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手跑步膝盖疼怎么回事?
但经常跑步的人都知道。跑步时间久了,膝盖受伤是在所难免的。跑步后膝盖痛应该怎么缓解?其实用对方法,跑步膝盖疼并不是大问题,很快就能恢复。
热身缓解
另外,跑步之前应该适当热身。活动自己的膝关节。这有助于关节滑液进入关节腔,对膝关节产生润滑作用,降低骨骼和软骨之间的磨损,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跑步过程中,注意跑步姿势,也能有效提高跑步的安全性。正确的跑步姿势是,小步伐,高步频,轻着地,重心和落脚点垂直。
关节滑液中也大量存在,对修复关节软骨很有帮助;而是则能帮助提高膝关节的代谢能力,输送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是氨糖的修复搭档。
缓冲鞋垫缓解
跑步后膝盖痛应该怎么缓解?中老年人跑步膝盖疼,跟膝盖软骨磨损有很大关系。人的膝关节软骨往往使用年限的增加,磨损程度明显。尤其是跑步、上下楼梯等动作还会加速磨损。因此,跑步膝盖疼的中老年人,很多是因为软骨磨损严重,膝关节内的骨头开始“硬碰硬”,没有了缓冲,当然会感到疼痛。因此穿上质量上乘的缓冲鞋垫来缓解比较有效。
跑步后出现膝盖疼痛可能为关节磨损或者韧带拉伤引起。疼痛时需及时休息,避免再次磨损膝盖。若关节处出现肿胀,可在24小时内用冰袋进行消肿以及缓解疼痛。再局部外敷活血化瘀类的药物。
跑步后膝盖疼不能继续跑,最好是停下休息或者减缓速度步行,如果是膝盖受伤了,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跑步后膝盖疼可能是错误的跑姿和不适合的跑鞋导致膝盖受伤。发现膝盖疼应缓慢减速,还要缩短终点与目前位置的的距离。如果是跑步后膝盖疼,就应该休息充分,第二天减少跑步的强度,第二天膝盖仍然痛的话,可以做一些康复训练。
2、膝盖一跑步就痛,正常走路没事
如果患者在跑步的时候会出现膝盖疼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出现了如下的病因。第一,该类患者可能有跑步,而产生了膝关节内部的相应的损伤。比如该类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的半月板、韧带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此后患者就会出现持续加剧的疼痛。第二,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膝关节的过度磨损而产生的。比如患者的跑步姿势不正确,或者是长期过度跑步,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内部出现过度的磨损,像产生了软骨的破坏,此后就会引起膝关节的明显的疼痛。第三,有一部分出现了关节炎的患者也会存在此类症状,比如出现了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跑步出现膝盖疼,如果是平时不疼,只是在跑步之后出现了膝盖疼的症状。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短时间内剧烈的运动,引起膝盖的软组织损伤和韧带劳损有关系。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建议患者近期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还可以每天对膝盖的地方进行热敷,这样可以缓解膝盖的疼痛。还需要提醒的就是,在以后的运动中要注意适量、适度,要循序渐进。
3、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膝盖特别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否改善?
跑步膝盖疼,是因为膝盖在运功的过程中受到了损伤,这个时候应该暂时休息,不要继续坚持跑步了,继续跑只会让膝盖损伤越来越严重。
膝盖损伤恢复比较慢,可以用快走来替代跑步,或者用椭圆机替代跑步机,只要平时锻炼时多注意,是可以恢复好的。
比较胖的人,跑步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很容易造成膝盖损伤,最好是采用快走的方法锻炼身体,等稍微瘦一些了,再跑步。
我个人更喜欢快走,因为跑步比较累,经常跑一会儿歇一会儿,效果反而没那么好。快走坚持的时间可以更长,对于减肥的小伙伴来说,快走是比较合适的锻炼方法。
刚开始跑步时小腿很容易酸痛,坚持跑一个星期之后,这种酸痛感会慢慢消失,但是膝盖酸痛和肌肉酸痛不一样,膝盖如果出现疼痛感,不要觉得坚持跑几天就会改善,只会越跑越痛。
膝盖只要出现酸痛感之后,就停下来休息,不要继续跑步了,换一种锻炼方式,等膝盖恢复之后,再尝试去跑步。
03、半月板受过伤的人,建议不要跑步半月板是膝盖上很重要的一个部位,受伤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严重的话甚至很难恢复。
一般去健身房请私教,教练都会问你的半月板有没有受过伤,只要是半月板受过伤的人,教练都不会让他去跑步机上跑步,只会让他踩椭圆机。
如果膝盖受伤后很痛,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半月板受伤。
跑步时出现膝盖疼的状况,首先检查自己的跑步姿势是不是有问题,以及跑步的强度是否过大,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观察膝盖的疼痛感是否会消失。
参加户外运动时,可以佩戴护膝,保护膝盖,平时注意保暖,不要让膝盖受凉。
只要锻炼方式得当,膝盖是会慢慢恢复好的,不要随便买膏药贴,疼的严重就直接去医院检查。
4、半月板跑步后疼
用髌骨带效果好。也可以换成走路,等半月板没感觉了,再开始跑步。
5、刚开始跑步膝盖就很疼痛,这该怎么办?
刚刚跑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跑步前没有做好热身运动,再就是刚跑步,身体还无法适应,跑步的速度过快,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休息一下,慢慢的适应就可以了。
6、跑步半月板痛是怎么还事
跑步本来就会伤害膝盖的半月板,如果痛的话,就不能再跑步了,应该好好休息,让身体慢慢恢复膝盖了。
7、每次跑步后就膝盖疼不跑的时候就不疼什么原因
跑步后,导致膝盖周围疼痛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跑步膝(根据题主的描述,很可能是这个症状。)、半月板损伤、髌骨损伤、髂胫束综合征(ITBS) 几种。
下面依次介绍。
一、跑步膝
跑步膝,学名髌股疼痛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髌骨内侧疼,或是你能明显感觉到髌骨和股骨接触的时候摩擦的疼,更残忍一点的检测方法是把手按在髌骨上伸膝屈膝的时候疼痛加剧,在上下楼梯的时候疼痛更升级。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髌“股”疼痛综合症而不是髌“骨”疼痛综合症哦!只差一个字但是意思千差万别。髌股疼痛综合症是指来源于髌骨和股骨接触面的疼痛。原因一般是髌骨不合槽或是长期重复的剪切力或是垂直压力作用于膝关节。道理其实很简单,对于髌骨和股骨而言,他们的关系就是股骨给髌骨提供一个运动的轨道,髌骨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运动轨道里面规规矩矩的运动就好了。但是类似于篮球中屈曲膝关节的同时突然变向,或是像下山这种强迫膝关节承重更多的动作,都是在从各个方向强迫的给膝关节外力,不让小小的髌骨在应有的轨道里正常的运动,有时往左歪一点,有时往右歪一点。
而跑步膝就是髌骨承受了太多来自正面的垂直于膝关节的外力,导致髌骨和股骨的接触面过度磨损造成的病变。更严重的是有时长期久坐也会产生疼痛,因为久坐的时候股四头肌向后拉扯髌骨强迫髌骨与股骨接触,产生疼痛。长跑、自行车、篮球运动员都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运动科学界的大拿们都深信不疑治疗跑步膝最有用的方法是锻炼股四头肌,这道理其实很明了,影响髌骨活动的肌肉肌力增加了自然可以分担它的压力减少接触摩擦的机会。但是后来有实验显示,只练臀肌和只练股四头肌相比,只练臀肌的跑步膝患者康复得更快且更持久。(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两部分肌肉都练。)
臀肌的作用在于伸髋(向后方及侧方踢腿),也就是在单腿站立情况下控制骨盆的位置。只有骨盆的位置正确了,整个上半身的重力在落到膝关节时才是正确的符合人体承重最理想状态的,但凡有偏差,都会加重对膝关节的压力。这个道理在之前关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文章中讨论过。也就是说,相较肌力而言,正确的肌力传递对于预防和治疗损伤更重要。即使你短时间提高了肌力,错误的肌力传递和使用依旧不会真正让你痊愈。
所以,治疗跑步膝的各位除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蹲墙根”等锻炼股四头肌的各种方法外,一定要注重练习臀肌。
二、半月板损伤
在膝盖的结构中,半月板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一旦受伤,想要完全恢复十分不易。
半月板是在股骨和胫骨中间,起到缓冲分散压力和为膝关节活动提供润滑作用的软骨垫,分为内侧和外侧两块。
比较常见的额半月板损伤是内侧半月板撕裂。受伤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卡顿,比如不能全蹲,屈曲膝关节的时候会在某一点有明显被卡住的感觉。
因为半月板连接着股骨和胫骨,且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也就是完全锁死的情况下受力是最小的,所以半月板撕裂一般发生在膝关节屈曲时,比如急停变向的瞬间,或是跳起落地的瞬间,当有来自垂直于膝关节内侧的外力作用于屈曲的膝关节时,半月板撕裂的风险最大。
也正是这个原因,足球篮球等需要变速跑和激烈对抗的项目不太适合作为跑者的交叉训练。应该减少进行这些运动的次数,并且做好个人保护措施。
一旦出现半月板损伤,视严重程度不同,可以进行手术或保守治疗。而无论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最终半月板的恢复靠的是人体自身的血供和新陈代谢,所以半月板的损伤非常不容易康复,且不同人差别会很大。最根本的的原因在于它的血供不是由主动脉提供,而是靠外围血管深入到半月板中心,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半月板中心会自然退化为无血管组织,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半月板血供越差,康复难度就越大。
内侧半月板与内侧副韧带是相连接的,同时又因为股骨和胫骨在外侧的骨性突起比较明显,所以内侧半月板又比外侧半月板更容易损伤,且常和内侧副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发生,称为“三联伤”。
对于跑步这项运动来说发生急性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在平时最好尽量避免在不平整的地面跑步,而且一定要加强对于髋膝踝三大下肢关节稳定性的提高,不要造成错误力线的产生。
落地时整个下肢,从踝关节到髋关节的稳定性对于避免半月板受伤都很重要。
三、髌骨损伤
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在膝关节运动,如下蹲、起立和跳跃等动作中起着力量传递和支点的作用。同时,髌骨也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装置之一。这个部位对跑者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在运动中,膝关节经常需要屈伸运动,髌骨关节面就会与股骨关节面长期相互挤压、摩擦。日积月累,就会造成髌骨软骨损伤,如软骨退变、软化、碎裂、关节面不平滑等,引起膝盖疼痛。
有很多人肯定都有过这种困扰,久坐之后突然伸直膝盖的时候会听到嘎嘣一声响,或是手放在膝关节上屈伸膝关节的时候总感觉膝盖里面有涩涩的感觉。偶尔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长期的这种症状恰好是体现了髌骨不合槽的现象。
髌骨在我们膝关节一屈一伸的过程中是在股骨的槽里滑动的,因为它并不是一个100%上下单平面的运动(还有细微的向左右方向的滑动),所以髌骨不能很好的在应有的轨道里活动是非常常见的。
而导致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四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肌力不平衡,比如说,内侧头更紧会把髌骨往膝关节内侧拽,那么在一屈一伸的过程中会使髌骨更倾向往膝关节内侧活动。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不平衡,某一次跑步后不注意牵拉就会形成,而一旦髌骨不合槽,髌骨弹响、疼痛就会出现。
有髌骨弹响的朋友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坐在椅子上脚自然放在地上,你会发现你的髌骨一定不是在膝关节正中的位置,不是更偏左就是更偏右,那么这就表明你的股四头肌肌力不平衡。
明白了髌骨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解决的方法就很显而易见了。就是保证股四头肌内外侧肌力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平时我们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都是更注重对外侧头的锻炼,比如说超过60度的深蹲、蛙泳、包括躺在床上空脚蹬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股四头肌内外侧肌力不平衡的原因,因为外侧头相较内侧头更容易被练到。
四、髂胫束综合征(ITBS)
髂胫束是位于大腿外侧,大致与股骨大转子同一水平位,起自大腿外侧臀部下,止点在膝关节外侧小腿上。身体结构是经过数千年演化而来,在这期间进行着不断的优化,所以存在即合理,人体任何结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髂胫束存在的意义在于减轻身体重量对于膝关节的压力,简单的来说,如果没有髂胫束在大腿外侧拉扯着,那么骨盆以上身体的重量都会毫无保留的通过股骨(大腿)直接向下传递,有了髂胫束,就好像有了一根皮筋在大腿和小腿外侧连接着, 分散了压力,尽最大可能为膝关节减轻负担。
什么是髂胫束综合征(ITBS)?
大部分的跑友在认识髂胫束综合征时对其初始印象便是膝关节外侧疼痛。现在运动医学界对于此现象有大致三种解释。
第一种也是比较经典的解释认为,紧张的髂胫束在膝关节做伸膝屈膝的动作中不断的摩擦股骨外上髁,将髂胫束综合症的疼痛原因解释为过度摩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也经常将髂胫束综合征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症的原因。提出此观点的学者指出,膝关节在屈曲30度时有一个impingement zone(影响区),大约就是在整个步态周期的初始时候,也就是说膝关节在屈曲30度左右时,髂胫束刚好摩擦过股骨外上髁,是整个步态过程中最疼的一个点。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通常在刚迈步时疼痛最明显,也可以解释那些跑上坡路、下坡路和减慢速度的跑友会感到疼痛更明显,因为坡道会迫使人减速且缩小步伐,让膝关节更长时间处在impingement zone中。
有学者认为,髂胫束自身的张力决定了其不可能在股骨外侧髁处发生摩擦,于是有了
第二种解释:髂胫束综合征更倾向于一种压迫综合征而不是摩擦综合症。有的案例中髂胫束和股骨外侧髁之间的结构进行的检查表现出的高度充血化的脂肪组织可以支持此观点。
第三种解释是有学者认为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侧髁之间的滑囊发炎从而产生疼痛,在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的MRI结果中,此处的滑囊经常处于“高危”状态。有髂胫束综合症患者在做过滑囊摘除术之后疼痛明显减轻,该说法的支持者也经常将此现象当做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