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疾病百事通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布时间:2021-07-28 01:02:08

1、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ITP 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出血征象,血小板数减少、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有质与量的变化及抗血小板抗体等。1986 年12 月,在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上提出以下ITP 的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血小板数小于100×109/L;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下列五点中具备任何一点:泼尼松(强的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 增多、切脾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可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老年人ITP 应与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如药物、感染等原因;若伴脾脏肿大,应警惕可能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国内诊断标准(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1986 年):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以下五项中至少一项。

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②脾切除治疗有效。

③ PAIgG 增多。

④ PAC3 增多。

⑤血小板寿命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前提是确诊抄是特发性血小袭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其次是免疫抑制剂,也可以辅以中成药。
患者紫癜增多,需考虑是血小板降低,建议到医院查个血常规看看血小板数值,如果低于20G/L,又有出血表现,可为血小板降低急症!需紧急处理,首选输血小板、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如果血小板在50G/L以上,且出血征不重,则可以不予特殊药物(副反应较大的药物)治疗,可考虑中成药(或食补)。
近二天小腿肿,前臂肿,则需考虑心功能欠佳、白蛋白降低等,建议查个肝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看看。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叫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由于我们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抗体,导致正常的血小板受破坏而引起的疾病,针对这样一组疾病,症状可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重要脏器出血的风险,这时候常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比如地塞米松和强的松来治疗,在两到三周之后,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好转,提示治疗是有效,但是针对激素无效的患者,可以应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需要加用这个输入血小板预防大出血,可以输入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的治疗,早期患者死亡风险还是比较高。

4、请问专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严重吗.

这是一个良性病,只要没有较严重出血症状,血小板在3万以上,就没有问题,不用治疗,注意观察就可以。有一个公益性的血小板减少病友之家网站,里面有很多的病例,你可以去看看,多了解一下。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6/100万),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常见的致死病因。西医治疗以激素、免疫抑制药为主,效果不稳定,病情易反复,中医药在这种疾病治疗中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凉血止血药物的应用。本病为良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恰当治疗可获痊愈。极少数患者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个不好说,你出院了就,注意感冒,加强营养,锻炼身体,这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必要因素。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起病:急性型大多在起病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什么我就没有希望了

朋友您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ITP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无差别。ITP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持续性(持续时间在3~12个月)及慢性(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2个月)。成人典型病例一般隐匿起病病,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史,病程多为慢性过程。儿童ITP一般为自限性,约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目前认为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通常在感染后2~21天发病。育龄期女性慢性ITP发病高于男性,妊娠期容易复发,提示雌激素可能参与ITP的发病。一般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紫癜及淤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远端。ITP患者的出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在20~50×10/L之间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少数为自发性出血,如淤斑、淤点等,血小板数小于20×10/L,有严重出血的危险,血小板数小于10×10/L,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查体通常无脾大,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大,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急性ITP在发病前1~3周可有呼吸道感染史,少数发生在预防接种后。起病急,少数表现为暴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淤斑。皮肤淤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齿龈,口腔可有血疱。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不到1%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如患者头痛、呕吐,则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少数迁延不愈转为慢性。1.血常规血常规示只有血小板减少而其他各系血细胞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由于失血导致缺铁,可伴有贫血。单纯ITP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2.外周血涂片需排除由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聚而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出现破碎红细胞应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征。出现的巨血小板或微小血小板需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3.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有时正常,较为突出的改变是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胞质中颗粒较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4.艾滋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对考虑ITP的成人患者均应进行HIV和HCV检查,HIV及HCV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有时很难与原发性ITP患者相鉴别。5.免疫球蛋白定量多测定血清IgG、IgA、IgM水平。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常提示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或选择性IgA缺陷症。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其诊断要点如下:①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②脾一般不大;③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④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由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部分也属于免疫性,与ITP较难鉴别,应仔细询问服药史;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本病相似,应调查家族史,必要时检查其他家庭成员加以区别;结缔组织病早期的表现可能仅有血小板减少,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伴有血栓形成者注意抗心磷脂综合征,应询问流产史及检测抗磷脂抗体加以鉴别;伴有溶血性贫血者应考虑Evans综合征;此外尚需与脾功能亢进、血栓性微血管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ITP的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10/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ITP的初始治疗(1)糖皮质激素。(2)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2.ITP的二线治疗(1)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骁悉等。(2)脾切除术。儿童ITP属良性疾病,少数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死亡率不到1%。成人ITP自发缓解者很少,约1/3的患者对激素及脾切除无效,这些患者常常迁延不愈,约5%的患者可死于颅内出血。很高兴为您服务,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你是因为吃药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还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情况下,而诊断为特发血小板减少症,如果血常规白细胞正常,骨髓穿刺报告正常骨髓象的话一般不会是白血病,要吃些升血小板的激素药,建议到医院正规检查一遍放心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如何治疗?

你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成熟障碍。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故又称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西医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虽然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是对身体肝肾的损伤比较大,而且容易反复,中药对身体无副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起到治疗的作用,建议你们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