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鲜皮的功效是什么?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祛风燥湿、清热利湿、清肺止咳之功、解热的作用。
1、清热解毒
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白癣皮的性味寒,具有可以很好的清热解毒,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热性疾病来说有很好的调理的作用。
2、祛风燥湿
白鲜皮具有祛风燥湿作用,白鲜皮入肠经,也能入肺经,身体有风湿火是燥热等不适可以用白癣皮来祛风燥湿。白鲜皮可以有祛风湿的作用,对于出现的风湿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而且也可以有调理体质的作用。
3、清热利湿
白鲜皮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养生得先排湿,白癣皮的性味寒,身体的湿热可以用白鲜皮来调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效果。
(1)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扩展资料:
白鲜皮的种植技术
1、播种: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
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
2、移栽:白鲜皮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
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2、问一下草药白鲜皮有什么功效呀?
白鲜皮是一位中药。首载于18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作用: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还可用于黄疸,及因湿热引起的肌肉、关节红肿热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品有抑制多种制病真菌的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癣症。还有研究表明,本品可以抑制黑色素细胞生长,有一定社斑作用。
3、白藓皮有什么作用?
白藓皮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功效。白藓皮呈卷筒状,表面类白有侧根,断面层状小白晶,可清热解毒祛风湿。
4、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苦参,马鞭草
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研究,该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5、白鲜皮的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6、请问“白鲜皮”的药性。。。
白鲜皮的功效介绍】:
白鲜皮 (《药性论》)
【异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植物形态】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雀儿椒(《日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
根木质化,数条丛生,外皮淡黄白色。
茎直立,高50~65厘米。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叶柄;叶轴有狭翼,小叶通常9~11片,无柄,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边缘具细锯齿,表面密布腺点,叶两面沿脉有柔毛,尤以背面较多,至果期脱落,近光滑。
总状花序;花轴及花梗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梗基部有线状苞片1枚;花淡红色而有紫红色线条;萼片5,长约花瓣的1/5;花瓣5,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5室。
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
种子2~3枚,黑色,近圆形。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生于山坡及丛林中。
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采集】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
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简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
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
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
气膻,味微苦。
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狭叶白鲜的根皮作白鲜入药。
【化学成分】根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
尚含菜油甾醇、茵芋碱、γ-崖椒碱、白鲜明碱。
地上部分含有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
《得配本草》:酒拌炒。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③《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用主治-白鲜皮的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
【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选方】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
上六味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
(《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②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
水二钟煎服,日二服。
(《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③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
(《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
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
(《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7、白鲜皮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苦,寒。入脾、胃、膀胱经。
【功效主治】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尿赤,常配伍茵陈等;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防己、薏苡仁同用,李时珍认为本品“为诸黄风痹之要药”。
2.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肌肤溃烂,常配伍银花、苦参、连翘、防风等;用于湿疹作痒,常配伍银花、黄芩、黄柏、苦参等;用于风疹疥癣,常配伍地肤子、苦参等;用于湿热下注,阴部肿痒,带下赤白,宜与苦参、黄柏、地肤子、川椒、白矾等合用,水煎洗患处。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禁忌】下焦虚寒者忌用。
【按语】白鲜皮味苦性寒,入血善行,长于祛除蕴于肌肉血脉之湿热及下焦湿热。本品又能走肌肉,入血脉,利关节,并兼利小便,使湿热自小便而解。
【类药鉴别】白鲜皮与苦参均能祛除皮肤、下焦湿热,兼利小便,常用治湿疹、湿疮、黄疸、带下等证,所不同点为:苦参兼有祛风杀虫之功,治疗皮肤瘙痒、阴道瘙痒、妇女带下证效佳;而白鲜皮兼有入肌肉,通血脉,利关节之作用,兼可用治风痹与湿痹兼有热象之证。
8、白鲜皮,黄柏,苦参,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9、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白癣皮性味寒,味道苦咸,入肺、脾、小肠、膀胱四经。中医主要用白癣皮来帮助人们清热,以及解决因为身体热气导致的其他的并发症,如果你是热性体质可以用白癣皮来帮忙调节身体哦。 1、清肺止咳:秋天的时候人们一不小心就会有内热感冒的情况,还可能会伴随这痰多咳嗽,鼻子干燥,干渴的情况,这时候可以用白癣皮来帮忙哦。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症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鲜皮苦、寒,入肺经,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消。 2、清热利湿,白癣皮的性味寒,身体湿热的人可以用白癣皮来治愈身体的疾病,其实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经常喝冷饮,吃生冷的瓜果,这时候身体就会积攒很多的湿气了,湿气如果没有排除身体是很难好的,想要养生最好是先排湿气会比较好。 3、祛风燥湿,如果身体有风湿火是燥热的话,如果用点白癣皮的话,可以入肠经,也能入肺经,这样固然是有祛风燥湿的作用了。 4、清热解毒,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如果女人阴部肿痛的话,白癣皮也是有治愈效果的。 用白癣皮可以制作很多的疾病药膳,但是体寒或是体虚的人最好是不要用白癣皮会比较好,用白癣皮减税的时候最好是用6-15g左右,如果外用的话,也是可以的。 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其实主要是针对一些身体内热情况的,生活中有些人就总是会出现上火或是内热的情况的,所以可以用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来帮忙哦。 推荐阅读:中药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知多少 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都是什么
10、白鲜皮的形态与作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