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疾病百事通 >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布时间:2021-04-14 10:27:46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期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包括: 1、急性型: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口腔黏膜、鼻腔、牙龈出血,少数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血尿,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 2、慢性型:如血小板减少程度较低,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女性可以表现为月经量增多。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中血小板数绝对减少引起的病。急性期部分病人发病前曾有感染和服药史,突然起病,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和黏膜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以后成为针尖样大小的瘀点或成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肿,有些患者有内脏或颅内出血,肝、脾、淋巴结很少有肿大。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可有轻度的增高。少数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转为慢性。慢性期起病缓慢,以反复发作性紫癜和其他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特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可见贫血、低热、神疲乏力、头昏、失眠、脾肿大等。

饮食禁食油腻厚味辛辣食物,如肥猪肉、辣椒、胡椒、油炸蚕豆、油条、油炸饼等。禁食刺激的食物,如咖啡、咖喱、浓茶。宜戒烟禁酒,尤其是烈酒。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主食,如软饭、馒头、细面、粥等。副食,如猪瘦肉、猪肝、羊肉、羊肝等。多食新鲜的含有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雪梨、葡萄干、橙、青菜、黄瓜、西瓜等。宜吃生花生:每日吃120~180克衣农花生米,或花生米衣30克,红枣10枚,水煎,每日1次。

3、小孩得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如何护理?

一、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二、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
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
三、
如有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齿龈及舌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四、
春、夏之际易发本病谨防感冒。
因此在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发作。

4、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复发么?

不能说一定会排除复发的可能性,所以才会要求你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旦有变化可及时发现。

强的松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回家后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千万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复查血常规后医生会根据结果酌情减量。只要一直严格遵守规律服药,应该会好很多,待血小板数量稳定后,可改为两周复查或每月复查。

另外,可考虑食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帮助维持血小板的稳定。

5、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治疗为制止出血,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提高血小板数量。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不良反应较多)。出血严重者注意休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6、什么是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型常多见于儿童,病程一般在半年以内,多数病人在发病前1~3周可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病史,起病多急骤,发热,皮肤粘膜出血较严重,皮肤可见多量的淤点及淤斑,偶见皮下血肿,通常于四肢出现紫癜,以下肢为著。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粘膜血泡、结膜下与眼底出血、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及血尿等。少数病人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与瘫痪等颅内出血症候,应急救处理。血小板数一般在20*109/升以下。多数病人临床经过为自限性,多于一周至四个月症状消退,自然痊愈。少数病人病程较长,可转为慢性。

7、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病严重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好,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甚至新研发出来的口服药物艾曲波帕进行治疗。但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反复,即有的患者治好了以后,可能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又出现复发,出现血小板下降,这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特征。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同样可以重复使用以上治疗方法,以达到血小板增高的目的。

8、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险么?如何治疗效果好?

急性型起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伴发热、畏寒、怕冷,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全身瘀点或瘀斑,密集色红,以四肢及易于碰撞部位多见,严重者可融合成片甚或形成血肿,鼻、齿龈出血也较为常见,还可伴有胃肠道、泌尿系出血等,颅内、脊髓及脑膜出血较少见,但如见有口腔、舌大片紫斑或血疱,又伴见头痛或呕吐,往往为颅内出血先兆,
要特别警惕。一般出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成正比。其病程多为4-6周,最长半年可自愈。本病肝及淋巴结一般不肿大,10%-20%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颅内出血时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是中医有办法,中药养血润脾汤则是根据病因进行辨证施治,避免强制升血补血,更避免了激素治疗对身体的伤害,疗效很显著。

9、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可能复发,严重时,并发脑出血,可致死。
参考资料: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症状
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检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
三、免疫学检查。
四、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块收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弱,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测定,其寿命缩短。
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剂。
五、免疫球蛋白。
六、达那唑。
七、输注血小板。
八、血浆置换。
九、促血小板生成药。
十、中医中药。
参考文献:转自搜狐健康

与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