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膝盖一弯曲 外侧就会凸起软的鼓包,这是什么病
应该是半月板损伤后的积液.
建议你还是治疗或遵医嘱.看一下损伤程度.
有的人轻微,可以不治疗,不影响生活但不能继续从事体育运动了.
有的严重的,会影响的行走及负重的.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图3-131)。内侧半月板呈“C”形,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十字韧带附着点之间,其外缘中部与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形,其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前,其外缘与外侧副韧带不相连,其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为大。半月板可随着膝关节运动而有一定的移动,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半月板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级部分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因此,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一)致伤机理及分型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图3-132),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
2.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3.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4.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5.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7.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总之,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患侧关节间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压能,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分析,多数能作出正确诊断。对严重创伤患者,要注意检查有无合并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对晚期病例,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盘状半月板呈较厚的盘状,易受损伤,常为两侧性。主要症状为关节活动时常发出明显清脆的弹响声。关节活动时外侧半月板处可摸到包块,并有压痛。半月板损伤后粘液性变可产生半月板囊肿,症状与半月板损伤相似,局部有明显包块,伸膝时包块较明显。
(三)治疗
1.急性期 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图3-135)。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2.慢性期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3.关节镜的应用 关节镜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来源:中国骨科网
2、膝关节损伤(半月板与交叉韧带),专业或有经验的,请帮帮忙!
1,半月板损伤,没有绞锁(卡住),可以观察,不必急于手术。
2,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如果全部断裂是必须手术修复的,不全断裂近期制动(4-6周给其愈合的时间),不必手术修复。
3,髌骨内侧支持韧带损伤,(‘转身运球,摔倒在地’引起损伤,导致‘膝盖内侧疼痛,伴有撕裂感,’)。
4,关节内积液是交叉韧带、关节囊损伤渗出,量多可以抽出加压包扎。
5,右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外侧)骨髓挫伤以胫骨为明显 ,含糊报告,必须结合临床,方能确定。骨髓在内不易损伤,属于正常变异,没有临床意义。 (单纯影像学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在医院、在家静养可以,老中医正骨大可不必,他对于关节、骨骼结构不清,好在没有造成更大的损伤,也属万幸。现受伤已有七个半月了,应该注重功能恢复,逐渐加强锻炼(循序渐进),配合熏洗中药有利恢复。每个医生都特别重视损伤当时的治疗,即使小的损伤治疗不当后遗症是很难恢复的。目前你只能坚持锻炼,主动运动,不要寄希望‘正骨’。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
3、如何判断半月板损伤
是否有半月板的损伤要到医院检查的,有时候看是看不出来的。只能通过CT检查或者是核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查清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膝关节不适的话,应先减少膝关节的活动,注意保暖。好好休息,避免劳累吧,这段时间尽量就不要负重活动了,关节也要限制活动,如果自己忍不住,那就局部制动一段时间。如果经过休息一段时间,症状还是很明显,可以试试药物治疗,吃点消炎止痛的药或者通筋活络的药,以及滑膜焱福糠贴都是可以的。
4、膝关节交锁是什么意思?
交锁即关节在屈伸过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碍,但可屈曲,此时半月板嵌顿在关节面之间,不能解脱,摇摆旋转膝关节可使其“解锁”。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交锁阳性,而半月板损伤是交锁常见的原因,另外还有如关节内游离体、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先天发育异常等都可以引起交锁。
需要检查的人群:在行走的情况下膝关节突发剧痛的人群。
(4)做了半月板成形术还是过伸疼扩展资料:
1、半月板损伤
患者多有外伤史,伤后疼痛,膝关节随即肿胀,急性期疼痛定位大多不准确,后期出现特定部位疼痛。损伤后出现关节积液,关节交锁并出现“打软腿”现象,膝关节活动过程中出现弹响,可伴患侧疼痛。
两周后即可见股四头肌萎缩,内侧明显;关节间隙可触及固定局限的压痛点。麦氏征(McMurry'sTest)检查大多数为阳性,可进行定位,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Apply试验可在损伤侧引发疼痛,并可进行半蹲负重情况检查。
有人还进行摇摆试验,即将一手拇指置于损伤侧关节间隙,另一手轻轻左右摇摆小腿,拇指可感觉到半月板于间隙内进出,伴疼痛即为阳性。
膝关节造影也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帮助,可进行损伤定位,在某种情况下仍有人使用,但逐渐为新的检查方法所替代。关节镜检查的确诊率可达90%,同时可进行手术,但对内侧半月板后角观察有一定局限性。MRI检查对关节软组织损伤有相当诊断价值。
2、内侧副韧带损伤
伤后膝关节内侧出现剧烈疼痛,缓解再次加重,出现内侧肿胀,淤血。屈膝30°检查膝关节可及异常关节间隙开口感,内侧副韧带张力减低,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外翻应力下拍片作双侧对照,患肢膝关节内侧间隙加大,超过10°以上,表明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同时考虑前交叉韧带出现损伤。MRI可对其进行较明确的诊断。
3、外侧副韧带损伤
患者多有膝关节内侧外力作用史,伤后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常有腓骨小头骨折。伴其它相邻结构损伤时,出现相应症状。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阳性,外侧副韧带张力降低,可及压痛点及异常开口感。内翻应力下拍片,双侧对比,患侧关节间隙增宽。
4、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多有急性膝关节外伤史,常自觉有撕裂感,膝关节疼痛、不稳,不能重复动作或继续运动。随后关节肿胀,积血,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急性期常常因疼痛剧烈不能配合进行详细检查,麻醉或急性期后可行常规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轴移试验阳性,Jerk试验阳性。也可行垂腿位前抽屉试验以放松肌肉,阳性表明有前交叉韧带损伤。X光平片检查对撕脱骨折有诊断意义,前抽屉试验同时进行双侧对照拍片,出现胫骨前移,表明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比较准确。
5、后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症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似,有明确急性外伤史。检查时后抽屉试验阳性,可同时拍X光片进行诊断。患者仰卧位双足置于检查床,屈膝90°左右,可出现胫骨结节塌陷。
手持患者股骨远端,屈髋屈膝时,胫骨近端后移更为明显,表明后交叉韧带断裂。X光片检查可发现后交叉韧带撕脱骨片。MRI对后交叉韧带诊断比较准确。
5、半月板修复手术,术后如何回复?一般恢复过程是怎样的?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图3-131)。内侧半月板呈 “C”形,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十字韧带附着点之间,其外缘中部与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形,其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前,其外缘与外侧副韧带不相连,其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为大。半月板可随着膝关节运动而有一定的移动,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半月板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级部分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因此,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图3-131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结构
(一)致伤机理及分型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图3-132),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图3-13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各种类型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图3-133)。
图3-133 膝关节半月板压痛点检查法
图3-134 麦氏试验
2.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图3-134)。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3.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4.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5.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7.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总之,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患侧关节间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压能,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分析,多数能作出正确诊断。对严重创伤患者,要注意检查有无合并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对晚期病例,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盘状半月板呈较厚的盘状,易受损伤,常为两侧性。主要症状为关节活动时常发出明显清脆的弹响声。关节活动时外侧半月板处可摸到包块,并有压痛。半月板损伤后粘液性变可产生半月板囊肿,症状与半月板损伤相似,局部有明显包块,伸膝时包块较明显。
(三)治疗
1.急性期 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图3-135)。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图3-135半月板损伤解除“交锁”后,长腿石膏固定
2.慢性期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3.关节镜的应用 关节镜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二、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两侧有内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止于胫骨内髁内侧,外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髁外侧,止于腓骨头。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内外侧副韧带均紧张,维持关节稳定和控制向侧方异常活动;膝关节屈曲时,内外侧副韧带均松弛,关节不稳定,易受损伤。
(一)损伤原因及类型
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图3-136,3-137)。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创伤时,侧副韧带、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可同时损伤(图3-138)。
图3-136 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
图3-137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与手术修复示意图
图3-138 (1)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破裂
(2)切除内侧半月板、修复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膝部伤侧局部剧痛、肿胀、有时有瘀斑,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韧带损伤处压痛明显,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外侧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头处。
侧压试验(分离试验):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伤肢踝部,另一手掌的大鱼际顶住膝上部的内侧或外侧,强力内收或外展小腿,如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外展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外展活动度(图3-139)。反之,如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内收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的内收活动度(图3-140)。
图3-139 侧压试验:内侧副韧带 完全断裂,有异常外展活动度
图3-140 侧压试验:外侧副韧带 完全断裂,有异常内收活动度
X线检查:在局麻下,伸直膝关节,按上述检查方法,强力使膝内收或外展,拍正位X线片,如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三)治疗
1.新鲜侧副韧带损伤
(1)部分断裂 将膝置于150~160°屈曲位,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后可带石膏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2)完全断裂 应急症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图3-137),术后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如合并有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应先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损伤的韧带(图3-138)。
2.陈旧性侧副韧带断裂
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如膝关节很不稳定,可用邻近部位肌腱作韧带重建术。近来有报导用炭素纤维作为重建侧副韧带的材料,取得较满意效果。
三、十字韧带损伤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图3-131),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一)损伤原因及类型
暴力使膝关节过伸或过度外展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如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从后向前撞击胫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韧带断裂。膝关节前脱位常由于过伸引起,必然伤及前十字韧带。如为过度外展引起,可同时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也较常见。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可引起后十字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抽屉试验:屈膝90°,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如前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图3-141)。
图3-141 抽屉试验
(三)治疗
1.新鲜十字韧带断裂
十字韧带断裂,或胫骨棘撕脱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应早期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或将撕脱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图3-142,3-143),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并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图3-142 新鲜前十字韧带断裂缝合法
图3-143 新鲜后十字韧带断裂缝合法
如胫骨棘骨折无移位,可在抽出关节内积血后,用长腿石膏伸膝位固定4~6周,以后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2.陈旧性十字韧带断裂
陈旧性十字韧带断裂,手术效果多不满意,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如很不稳定,可考虑用大腿阔筋膜,或用髌韧带的内侧部分,或用附近的肌腱作韧带重建术。近来有报导用炭素纤维作为十字韧带重建材料,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6、如何判断半月板损伤
1 多数病人有明确外伤病史,膝关节的扭伤多见。
2、多见于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3、受伤后膝关节剧痛,不敢活动,活动时有卡住的感觉,若迅速出现肿胀,并有关节内积血。这时还要注意是否有韧带的损伤。
4、急性期过后转入慢性阶段。此时肿胀减轻,但总感到关节疼痛
,活动时有弹响,有时在活动时突然听到“咔嗒”一声,关节便不能伸直,忍痛挥动几下小腿再听到“咔嗒”声关节又可伸直,此种现象称为关节交锁,交可以偶尔发生也可以频繁发生,频繁地发作交锁影响日常生活与运动。
5、慢性阶段的体征有关节间隙压痛,弹跳、膝关节屈曲挛缩与股内侧肌的微弱,沿着关节间隙触摸,可以检查出压痛点,根据压痛点部位,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前角、体部或后角撕裂,前角的水平状劈裂在屈伸膝关节时可以看到膝眼处在弹跳,膝关节屈曲挛缩侧提示了列的半月板嵌于股骨髁下长期难以解锁,股内此肌的萎缩为废用性,该体征提示膝关节内部结果紊乱。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检查方法来进行初步判断:
1 过伸试验:膝关节完全伸直并轻度过伸时,半月板破裂处受牵拉或挤压而产生剧痛。
2 过屈试验:将膝关节极度屈曲,破裂的后角被卡住而产生剧痛。
3 半月板旋转试验:病人仰卧,患侧髋膝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外间隙处作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后作小腿大幅度环转运动,内旋环转试验外侧半月板,外旋环试验内侧半月板,在维持旋转位置下将膝关节逐渐伸到90度,注意发生响声时的关节角度。若在关节完全屈曲位下触得响声,表示半月板后角损伤,关节伸到90度左右时才发生响声,表示为体部损伤,再在维持旋转位置下逐渐伸直至微屈位(Mouche试验),此时触得响声及表示可能有半月板前角损伤。
4 研磨试验(Apley试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成90度,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外侧半月板损伤,此后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本试验在检查髋关节强直病人的半月板时有一定实用意义。
5 蹲走试验:主要用来检查半月板后角有无损伤,方法如下:嘱病人蹲下走鸭步,并不时变换方向,或左或右,如果病人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除外半月板后角损伤,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部疼痛不适,是为阳性结果,半月板后角破裂病例在蹲走时贪响声是很明显的,本试验仅适用于检查青少年患者,特别使用于大规模体检时检查半月板有无损伤。
必须注意,没有一个试验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唯一依据,应综合临床症状,压痛点,以及各种阳性结果试验,才能作出最后诊断。
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以MRI为主,可以达到90%。X线及CT不能够显示半月板的损伤。
7、半月板关节镜手术风险大吗
我的半月板碎了,上周3刚做完手术,取出了一部分,用关节镜的话效果会好很多,这十天来看起来恢复的也不错,半月板损伤如果不做手术的话,将来对膝关节的危害会很大,做完手术后就意味着今后不能在从事一些剧烈运动,建议你还是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