:用毛巾包裹冰袋贴敷患处而不用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徒步后第三、四天可以进行热水浴、桑拿、中药热敷或粗盐热敷等,严重者建议到医院推拿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恢复肌肉筋膜韧带的功能。
24~72小时可进行药包烫、泥疗的疗法,通过热敷及手法按摩相结合加速血液流动,把富含营养和氧气的新鲜血液带到肌肉,为超量运动后的肌肉恢复提供更多养料,通过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代谢产物-乳酸等物质。
补充能量
徒步后可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包括糖分、蛋白质,例如鸡蛋、豆浆、牛肉等。
喝水足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而喝运动饮料则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其次长时间徒步后,不要等太久才进食。
有研究表明,肌肉在运动结束后30分钟内最容易修复肝糖,也就是该时间内应多吃些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等,以保持体内酸碱度的基本平衡,尽快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可以将肌肉硬化或者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
按摩放松肌肉
跑步后按摩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除疲劳方法。可选在徒步结束后20分钟或运动当晚睡前进行。由下往上按摩,即从脚底、脚踝、小腿到大腿,从轻按开始,逐渐过渡到推拿、揉捏、按压和扣打,再配以局部抖动。
肌肉伸拉运动后10分钟的伸拉肌肉活动,可以让肌肉的紧张状态得以消除。
推荐穴位按摩
承山穴:推揉可缓解疲劳
三阴交: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三里穴:可让僵硬肌肉得到舒缓
涌泉穴:可让脚底酸胀感得到改善
风市穴:按压风市穴可促进代谢
疼痛症及处理
长距离的徒步后会出现的症状包括:酸、胀、抽筋、肿、痛。其中,酸、胀、抽筋是由于乳酸沉积引起的的反应,只要不出现水肿和疼痛都不需要太紧张,一般3-5天就能缓解。
对于酸痛的部位,用扶他林、芬必得局部轻微按揉酸疼的地方,每个部位10分钟为宜。如果有肿胀合并疼痛切忌按摩和热敷!
注意:如果徒步后超过3天,仍有水肿和疼痛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为拉伤或者扭伤。
对足部水泡、血泡的处理
若水泡过大影响行走,可对皮肤消毒后,用针刺、消毒棉签彻底挤出水泡中的水,再次消毒后用创可贴将创面包扎。
如创面过大,应用纱布包扎。休息时尽可能脱下鞋袜使创面通风,要注意预防感染。
如果是血泡颜色呈暗紫色说明出血较多,准备好消毒用具。剪一个小口缓慢放水,如有持续出血要立即止血,然后将血泡里的水挤压干净,等血止住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涂上碘伏即可。(建议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以免感染伤口!)
膝盖、足弓及脚踝酸痛
很多市民在行进中或50KM走完后,足弓的骨头有一种类似骨折的剧烈疼痛感。这种症状多发于弓足高的市民(平足市民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足弓长时间弯曲运动造成的疲劳性损伤。
足弓涂抹少量红花油,并轻柔地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持续一周。
长时间走路可能引起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关节炎症、扭伤、内外侧副韧带拉伤等,徒步过程中,踝关节是负重最多的关节,也容易引起软骨、韧带损伤。
注意:如果膝、踝徒步后酸痛明显,应减少行走,或佩戴合适护踝、护膝适当保护关节,睡觉时应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如果仍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缓解不适症状的办法有很多
但如果超过3天疼痛、酸胀等不适症状还未消退
则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4、最近迷上了爬山,但是听说很伤膝盖,所以问问怎么在爬山中很好的保护膝盖??
爬山中怎么保护膝盖
1、爬山时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人们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所谓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最好的姿势是上下坡时保持膝关节处于微曲状态。
2、爬山时,要采用正确而经济的技巧。脚底平贴地面前行,脚不要抬得太高,这样膝盖的弯曲程度不大,更多地依靠身体的前倾和屁股的力量使身体平稳轻快地向前行进。
3、长时间爬山,不妨时不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也可以缓解膝部的紧张。
4、爬山中若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爬山前怎么保护膝盖
1、尽可能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2、开始爬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
3、使用肌肉效能贴,登山前在膝盖上贴上肌肉效能贴,很轻便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护膝关节,避免受伤。
肌肉效能贴:肌肉效能贴在材质上具有伸缩性,可使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治愈肌肉疼痛的作用。其张力可减轻肌肉紧张及疲劳,支撑软弱的肌肉组织。配合正确的贴法可达到保护膝盖,减轻疼痛肿胀的作用。
4、出发之前要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确定自己是否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挑战新难度也是要循序渐进。
5、选择合适的登山鞋鞋,建议选结实的高帮鞋子,有一定高度的鞋帮能支持脚踝,便于控制姿势,不会使内侧或外侧过多用力。而且鞋最好不要挤脚。并且,记住一般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都相对友好,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的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
6、或者选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对膝关节及周围组织能起到轻度加压、支撑的作用,可以预防长距离行走后的膝盖肿胀。此外,护膝还有蓄热保暖的作用。不过,如果膝部没有不适或损伤,也不是长距离下山,建议慎用护膝,因为局部加压和排汗不畅,会影响膝部的新陈代谢,进而会加速疲劳。
7、登山前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对膝盖的保护。
下山时怎么保护膝盖1、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
正确的下山方法: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利用登山杖来作为下山时主要的缓冲支撑,由于下山对,脚踝,膝盖,腰椎的冲击很大,建议下山时先用杖支撑前面的路,好比四条腿走路,两个手延长变成两条腿,关键是力量用到位,这样震动的力可以分担在手腕和手臂上,减轻了下肢的冲击,所以登山杖又可以减轻手腕和手臂的疲劳。
爬山后怎么保护膝盖
1、平时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降低膝盖发生损伤的风险。牵拉大腿后群、大腿外侧和小腿的肌肉,保持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良好状态,使膝关节更稳定,膝盖髌骨在其正确的运动轨迹上活动,就不会磨损受伤。
2、爬山后要做好放松活动,比如按摩、伸展运动、泡脚等,从而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
(4)徒步半月板损伤扩展资料:爬山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爬山需要穿一双好鞋,还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力。爬山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对身体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可以说爬山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性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
参考资料:爬山运动-网络5、50公里徒步走需要什么装备?注意事项是什么?
1、鞋子最重要!要轻便柔软一些的慢跑鞋,尤其重要的是要旧的鞋子!
2、袜子厚实专一些,最好多带几双;
3、衣属服宽松透气即可;
4、随身携带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水;如果路上有补给点,尽量少带。
5、背包要轻便;
6、两根手杖;
7、 随身重要物品
1)手机、钱、身份证等都要的。
沿路吃个饭、合个影纪念啥的,你懂的!
2)带个水壶(沿途站点有桶装饮水补给)、当天所需的食物即可。
3)防晒(帽子和墨镜)或防雨工具,出发前记得查询天气。
4)背个双肩包,把小物件都装好。最后,轻装上阵。
注意事项
1. 不要勉强,能走多少走多少,不一定要走完全程的!
量力而为,别逞强。身体最重要,特别是感受到膝关节疼痛,最好中断徒步,半月板损伤是非常复杂的。
2. 匀速前行,轻松向前,别忽快忽慢,尤其是前一段。走路避免前脚掌着地,最好脚跟、脚外侧推着前进。
3.沿途务必注意路况、车流、人流,保护好自身安全。
6、一般的跑步会损伤膝盖半月板?
春天是最适合运动的季节,既不太冷、也不太热,不管到了哪里,都是百花盛开。此外,逐渐延长的日照时间,可以调整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平衡,使人精神振奋,常有运动的冲动。
而说到运动,没有比跑步门槛更低的了。可能正是因为门槛低、参与者多,关于跑步的问题也特别多。
跑步可以减肥吗?
可以
减肥这个事儿,说复杂很复杂,牵扯到代谢的方方面面,说简单又很简单,就是一个能量平衡问题只要摄入的能量少于支出的能量,一定可以瘦下来。
跑步可以增加能量支出,自然可以减肥。不过在减肥这件事上,运动的贡献比调整饮食少。201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普通人的新陈代谢存在一个极限,换句话说,能量支出不会无限增加。如果一面跑步、一面胡吃海塞,你就是天天一个马拉松也瘦不下来。
跑步前要拉伸吗?
常常有媒体说,跑步不拉伸等于白跑、唯有充分拉伸才能减少受伤。
这种想法很符合常识,可惜与研究结果不符。
运动医学中,将拉伸称之为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自由度,对于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大有好处。至于能否减少肌肉、韧带损伤,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尤其要注意的是,拉伸会短暂降低肌肉的力量,如果您正准备参加体育比赛,避免赛前拉伸或许比较好。
跑步会让小腿变粗吗?
这是很多女性会关心的问题,答案则众说纷纭。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还有的说,正确跑步便不会。
其实,我们从生理层面进行分析。小腿的结构无非是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神经、血管、肌肉和骨骼。对于成年人来说,皮肤、神经、骨骼受运动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答案就在脂肪、肌肉和血管身上。
说到脂肪,我们不妨想一想洋葱。洋葱生长过程是从内而外的,剥洋葱,却要从外往里。脂肪与此相似,对于女性而言,脂肪一般优先堆积于大腿和臀部,等这些部位容不下了,再往其他部位(比如小腿)发展,等到减肥时,却先从其他部位开始。换句话说,充分运动与合理饮食,小腿可能是最先变瘦的地方。
至于肌肉,有学者分析了肌肉与运动的关系。大致而言,运动越是剧烈,肌肉的参与度越高,而这其中,大腿肌肉的优先级又高于小腿肌肉。也就是说,慢跑不会让小腿肌肉增粗。
运动速度与肌肉的关系,蓝色表示激活,红色表示充分激活(图片来源:Samuel R. Hamner,2012)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跑步后小腿变粗呢?这可能是因为跑步后血管扩张带来的错觉。
跑步会损伤膝盖么?
平心而论,只要运动,就有受伤的可能。跑步可能引起的膝盖周围损伤,除了膝关节炎以外,还有跑步膝(髌骨疼痛综合征)、髌腱炎、髂胫束撞击综合症等。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膝盖损伤,2017年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出于健身目的的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跑步也可以是膝盖的保护因素,关键在于正确的跑步方式。
膝盖的结构,跟可升降椅子差不多,关节表面存在关节液,好比是润滑油,关节腔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形成弹簧一样的缓冲结构,关节周围则被肌肉、韧带包裹。
膝盖模式图(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想一想你买过的可升降椅子,它们是怎么坏的?
第一,如果老是斜着坐、躺着坐,气压杆受力不均匀,可能会出现破损;
第二,每把椅子都有一个最大载重质量,如果体重超过最大载重,椅子便可能罢工;
第三,总体而言,坐得越久,使用寿命越短。膝盖的情况与此相似。
首先,如果肌肉、韧带过于薄弱,不能正确固定膝关节,膝关节受伤的概率就大大增大;其次,体重越重、对膝关节的压力越大,出现膝关节损伤的可能越高,实际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重是膝关节炎最大的风险因素;最后,运动量增加过快,超出膝盖的适应限度,膝盖自然会抗议。
总体而言,超重、肥胖人群的运动能力比正常人差,建议从较低的速度、较小的里程数开始,逐渐增加,有条件的话,可以监测自己的心率,确保不要超出合适的范围。
-------------------------------
参考文献
[1]美国运动医学学会.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 王正珍, 译. 2010.
[2]乔丹D.梅茨尔, 克莱尔科瓦里克. 跑步损伤的预防和恢复[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3]ALENTORN-GELI E, SAMUELSSON K, MUSAHL V等. The Associ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Competitive Running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7, 47(6): 373390.
[4]HAMNER S R, 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fore-aft and vertical body mass center accelerations over a range of running speeds[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3, 46(4): 780787.
[5]MILLER R H, EDWARDS W B, BRANDON S C E等. Why don’t most runners get knee osteoarthritis? A case for per-unit-distance load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4, 46(3): 572579.
[6]VAN DER WORP H, DE POEL H J, DIERCKS R L等. Jumper’s knee or lander’s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jump biomechanics and patellar tendinopat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35(8): 714722.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7、徒步是为了健康。个人有权不让走吗?我希望有个答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走路是一门学问。
有人说,每天走1万步,走了两个月,膝盖不行了。这就是,多走伤膝盖,所以说下走的益处和害处。
还有人热衷于长跑,和长时间的走,这些都是运动方式,做好了,对大家身体有益,但如果做不好反而有害,比如跑马拉松的,跑死了,这事还少吗?
也经常听到,做运动反而伤身的,这并不是运动本身不好,大部分原因是不运动,今天我们就说走,走走更健康。
迈开腿,管住嘴,走是人的基本,但问题是你得知道走的原理和为什么要走?并不是一时性起,走起来没完,好些上班族,晚上夜走,一圈一圈的走,没完没了的走,再带个耳机,1万不行,2万步,一个e68a847a6431333431373331比一个厉害,结果几个月之后,这个人没消息了。一问,去了医院,半月板受伤,医生建议不能再走了,结果这个人,就在走的行列中消失了。这样的事儿非常常见吧。
很简单,这种盲目蛮干的,单一的反复的走,伤身体。健身,有一条规律:就是不能大量的重复单一的一个动作,运动就会带来损伤,损伤需要修复,你不停的走,就会对膝盖产生磨损,所以运动要科学,要修复磨损,中间找到平衡。你看,健身房锻炼,都会利用不同时间锻炼不同肌肉。同一块肌肉,锻炼完了,都要恢复好几天。所以想要身体好,哪能光靠走?
任何单一的运动,都不可能真正带来健康,反而会产生伤害。认准一点,玩命去做,绝对出错。真正的走,都是走走停停,溜溜达达,多样走,与其他运动结合走,哪有一个速度,一个节奏,一个方式不停的走?那膝盖能受得了?走之前也不做任何热身。还以为大小伙子呢!20岁可以毫无忌惮的挥霍,上30还行吗?把自己当超人了?一旦这种走受伤之后,他就走向了反面,不敢再走,我们健身讲究少量多次,重在平常,把一次长走,分到一天的几个时候,变成多次短走,这样受伤的几率基本就没有了。
很简单的道理,上班走走,下班走走,中午吃饭前后走走,晚上睡前走走,并不少走啊。何必一天不走,晚上暴走呢。
还有关于如何走,哪种姿势最好?走的目的是什么?非常专业,人会走了,才有健康,盘活你的小宇宙,让你的下焦能量爆发。
看似平常的走路动作,实则与健康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走路方式的正确与否极大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程度,且深深影响着未来身体健康的走向。
遗憾的是,如今的国人已经不大会正确地走路了。大街上、地铁里,放眼望去,一个个肩扛着压力、脸写着焦虑,不是战斗警觉状,就是疲劳瘫软态,大多是身体前倾、低头思索、急切的走法,少有从容、开阔之相。
如此走路,身体持续处在紧张和不平衡的状态,无法做到完全放松,不仅破坏了整体能量场的协调,也使任、督、中三脉受到很大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驼背、压胸、腹紧张、颈不通、腿不利,这些反过来进一步扭曲走路姿态,愈加扭曲的走姿又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压迫,恶性循环就此形成,一系列亚健康问题随之而来。
听起来,一个小小的走姿似乎杀伤力极大,的确如此。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错误的走姿可以损害健康,正确的走姿就可以成为恢复健康的良药。
一次性说清走姿这点事儿!
人体的一切力量都来源于胯部,胯部就像一个生命火炉,两腿迈步就像推拉风箱。正确的走姿就是要能最大限度激发胯部的能量,把生命之火燃旺,使之迅速蔓延到全身,盘活於滞的下焦,让人重新充满活力。
德明仙人走,是大千老师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养生健身经验,总结出来的走路姿势,能以最省力的方式盘活身体能量之源。
三句口诀:
上身后靠坐胯上
腰胯发力带动腿
默念全身要放松
• 上身后靠坐胯上
站定后,两眼平视前方,头颈端平,不前倾也不后仰。肩膀往后掰一下,把胸展出来,不要提气,上身松松地坐在胯上。不要收腹,也不要挺胸。类似站桩,上身要如坐在高凳子上一般,稳稳地端坐在胯上。这样不压迫经络,不仅省力,还能让气血通畅。如果找不好感觉,那么可以这样想,走的时候,后背始终去靠后面想象中的一堵墙。
• 腰胯发力带动腿
上半身稳稳地端坐在胯上之后,身体重心自然下移,这时以腰胯发力带动腿去走,上身不要用任何力。如此一来,力量只是来源于胯及大腿,能最大限度激发胯部能量。迈腿会突然变得轻松无比。可以参考机器人怎么走路。这种姿势,只要一停,站在那里,就是站桩。
• 默念全身要放松
走的时候默念,并如实照着念的去做:
“心口放松,腹部放松,胸部放松,脑袋放松,双肩放松,背部放松,腰胯放松,全身放松”
检查自己这些部位哪容易紧,就多做两遍。凡是发现紧的,以后就专门用这个放松咒去放松。注意放松的时候背要挺直,不能塌,不要刻意收腹,找到那个放松劲。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日常生活中,人多多少少要面临一些压力,紧张的情绪在所难免,时间长了,如果自己又不注意锻炼,肌肉神经等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紧绷,这些绷着的部位如果长期得不到放松,就会导致经络紧缩甚至淤堵,这些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常练习放松咒,就会发现自己的某些部位真的一直是绷紧的,随着不断练习放松咒,就会进一步发现,这个地方真的可以放松下来。松了之后,循环通道就顺了,这时配合走路,可以大大加快身体循环,对心口紧、胸闷有奇效!
走后感觉屁股或胯麻、凉、酸、沉、胀、痛的,基本都是翻病,说明那个部位已经很不好了,再不这样走,就要股骨头坏死了。走了之后,沉渣开始往上往外翻,一定要挺过来,慢慢走,别怕,想要身体好,这就是捷径。
时间长了,脚步会越来越轻快,人也不那么容易累了。每天能走上一两个小时,身体里的郁积、毒素就都往外排了。
待身体走得有劲了,下焦微开,再用篮球微开上焦,接下来用德明大招,打开胯和上焦。中焦在上下焦的开的过程中,自然就开了,人的活力就会爆发出来,势不可挡,到时走路都是一蹦一跳的了。
8、户外运动时,护膝到底是鸡肋还是有用?
户外徒步登山,很多人对护膝的作用抱有困惑和质疑,甚至持“护膝无用论”。这并不是护膝本身无用,而很可能是没有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护膝。
护膝有用吗?
护膝有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对于高负重长时间的徒步登山活动而言,戴不戴护膝差别很大。据北美人体工程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显示,徒步上下坡时,护膝能有效对关节进行制动,减少其移位与压力。
对裸腿、套筒护膝、支撑性护膝三种情况在跑步机上进行了上下坡各30分钟的测试……非常明显地,套筒护膝和支撑性护膝减弱了膝关节位移。(引用来源:《上下坡护膝对膝关节位移的影响——采用仿真徒步法》,奥地利滑雪与高山技术中心)
尽管有很多真实案例与研究证明护膝的功效,但部分山友们也仍然困惑和质疑护膝的用处,这一方面是因为不清楚护膝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护膝,没有对症下“药”。
找到适合自己的“药”,需要先明白护膝起了什么作用。事实上,各种护膝功能差异虽然很大,但其原理总结起来无非是两点:保暖和紧固。而对大多数山友来说,即便单纯为了膝盖保暖,护膝也是非常有用的。
护膝作用之一:保暖
很多时候膝关节的疼痛,是由于膝盖受凉。膝关节“肉薄”,最易着凉,特别是长久在昼暖夜冷的山间行进,很容易忽视膝关节保暖,引发关节疼痛,这时就需要为膝盖多加一层保暖,许多护膝的用处即在此。
为什么要保暖——当膝盖受凉时,膝关节各处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内部软组织因缺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逐渐就会影响正常的行动。
此外,需注意,虽然腿部肌肉群丰富,但膝盖处却几乎没有肌肉。行进山野中,当腿部出汗,感觉很热的时候,膝盖可能刚好处于正常的温度,而当腿部感觉凉快舒服的时候,膝盖早已开始受凉。
膝关节处血管收缩。
老寒腿——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一到阴雨天,膝盖疼痛难忍,很难治愈。发病原因正是由于膝盖长期受凉,所引发的膝关节免疫异常:免疫细胞将自身细胞误判为外来侵入者,对其进行攻击,膝关节软骨等部位因此受损。
免疫异常型关节炎。
如果你只需要在寒冷的地区和季节对膝盖进行保暖,那么就只需要足够厚实的保暖护膝即可。
保暖的护膝可以是很简单的,无需做过多设计,但是市面上却有五花八门的护膝设计。这些设计,旨在对膝关节不同部位提供紧固,这便是护膝的另一大用。
护膝作用之二:紧固膝关节
膝关节疼痛,除了受寒,还有一大原因就是部件受损,而护膝的作用就是通过紧固这些部件,减轻部件疼痛,阻止进一步的伤害。这样的紧固,一方面是分担部件的支撑力,另一方面则阻止膝关节作出大动作进一步损伤自身。
膝盖结构示意图。
为什么需要支撑——半月板、胫骨、大腿骨(胫骨),承受了腿部的绝大部分压力,一旦受损,将极大影响腿部功能。
支撑性护膝在它们的侧面为其承担一部分压力,通过硬质部分把已伤部位的载荷转移到腿部其它强健部位,如大腿和小腿处肌肉。
为什么需要制动——腿部一旦做出过大幅度的强力动作,会导致髌骨移位或是韧带拉伤,这些部位受伤后需要静养,护膝紧紧包裹住膝关节,对这些部位进行制动,防止其再次做出“出格”的动作,进一步损伤到自己。
不同的膝关节损伤,对支撑和制动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相应的,护膝设计也是不同的,明白自己的损伤在哪里,对症下药,才能发挥护膝的大用。
预防伤害:筒状软护膝
筒状软护膝并不能提供多少支撑性,但由于其收紧包裹了膝关节,也能起一定的保暖与制动作用。如果你的疼痛很轻,或只是想要预防伤害,那么最简单的筒状护膝就很适合。
半月板损伤:用支撑型护膝
如果你非常喜欢重装行走,每月都去,也没有什么跌打损伤,但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却开始出现疼痛、发紧、弹响,上坡时突然腿打软,那么非常可能是你的半月板出现了问题。
半月板负责关节承重,它的损伤是户外运动膝关节最常见的伤害,没有之一。用支撑型护膝代替半月板承一部分重,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与损伤。
内侧半月板伤害——负重时,有约70%的负重区域在半月板上,长时间行走,作为软骨的半月板就易磨损。
而当膝关节弯曲时,若大腿突然外旋导致膝关节扭转,比如突然的转向,而身体试图纠正这种扭曲,就可能会导致半月板撕裂。这种情况相对磨损很少见。
外侧半月板伤害——损伤原理与内侧半月板类似,但较于内侧半月板不容易损伤,因为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紧密连接,而外侧半月板则有一游离区。其能够达到的移位和形变程度均高于内侧。
半月板俯视图。
支撑性护膝——半月板磨损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负重行走,使用在侧方位有支撑性能的护膝,可以分担一部分压在半月板上的负重,从而保护半月板。
韧带伤害:用紧固支撑型护膝
韧带连接骨与骨,维护骨头系统(即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腿部的突然受力,如强力冲击、拉伸,拧动,将导致韧带的拉伤或撕裂,这时就需要护膝暂时帮韧带去做做维护关节稳定的工作。
外侧韧带伤害——在爬山过程中一个突然的受力拉伸或拧动,比如向侧边倒地,爬起来如果感到膝盖外侧疼痛,那么很能就是外侧韧带拉伤或撕裂了。
内侧韧带伤害——当膝关节外侧突然受到暴力外翻,便会扯断内侧韧带;当膝关节处于弯曲状态时,小腿突然的外旋也会造成内侧韧带的断裂。这种伤害在滑雪运动中较常见。
支撑紧固型护膝——韧带受伤,影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使用护膝的紧固性来限制膝关节运动幅度,再配以侧边的支撑条,可以有效缓解韧带压力,防止再次损伤。
当膝关节的骨骼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例如从高处垂直落地、重物击打等),被严重磨损,甚至骨折、错位时,就需要硬板护膝,它们由金属或硬塑料制成,配以铰链,形成一个人造的膝关节。硬板护膝具体类型请咨询专业医生。
写在最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的伤病都是多次的细微损伤积累形成的。一次、两次可能感觉不出护膝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不带护膝的人拥有更加健康的膝关节。
如果你是重装徒步爱好者,膝关节尚未受伤,戴上一对筒状护膝绝对受益匪浅。而如果膝盖已有伤病,那么找到正确的护膝,对症下药,也能极大延长你的户外生涯。
'
膝盖下面肌腱痛:用髌骨带
如果你喜欢跳跃性运动,当你触摸髌骨下缘有疼痛感且肿胀,运动中或运动后感觉膝盖下面僵硬或者酸痛,那么你的髌骨肌腱可能出了问题。
髌骨肌腱负责把髌骨和大腿肌肉连接起来,它出了问题,就得用髌骨带来保护它免遭髌骨的进一步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