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半月板 > 半月板的活动方向

半月板的活动方向

发布时间:2020-10-25 23:51:54

1、哪些运动很容易损伤半月板?

?

2、论述膝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运动

膝关节由下股骨,上胫骨和髌骨组成。它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散。它附着在每个关节面的周边,并通过韧带加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包括:

1、髌韧带

它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中央纤维索,从髌骨向下延伸到胫骨转子。髌韧带平坦而结实,其浅表纤维穿过髌骨并连接股四头肌肌腱。

2、腓侧副韧带

它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索,起源于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头部。韧带表面多由股二头肌腱覆盖,股骨腱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骨副韧带

宽扁平束,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后部。从股骨的内侧上髁,它向下连接到内侧胫骨髁和相邻的骨体,并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连接。胫骨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展膝盖时是紧张的,在弯曲膝盖时是松弛的,而当半膝弯曲时最松弛。因此,允许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置进行一些内旋转和外旋。

4、斜韧带

它从半膜肌腱延伸,从内侧胫骨髁开始,向外倾斜向上,在股骨外侧髁末端,并将一些纤维与关节囊融合,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5、膝关节的十字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间,非常结实,坚韧。它由滑膜衬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十字韧带(ACL)起源于小腿的内侧部分并从胫骨髁间区域下降,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合。纤维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侧股骨髁的内侧。

后十字韧带比前十字韧带更短,更强壮,更垂直。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侧,向内侧倾斜向上,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

膝关节十字韧带牢固地连接股骨和胫骨,这可以防止胫骨沿着股骨向前和向后移动。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伸展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是膝关节屈曲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后倾。

一般来说,膝关节只能进行屈曲和伸展,因为此时它是滑车状的。在屈曲位置,髌骨向上移动。此时,膝关节是双髁的,因此它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轻微的内旋和外旋运动。由于膝关节两侧存在侧副韧带,因此不能进行牵开和伸展。

(2)半月板的活动方向扩展资料:

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整个身体中最宽和最复杂的。 它附着于关节的每个骨的关节表面的周边并覆盖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之外的所有结构。

滑膜位于髌骨的上缘上方并向上突出以形成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体下部之间约5cm深的髌上囊。

在髌骨下方的中线的两侧,滑膜层的一部分突出到关节腔中,形成一对在褶皱中具有脂肪组织的翼状褶皱,填充关节腔中的空间。 还存在未与关节腔连接的滑膜囊,例如位于髌韧带和上胫骨之间的深髌下囊。

3、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想要避免半月板损伤,运动时应当谨记哪些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其中,半月板的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体育损伤。发生半月板损伤时,一般会出现膝关节局限性疼痛的症状,另外,在部分患者中,会出现足和膝关节的锁锁症状,运动时如何保护半月板受到损伤呢?

为了预防半月板的损伤,应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前应充分活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同时,增大股四头肌的力量强化,股四头肌的力量得到强化,落到膝关节的负担量相应减少。此外,在疲劳状态下不锻炼。因为此时人类的反应是相对缓慢的,此时人类的运动不容易协调,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通常也应注意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

为了预防半月板损伤,合理调整运动量,不会使膝关节的局部负荷过大,防止膝盖骨的疲劳,并且训练后可以确保充分的恢复时间,由此可以有效地保护半月板损伤。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佩戴防护装置后进行运动,保护装置可用于防止半月板受损,更具体地说,需要有保护装置,然后进行运动,以避免因事故而造成的半月板损伤。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通常,不良的运动姿态在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半月板的损伤,正确的运动模式可以使肌肉获得更大的刺激,提高运动效果。例如,下蹲类的动作,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注意膝盖侧翻和内扣,选择自己中间的重量,着急的话身体的负担就会变大,很多时候都没有孩子。另外,在运动过程中,应该穿合适的运动鞋。

4、我的半月板受伤已有6个月了,现在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

半月板的治疗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以往偏于手术,认为半月板血供差,创伤后难以修复,只有手术切除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近年来,由于对其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处理上也愈趋慎重,由于关节镜外科的进步,半月板的手术也有通过关节镜下进行的,手术方式有半月板全部切除、部分切除以及半月板修复手术和盘状软骨板的成形手术等。
急性期:局部冷敷,石膏托外固定,以便消肿止痛。
慢性期:保守治疗无效后,应作半月板撕裂部分摘除术,以防止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尽量使用膝关节镜手术,以便术后尽快复原。
1、常规手术 一般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
⑴体位,一种是仰卧,患膝平放于手术台上或根据需要弯屈不同角度,另一种为仰卧屈膝90度位,腘窝放置于手术台远端边缘小腿下垂,手术者可用双膝夹住病人患足行不同方向转动或牵引。另外体位可按术者习惯选用。
⑵切口也有多种,由于半月板切除本身并不困难,只是要在比较小的切口中,在视野不太清楚的条件下,完整摘除半月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设计好切口,常用的有:①内侧弧形切口,自股骨内踝后方0.5cm,关节线上4cm处开始,向关节间隙并至其下0.5-lcm作切口,再沿关节间隙平行方向达骸韧带内缘为止。②水平切口,沿膑韧带内缘起,循关节间隙作横切口以及倒八字切口等。
⑶术毕,应用弹力绷带包扎,以后才松去止血带。在病床上应患肢抬高,次日即应开始股四头肌收缩操练,第3日,开始应鼓励病人行直腿高举操练。一般术后2周拆除缝线。2-3周后,逐渐屈膝并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⑷手术并发症:
①关节积液,多因手术粗暴,止血不周,刺激关节滑膜而产生的后果,或因术后未注意股四头肌操练以致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缺乏自控能力,行动时易损伤滑膜而导致创伤性滑膜炎。治疗方法应加强股四头肌操练并按创伤性滑膜炎处理。
②关节积血,多见膝外下动脉损伤,有时因损伤形成动脉瘤,此动脉自腘动脉发出后,沿半月板向前分布(膝下内动脉在关节平面的下缘,故不易损伤)故有的作者主张在切除外例半月板时应常规引出膝下外动脉,并予以切断结扎,或在手术时靠近半月板外缘进行切除,关节内一旦发生积血,在术后2、3日病人常发高热,但白细胞计数不高。积血一般不凝固,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关节腔穿刺抽血,并注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关节外的血肿凝集成块时,必要时,可行手术清除。
③化脓感染,如关节肿胀、疼痛、发红、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增高,为术后感染的征象,早期发现可施行关节穿刺排液、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内注入抗生素,晚期则手术切开排脓才能引流通畅,可置入双管持续冲洗,待感染控制后再练习膝关节活动。④腘血管损伤,少见,但后果严重,腘血管在后方距半月板仅1cm处,手术刀进入过深则可损伤腘动脉,影响下肢血供,必须警惕。
2、经关节镜半月扳手术
手术的特点,切口小,创伤反应少;术后疼痛轻微,活动障碍少;无腿部肌肉萎;住院期可缩短2/3,很少发生并发症;以及康复迅速,很快可以恢复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器械的改进,本手术的效果将愈趋明显,应用日益普及,可以说,关节镜下的手术开拓了关节外科手术的新纪元。

半月板的护理

一护理观察
1、膝部疼痛的特点。有无漏诊或治疗不当。
2、外固定物的松紧度。有无影响肢体血运。
3、功能锻炼的效果。有无股四头肌萎缩。
二一般护理 在制动期间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三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膝部疼痛
护理措施:
⑴急性损伤后局部冷敷,弹性绷带或棉垫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石膏托制10天,卧床休息3周,以控制出血和肿胀。口服镇痛药。
⑵慢性期疼痛与运动有关,应控制运动次数和时间,术后过早负重会加重关节内的创伤反应,导致慢性滑膜炎引起膝痛。所以处理原则是早下地,晚负重,最好是1个月后再开始负重行走。同时给予中药热洗、理疗和按摩,促进膝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痛甚时口服消炎镇痛药。
⑶对术后仍感到膝部疼痛者,需认真查清原因。如切口部位痛者多为皮下神经痛,关节后方残留痛者多为后角切除不全,内侧切口而外侧痛者多为诊断错误,必要时再次手术。
护理问题2:膝关节交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交锁常伴有肌肉痉挛,膝处于半屈曲的强迫性体位,此时护理者必须维持患膝的半屈位置,再顺着大腿的轴线手法牵拉小腿,同时嘱咐病人放松肌肉,待膝部松弛后,轻轻屈伸活动膝关节达到脱锁。脱锁后需将患膝制动休息10天。避免剧烈运动。
(2)对于慢性期交锁者,应教会病人自行解锁法: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轻轻摆动膝关节,以求解锁。
(3)反复交锁者应动员病人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术后借助持续被动运动器早期活动(图1)。
护理问题3:股四头肌萎缩
护理措施:
⑴在整个治疗期间,都应强调和指导病人锻炼股四头肌,防止发生潜在性膝关节不稳定。这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2)膝部制动固定期的操练
①病人仰卧或坐位,裤子要宽松,不影响操作。锻炼可从健侧学起,再过渡到两侧。把手放在膝后,教病人将膝压向手,再放松,反复"压紧-放松"。每小时1次,每次5分钟。应确实看到股四头肌的强力收缩和完全松弛,防止病人用臀大肌收缩来代替股四头肌收缩。按摩和电疗是无法取代股四头肌锻炼的,只能使病人产生惰性。
②当病人掌握上述操练后,再进一步练习直腿抬高。首先是抗重力抬高,然后到抗阻力抬高,如足部绑缚沙袋。也可通过改变体-位减慢抬腿速度和延长滞空时间来增加锻炼强度(图2);
(3)拆除外固定后的行走锻炼要求:跟-趾式走路,不能破行,每一步都必须伸直膝关节。下肢器械练功法:①上下台阶法,②蹬车运动法,②抗阻力伸膝法(图3),④负重下蹲起立法,⑤划船运动法。
(4)术前若有肌萎缩,应强化锻炼。术后一旦恢复感觉,就应重新开始锻炼,尤其是年轻力壮者。

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应穿什么鞋子?做什么复健运动?请求专业或经验人士的帮助,拒绝广告

轻度损伤可以试试:
1: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搓热双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双手从大腿根部往膝盖方向缓慢推按,力度由轻开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骤时意念集中在手推过的部位,意念气血被手推向了膝盖部位。推按3分钟。  
2:按压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搓热双手,双手按压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对按压(左手在膝盖左边,右手在膝盖右边)1分钟,然后上下按压(一只手在膝盖上部,另一只手在膝盖下部)1分钟,接着全方位的按压膝部关节(用双手掌心从各个角度揉按膝盖至膝部发热)2分钟。
半月板损伤分一二三级,一二级保守治疗,三级需要手术。

6、半月板损伤适合的运动

视伤情做一些轻量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水下的克服阻力运动

7、半月板损伤

大腿与小腿之间的活动枢纽——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髌骨(膝盖骨)包以关节囊而形成。股骨下端的内外股骨髁为半球形。当膝关节活动时,便在胫骨上端光滑的“平台”上作滚动及滑动的复合动作。为了减少摩擦和震动,使压力均匀分布,两骨关节面之间有软骨“垫片”。“垫片”呈月牙形,一边一个,如同小括号,“垫”在胫骨平台上,并与关节囊及周围肌腱、韧带相固定,随膝关节运动可向前后或内外方向微微移动。
“垫片”的正名叫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外缘较厚,内缘很薄;外侧半月板比内侧略小,但较为丰满,形状像阴历十二三的月亮。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也容易受到损伤。当下肢负重,处于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关节突然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损伤。日常劳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骑自行车匆忙下车站立不稳之际;或在激烈的足球、篮球等运动中,运动员拼抢时,都可能发生半月板损伤。长期从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车修理工,反复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损严重,也会损伤。此类病人以青壮年居多。据统计研究,半月板损伤“中外有别”:欧美人内侧半月板容易受伤,而中国人以外侧多见(日本人也是如此)。
急性受伤时,有人自己能听到关节内响声。往往同时伴有关节囊内壁滑膜损伤,引起关节内出血、渗液。伤后关节逐渐肿胀,持续疼痛。经过休息及一般消肿止痛治疗,症状减轻,但关节间隙仍然疼痛,特别是当关节伸屈到某个位置时,尤其明显。走路,尤其是上下楼梯,感到下肢无力,常打软腿,影响工作和生活。时间长了,大腿肌肉萎缩,周径变细。有的病人行走时,突然觉得膝关节疼痛异常,不能活动,甚至跌倒。忍痛,活动活动小腿后,又可以恢复行走。这种症状称为关节交锁,是损伤的半月板卡住关节的缘故。部分病人,膝关节活动时感到弹动并听到弹响声。
根据膝部受过伤及以上表现特点,加上膝关节特殊检查试验阳性,可以初步确定半月板损伤。不过,膝关节结构复杂,引起疼痛、交锁、弹响、无力的伤病,如侧副韧带损伤、游离体、交叉韧带断裂、盘状半月板等较多,可能互相混淆不清。因此,除了常规摄膝关节X光片外,还需要选择其他特殊方法检查。
一种方法是膝关节造影。因为半月板是软骨结构,在常规X光片上是不显影的,可向关节内注入无毒的造影剂或气体,充满半月板以外的间隙,使半月板显示出来,看有没有破坏的迹象。CT或磁共振检查,不需使用造影剂,也没有痛苦,但价格较高。
关节镜检查是在麻醉下,将精致灵巧的关节镜通过很小的切口放入关节内,通过光导纤维,从外面直接看到关节内部的各种病变,同时还可用附设的精细器械进行关节内的手术。关节镜检查优点很多,创伤小,病人痛苦轻,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应用还不够普遍。此外,超声波检查也可以协助诊断。
半月板只有在靠近滑膜的外侧部分有血液供应,大部分部位是无血组织,主要靠关节液维持新陈代谢。由于营养相对不足,一旦损伤,很难自行愈合。服药、打针、贴膏药或理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根治效果。时间长了,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症状更加严重。所以半月板损伤应引起重视,考虑手术治疗。
少数特殊类型的半月板损伤可选择修补手术,绝大部分则行半月板切除。切除损伤了的半月板,膝关节症状可以消除或明显减轻。随着时间推移,原位会长出类似半月板的结构来,虽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但也具有其绝大部分功能。
为了促进恢复,半月板手术前后,应刻苦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将膝盖骨(髌骨)向上提,然后放松,反复用力。或将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复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在脚脖上挂一定重量的沙袋进行练习。经过锻炼的股四头肌强壮有力,有利于保持关节稳定。锻炼应在手术前就开始,手术后第二天继续进行。这时伤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顾虑,如生怕伤口裂开,里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顾虑,忍痛锻炼。手术后两周下地负重,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我膝盖有游离体,还不知道怎麽治啊

8、半月板损伤怎样锻练

手术了吗?没手术就直抬腿联系,防止肌肉萎缩,手术了就参考下面:
一、术后注意事项:(不包括半月板缝合)
1、术后棉花退、石膏包扎制动,用被子或枕头垫高下肢,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以及脚踝,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肿胀,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抬高2~3天,尽量减少患侧足跟低于腹部的时间和次数。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
劲及放松)。可扶拐下床适量活动。小心地面上的水或者物体,注意避免滑倒。
2、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内的出血和肿胀,
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3、主管您的管床医生一般会在手术后3~5天给您伤口换药。
4、术后10天拆线,出院。

二、术后康复训练注意事项:(不包括半月板缝合)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制定,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应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以免造成肿胀。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
6、 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则即刻给予冰敷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术后早期不宜过多行走,否则可能引发肿胀,影响功能康复进程。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三、术后康复计划:(不包括半月板缝合)
一 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1、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
①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
②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③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
所有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厕所等必要活动。
2、术后1天:
①继续以上练习。
②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③开始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
④开始侧抬腿练习。
⑤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如疼痛不明显,可扶单拐、或不用拐。
3、术后3天
开始屈曲练习,方法见备注。以微痛为度,达尽可能大的角度。
4、术后4天:
①继续以上练习。
②开始单腿站立平衡练习,5分钟/次,2-3次/日。
③主动屈膝达70-80度。
5、术后5天:
①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②开始站立位0-45度范围内主动伸屈练习。但不靠墙。30次/组,2-3组/日,练习后肿、痛则冰敷。
6、术后1周:
①主动屈曲大于90°。
②可单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③开始靠墙半蹲练习,2-5分/次,3-5次每日。
二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开始恢复日常活动。
1、术后2周:
①主动屈曲至120—130°.
②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达6分钟)
③关节无明显肿、痛、不稳,可正常步态行走。
④开始指导下各项肌力练习:练习的负荷、角度、次数及时间,根据自身条件而定。一般为30次/组,2-4组/日。
2、术后3周:
①被动屈曲至140°。
②强化肌力练习。
③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逐渐增加范围, 并渐增负荷,30次/组,4组/日。
三 中期:(1月—2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 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1、术后5周:
①主动屈曲达150°,且基本无痛。
②开始患侧单腿45度位半蹲练习。5分/次,4次/日。
③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2、术后6—8周:
①主动屈伸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且无疼痛。
②可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如上下楼、骑自行车、行走5000米以上关节无肿痛。
③开始跪坐练习。
④开始蹬踏练习。
四 后期:(2个月—3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① 开始膝绕环练习。
②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③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④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⑤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 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①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②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③通过测试,患健肌力达健侧85%以上,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备注:
*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任选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
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髌骨松动术(术后1周开始):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
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
3、仰卧垂腿: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顶墙”: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
5、主动屈伸练习:(被动屈曲后进行)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伸直的练习法:
1、主动牵伸:主动牵拉伸直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2、被动压直:足跟下垫起,适当重量的沙袋(或其他替代物)置于膝上方,或者稍弯腰后自己用双手或请他人辅助用双手给予适当压力,下压膝关节上方,维持约5-10分钟。
活动度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则即刻给予冰敷20—3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9、做运动时关节吱吱响是什么原因

一、髋骨关节炎

一旦髋骨受损,平时在做伸屈运动的时候,软骨受到破裂,导致关节接口处出现吱吱响声,尤其是不及时治疗,会越来越严重,关节会变得更加脆弱,髋骨在全身骨骼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关节,影响到整个身体。

二、半月板受到损伤

一些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于劳累,或者是靠体力工作的人来说,经常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关节处就会发出这种声音。半月板组织是人正常,运动的一个主要关节,所以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做治疗,否则严重了还会影响到人们走路运动,甚至生活都会带来影响。

三、膝关节不牢固

膝关节不牢固,多数出现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如果平时关节发出吱吱响声,可能是膝关节不稳引起的,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症状会明显。所以家长一定要留心观察,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应该多给孩子补充钙物质和营养的食材。

四、肩周炎

平时在抬胳膊或者是做耸肩运动的时候,肩部都会出现摩擦,发出咔咔响声。这种情况可能是多发生在体力劳动者或者是爱跳舞的人身上。还是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9)半月板的活动方向扩展资料: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些结构为每一个关节所必备的。

1.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是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每一关节至少包括两个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的称关节头,凹者称关节窝。

2.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像“袖套”把构成关节的各骨连结起来,密闭关节腔。关节囊的松紧和厚薄因关节的不同而异,活动较大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而薄,反之亦然。关节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3.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节运动




与半月板的活动方向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