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硝咪唑属于咪唑类药物吗
联苯苄唑乳膏的主要成份是联苯苄唑,貌似不在咪挫类药物范围内。
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有四类:
2、咪唑类离子液体毒性大吗?
一般的咪唑类卤代型离子液体是低熔点固体至粘稠液体(链长超过4基本就是液体了)。那玩意还非常容易吸潮(卤代型易吸潮,BF4或者PF6离子型的难溶于水)。
3、咪唑类离子液体合成
你没说阴离子是什么。
我用过的方法:【bmim】Br的合成:在装有回流管、滴液漏斗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甲基咪唑,将稍微过量的溴丁烷慢慢加入不断搅拌的N-甲基咪唑中,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直到140℃加完,然后保持在70-80℃很多天,停止加热,冷却,先倾出过量的溴丁烷,再真空抽去剩下的溴丁烷便得到溴化3-甲基-1-丁基咪唑初产品,再重结晶即可。
我发现时间越久产率越高。我做的HMIMCl反应5天可以达到50%多的产率。EMIMBr 应该容易反应很多。但方法类似。
4、什么是咪唑类的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是由阴阳离子组成,其中阳离子有几种类型,主要部分是咪唑环的则称为咪唑类离子液体,如图为1,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侧链可以是不同碳链的,也可以是1,2,3三取代的,这些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都称为咪唑类离子液体
5、苯并咪唑类都包括哪些杀菌剂?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苯并咪唑类在杀菌剂中占有重要位置,包括品种有多菌灵、丙硫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麦穗宁等。近年来还开发了多菌灵的酸盐,如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多菌灵水杨酸盐(增效多菌灵)、多菌磺酸盐(溶菌灵)。硫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在化学结构上属取代苯类,但因其施用于植物体后转化成多菌灵起杀菌作用,故也将此两药剂归纳入苯并咪唑之中。
苯菌灵施于植物体后也可转化成多菌灵,同时还产生另一种杀菌物质异氰酸丁酯,另外·苯菌灵的亲油性比多菌灵强,更容易渗入植物体内,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苯菌灵的防病效果往往是高于多菌灵。但苯菌灵价格高于多菌灵,因而国内大量生产和使用的仍是多菌灵。
噻菌灵、麦穗宁施用于植物后,不转化成多菌灵,故其杀菌作用不属于多菌灵类。
丙硫多菌灵原为医用药,由贵州道元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开发成用于农业的杀菌剂,又名施宝灵。
上述杀菌剂品种有许多共同特点,在此集中介绍,在具体品种中就不再重复。
(1)广谱这些品种的杀菌谱超过其他类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三大类中的许多属、种,且多是植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因而适用于多种经济作物,禾谷类、果树、蔬菜、园林植物、花卉等。
(2)内吸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不能向基部运转,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3)使用方法多样,可田问喷雾、拌种、加工成种衣剂、浸秧苗等。
(4)价格优势大,农民易接受。
(5)抗药风险在内吸杀菌中不算严重。但多菌灵、苯菌灵能诱发某些病原菌产生抗性,且同类品种间有正交互抗性,应注意与其他类型杀菌剂混用或轮换使用,也已加工成多种混剂可以选用,不在同一种作物的一个生育期内连续单用。
6、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是否属于抗生素?
抗真菌药并不一定是抗生素来的.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B等。灰黄霉素只对皮肤癣菌病有效,主要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甲癣等,口服时,20~30天为一个疗程,需合并外用治癣药物。长期使用有少数浅部真菌产生耐药菌株,可换用酮康唑。制霉菌素治疗胃肠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药。二性霉素B主要治疗深部真菌病,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结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将此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②合成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静脉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时主要治疗皮肤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口服和静脉滴注主要治疗深部和浅部的真菌病。
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肝功能,长期使用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停药可愈。5-氟胞嘧啶从尿中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肾功能差者应禁用或慎用。二性霉素B可损伤肾脏,并引起血钾降低,有人有发冷、发热反应,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可与二性霉素B合并使用,二药有协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与酮康唑合并使用。二性霉素B不能与酮康唑合用,因二药有相互干扰的作用。
临床试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谱广,毒性小 ,优于酮康唑,治疗曲霉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等,均有较好疗效。供外用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
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
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
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结构复杂,按结构特征难以归类,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的还有联苯苄唑、氟康唑、环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7、肖基咪唑类的药物有哪些?
硝基咪唑类有机copy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包括甲硝唑、二甲硝咪唑、异丙硝唑、塞可硝唑、奥硝唑、替硝唑和洛硝哒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尤其是具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原虫活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8、怎么证明是咪唑类固化剂环氧树脂
一、环氧树脂不固化或者固化慢主要是固化剂选择不正确或者是配比不合理所致。
二、环氧树脂固化剂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1、 脂肪族胺类:主要品种有乙二胺、二乙烯(撑)三胺、多乙烯(撑)多胺等。
其特点是,室温下固化,固化速度快,黏度耐高温漆低,易于和其他树脂混用,操作方便。
涂膜具有较高的耐溶剂性能。
但毒性较大,固化时放热量大,使用期限短,固化受温度、湿度条件的限制,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漆膜泛白。
产生桔皮、缩孔等弊病,固化后漆膜耐热性、机械强度较差。
2、 芳香族胺类:主要为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等。
其特点是,需在加热条件下固化,与树脂混合不便,固化物的耐热、耐蚀性能较为突出。
其主要用于加热固化工艺,也可用于作改性胺固化剂的原料。
3、 胺改性固化剂:主要有胺加成固化剂(如
590、593固化剂)、T31固化剂、酚氨基醇固化剂。
这主要针对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存在的毒性等问题,通过加成反应或缩合反应对原有胺固化剂进行改进,其特点为挥发性大大降低,称为低毒或无毒固化剂,客服了泛白的缺点,不需诱导期。
4、 聚酰胺固化剂:其固化过程是通过聚酰胺末端的伯、仲胺上的氢(不是通过酰胺基上的氢)与环氧基反应,由于两端氨基的分子间距较大,固化后的密度小,因此固化后的涂膜有优良的韧性;
而且由于聚酰胺固化剂的用量要求不严格,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聚酰胺的用量来调节韧性。
5、 酸酐固化体系:酸酐与环氧树脂的固化是与羟基进行反应,反应很慢,往往需高温固化,甚至在200℃下进行,若在酸或碱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很快。
其涂膜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但固化后漆膜含有酯键,易受碱的侵蚀。
该体系常用作环氧粉末涂料、卷材涂料的固化剂,并配以咪唑类固化剂。
6、 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多异氰酸酯可同环氧树脂链上的羟基起反应。
优于环氧链上的羟基数目随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多,因此异氰酸酯适合于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环氧树脂溶液(约30%的环氧树脂含量)起固化反应,固化物有良好的耐酸性。
异氰酸酯同环氧树脂中羟基的反应活性高,可在低温下进行,特别适用于零度以下的固化。
9、请问硝基咪唑类中那个作用最强
奥硝唑
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只针对厌氧菌感染,以及原虫、滴虫感染等。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过去这类感染一直使用甲硝唑、替硝唑防治。奥硝唑引入临床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方便使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
10、咪唑类药的分类
1.克霉唑(clotrimazole)对大多数真菌具有抗菌作用,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霉素B。口服吸收差,一次服3g的血药峰浓度仅1.29mg/L,t1/2为3.5~5.5小时。连续给药由于肝药酶诱导作用可使血药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多见,目前仅局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或皮肤粘膜的念珠菌感染。
2.咪康唑(miconazole)抗菌谱和抗菌力与克霉唑基本相同。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约25%~30%,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t1/2约24小时。静脉给药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病。在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时,作为替代药。局部用药治疗皮肤粘膜真菌感染,疗效优于克霉唑和制霉菌素。静脉给药可致血栓静脉炎,此外,还有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临床应用的具体剂量应随病原真菌而异。
3.酮康唑(ketoconazole)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和表浅癣菌有强大抗菌力。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80%以上,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血浆t1/2为7~8小时。口服治疗多种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至少相当于或优于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和咪康唑。酮康唑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吸收,因此不能与抗酸药、胆碱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同服,必要时至少相隔2小时。老年人胃酸缺乏,应将药片溶于4ml的稀盐酸中服下。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清转氨酶升同,偶有严重肝毒性及过敏反应等。
4.氟康唑(fluconazole)广谱抗真菌药,抗菌谱与酮康唑相近似,体外抗真菌作用不及酮康唑,但其体内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强10-20倍。口服吸收后,生物利用度达90%,口服150mg于1.5~2.0小时达峰浓度3.8mg/L,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分布广,可渗入脑脊液,体内代谢甚少,约63%以原形由尿排出,血浆t1/2约30小时。本品可供口服及注射用。主要用于念珠菌病与隐球菌病。不良反应在本类药中最低,有轻度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头痛、头晕、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