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疾病百事通 > 多重人格症状

多重人格症状

发布时间:2021-02-25 06:59:18

1、多重人格症的症状是怎样的?

人格分裂 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多重人格症 (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 症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症状体症 1.意识恍惚及意识朦胧状态; 2.感知迟钝、运动减少,呆滞; 3.情感淡漠、心境抑郁; 4.睡眠障碍、类似痴呆样表现; 5.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悸、多汗、潮红。 6.有轻度的自残厌世现象,貌似以一种很成熟的心态看待事物,其实什么也不知道 治疗方法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者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者当中任何一个人格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麻烦采纳,谢谢!

2、多重人格的特征?

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达到17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我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解决或控制办法:1、减轻或缓解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压力,改善生存条件。从本质上说,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 2、由于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3、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4、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与友善的人建立友谊。 5、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很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障碍,严重的导致多重人格症。 有各种见解,众说纷纭,但是绝对不是精神分裂什么的病 个人认为是好的,能让你更精明,认识事物能更完整,让你更潇洒跟智慧,让你能够感受到无比的强大,但是要正确利用到社交和生活之中,你就成为完整的人了~!!! 以下是各种说法 ---------------------------------------------------------------- 首先我们要明确双重性格的定义.在医学上讲,双重人格的解释是: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双重性格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部2004年的统计结果中,百分之三的人明显感到有双重性格,其中百分之十三的人感觉双重人格对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双重人格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说,患者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有两套思路在运转,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对于结果的选择也有不利影响:患者可能不能选择或左右不定,引发焦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下面介绍一下日常要注意的问题. 1.工作/学习不可以过度劳累,尤其是有些学生在自己身体十分疲劳的情况下还要硬撑,只能让自己更加劳累,在休息与继续的选择上会产生分歧,进而导致双重性格的发生. 2.对于历史性(已成定局的)的问题不要在多加思考了.通常来说,双重性格的患者都是比较喜欢钻牛角尖的,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却会让患者更加痛苦. 3.认清自己的位置.双重人格同精神分裂有本质上的不同.千万不要混淆!双重人格在经过仔细的心理治疗后绝对可以康复且在家即可,但精神分裂的治疗则必须在医院进行. 很多人都把自己说成是双重性格,因为他们很矛盾。这种矛盾深入骨髓。他们想活回简单的儿时,但是总也做不到,哪怕只有几步之遥。但他们的性格冲突绝对没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学界定的程度,那同样很难。 人生来就是叛逆的,就是自由的。但是人们是不能容忍这些自由的。这么多亚当和夏娃随意追逐,那还不乱了套?他们必须有秩序,最好是排着队,唱着同一首歌。这些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有很多名字:法律——文化——意识形态。越来越叫人不好捉摸。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年书?很重要的是练就大家都一样的文化习性。而不是为了个性。 很多时候个性是不被阳光所允许的,他们只有寄情月光,月光很轻柔,很宽容。我们喜欢阳光,也喜欢月光,月光似乎是更多地属于自己的。 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月光,我们在徘徊中找到平衡回答完毕

3、多重人格交替的时候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

患者来突然丧失自己往事的全自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多重人格的各种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4、多重人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之前已发生过的事情。 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 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在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他”、“她”或“它”),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函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环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即想象中游戏的伙伴)。 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这引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为了保持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并且就得不可渗透。慢慢地,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不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吉娜·里纳尔迪 (假名,1934-) 1965年这名片有成就的作家因反复发作间歇性记忆消失、梦游和行为怪癖而到罗伯特·琼斯医生处接受治疗。琼斯发现她是个脾气粗暴,无同情心的年轻女子。她容易生气,容易发怒,且很多疑。在几个月的治疗中,吉娜开始提到自己曾经是个叫玛丽·森夏因的女子,这第二个人格显然表现出她童年的性格。在她身上这两种人格就像是拉锯战一样地竞相表现自己。1966年12月初,吉娜告诉琼斯玛丽·森夏因打算在12月31日自杀。可后来她未这样做。当1967年1月琼斯医生遇到吉娜时,他发现第三个叫尹芙琳的人格出现了。虽然一开始尹芙琳表现出一个十分浅薄和毫无感情的人格,但经治疗,她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到1967年5月,病人的情况大为好转,医生便停止了治疗。现在她嫁给了一个内科医生,过着正常的生活,彻底摆脱了以前的疾病。

5、有多重人格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

有多重人格的人常有失忆症的现象,受暗示倾向很高,很容易被催眠。

6、人格分裂和多重人格是什么症状

人格分裂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精神分裂。

如果是精神分裂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受了刺激之后反常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常常会出现幻觉,没有自知力,情绪反应与正常人不同,普通人认为悲伤,人格分裂者却大笑。会有思维破裂即上下句无关联、思维散漫即说话无逻辑等特点,有时还会出现被害妄想即认为有人要伤害自己、关系妄想即认为认为周围的事情都与自己有关等,症状和种类非常多。

如果你说的人格分裂不是精神分裂,书本上没有看到人格分裂这样的说法。在人格障碍中有种叫做分裂样人格,特征症状为
(1)既不想要,也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包括作为家庭一员
(2)常常独自活动
(3)很少有兴趣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4)很少对娱乐活动感兴趣
(5)除了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或知心朋友
(6)对表扬和批评无所谓
(7)情绪情感淡漠

多重人格是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人格。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如果想要具体了解,可以观看《三面夏娃》这个电影。讲述的主角就是有三重人格的情况。

但是在认识各种心理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怀疑自己是否不正常,就像学医学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得了书上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医学生综合征"。在没有对情况深入整体的了解,也没有临床实践经验时,依据个别现象下结论,通常是不正确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7、双重人格有哪些症状?

1、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回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答的观察方法、联系及想法) 。

2、至少其中的两种身份或人格周期性的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3、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4、这种症状并不是由某种物质的直接生理作用(如酒精中毒时突然发昏及混乱行为)或者是由一般性躯体疾病引起的(如复杂性部分癫痫发作)。

(7)多重人格症状扩展资料:

双重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创伤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受虐)、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逐渐积累的不良环境、分离性素质(包括无法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某些遗传因素)、缺乏外部支持等。此外,DID患者易被催眠的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关,也被认为是所有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包括DID)的患病因素之一。

8、多重人格症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多重人格这种症状,真的非常可怕。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专的女性病例属,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与多重人格症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