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已经手术切除,现在又复发该怎么办?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二、临床表现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发作时阵发性上腹部疼痛,寒颤,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Charcot三联征),是结石阻塞胆总管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由于胆汁滞留,胆总管扩张,加之胆囊的收缩,胆总管的蠕动,可使结石移位或排除。一旦梗阻解除,胆汁流通,症状得以缓解。但如胆道感染严重,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近半数病人很快出现烦燥,谵语或嗜睡,昏迷以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日内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
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病例应考虑胆总管结石诊断,同时应排除是否由恶性肿瘤或良性狭窄引起的可能.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准确疑诊,但在决定治疗前一定要确诊.肝功能检查显示阻塞(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常伴有症状.腹痛,黄疸,寒战和高热(Charcot三联症)提示胆管炎,需急诊处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CT和超声波检查都可为诊断提供不同程度详细准确的资料.检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医生的技能和医院的设备以及各人对某一技术的提倡程度。超声波和CT检查能可靠地发现阻塞所致的胆管扩张。
依据病史,体检和简单的实验室检查往往可作出肝外阻塞的初步诊断,并可指导下一步检查方案的确定.在可能发生肝外阻塞的患者,决定手术或内镜治疗前必须进行直接胆管造影,了解胆管系统的状况.当临床表现还不明显时,可先进行超声波检查。
四、治疗
胆总管结石虽然比胆囊结石少见,但也是肝外阻塞性黄疸,严重或致命性感染(如胆管炎),胰腺炎或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阻塞的胆管很快就出现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由此造成的胆管炎是菌血症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源灶,应早期进行手术或内镜下胆道减压术。
尽管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但结石是该病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现,就必须清除.对合并有胆管炎的患者在手术或内镜下清除结石前,需进行抗生素治疗。
内镜逆行括约肌切开术(ERS)是ERCP在治疗方面的应用.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电热烧灼法将软组织,乳头括约肌纤维和十二指肠壁内胆管切开,使结石排入十二指肠,其有效率为90%.ERS引起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1.0%和3%~7%,比手术治疗时低.ERS的急性并发症有出血,胰腺炎,穿孔和胆管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主要有胆管狭窄,胆管开放后复发结石等。
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老年及已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如条件许可,ERS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当这些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或胆结石性胰腺炎时,内镜下胆管减压能起到和外科手术减压同样的效果.在结石阻塞胆管而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最佳的方法是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如果病人年龄不到60岁,或原有胆囊炎病史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对大多数从没有过急性胆囊炎病史的患者,手术可延期进行.术后每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
2、胆囊切除,亲身经历过的请进!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胆囊”手术切除的问题。
胆囊是人身体里储存胆汁的场所,不断地将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起来,并加以浓缩,在进食的时候,胆囊通过自身的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
如果胆囊因诸如胆囊炎、结石、息肉、胆囊癌等种种原因不得不被切除时,人们将面对因胆汁得不到调控而引起的生理状态的改变。
这时,胆汁将持续进入十二指肠,而在人们进食时却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胆汁来帮助消化,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如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
1)手术指症
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认为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术,只需观察和随诊。
但有下列情况时应该考虑手术:
1. 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
2. 结石直径超过2--3厘米。
3. 合并瓷化胆囊。
4. 合并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经控制时。
5. 有心肺功能障碍者。
因后两种情况,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施行急诊手术时,危险性远较择期性手术大。
……
4)并发病症
大致上手术后的并发症可分为内科性及外科性两大类。
1. 内科
内科性并发症的发生与一般剖腹手术无多大差别,然而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及伤口细小,呼吸道的扩张不足情况较少发生。
此外,泌尿道感染、静脉炎等情况亦甚少见。
2. 外科
外科并发症常见的有:
① 胆汁泄漏;② 胆管阻塞;③ 残存总胆管结石;④ 伤口感染;⑤ 肩部酸痛;⑥ 腹腔积液;⑦ 腹腔出血。
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不高,约在0--3%,大都可以在医护人员细心照护下治愈。
……
6)饮食护理
1. 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
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 在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有人认为,“病灶”除去后,就可以改变过去的低脂肪饮食了,这是错误的。
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
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3. 逐渐加强营养。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应追求清淡,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经过数周的适应代偿后,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代替了胆囊贮存胆汁的功能。
如消化功能无异常,即可食用普通饮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吃一些含蛋白质质量较高的食物。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品,如能饮一杯牛奶更好。
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者,可多吃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及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
此外,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4. 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应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每天以4餐为好,少吃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手术后恢复健康。
最好能每天吃点醋,因为醋会增强胃的消化能力,还可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以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常饮茶、多吃鲜果和蔬菜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10)手术视频
http://video.baidu.com/t?di=442330061_442330060&pos=1&word=%B5%A8%C4%D2%C7%D0%B3%FD%CA%F5
爱心提示:如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对症下药。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3、我妈妈胆囊切除后(切除两年了) 右上腹疼痛 怎么回事啊 50分 谢谢
您好!却你最好带你妈妈再去好一点医院复诊;
看这情形有可能胆总管扩张说明下面有阻塞,至于是什么引起的,那我就不知道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去好一点的医院查一查。
希望采纳
4、两年前做胆囊切除手术 每天起来后背疼痛难忍 在线等
现在的小型医院不是很建议去
5、请问胆囊切除多年后有什么注意事项?饮食方面?
1)少吃高脂肪、copy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因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内壁上皮的健全,也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萝卜、水果汁、荠菜、山楂等有利胆疏肝的作用,可常吃。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食疗方举例:
(1)玉米油或芝麻油煮番茄汤,适量,间日服1次。
(2)核桃肉,早、晚各1个。
(3)金芦饮:即用金钱草30克,鲜芦根100克(干者50克),赤豆30克,绿豆30克。先将金钱草、芦根加水适量。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入赤豆、绿豆煮熟,一日分数次饮汤吃豆。
6、是不是胆囊摘除以后影响寿命?
胆囊息肉要切掉胆囊吗?胆囊息肉会恶变吗?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上的良性隆起性病变的通称。胆囊息肉分为腺瘤样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单个存在的,很少出现两个或者几个并存的现象,胆囊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往往这种息肉越大(大于1.0cm),恶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胆固醇性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少数为单发,将所谓多发性胆囊息肉病人的胆囊剖开检查,里面往往没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积在胆囊粘膜上的非常松软的胆固醇结晶体,胆固醇性息肉无肿瘤倾向,不会恶变,但是有可能发展成胆囊结石或并发慢性胆囊炎。目前医学专家公认胆囊息肉病人无需口服药物,只要具备上述任何一条者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否则,可以定期b超随诊,一般3个月检查一次。手术指征:1.有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2.息肉大于10mm。3.超声怀疑胆囊恶性肿瘤。4.息肉基底较宽者。5.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短期内息肉直径增长迅速者。7.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8.年龄大于50岁者。9.胆囊多发性息肉样病变,有症状者。对于不适合长期观察或者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如保留胆囊愿望强烈,可以考虑行保留胆囊的手术。保胆术后患者应该在术后3月、6月、1年时各复查一次肝胆的b超,以后每年各复查一次b超,了解有无结石复发。如果出现了复发应该及时就诊切除胆囊。
7、有人说胆囊切除了,只能活十五年有没有科学根据。
我爷爷五十岁时做了胆囊切除,活到了85,去年去世的。平时没忌过口,喝酒,大鱼大肉,身体也挺好。所以这个应该看个人吧。
8、求胆囊切除后的食谱!越多越好 谢谢
您好:患者在饮食上尤应加以注意。
1、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在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有人认为,“病灶”除去后,就可以改变过去的低脂肪饮食了,这是错误的。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3、逐渐加强营养。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应追求清淡,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经过数周的适应代偿后,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代替了胆囊贮存胆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无异常,即可食用普通饮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吃一些含蛋白质质量较高的食物。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品,如能饮一杯牛奶更好。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者,可多吃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及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4、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应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每天以4餐为好,少吃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手术后恢复健康。最好能每天吃点醋,因为醋会增强胃的消化能力,还可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以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常饮茶、多吃鲜果和蔬菜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9、胆囊切除有什么后遗症
①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经由毛细胆管,小胆管,左右胆管,总肝管,沿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浓缩后的胆汁要比肝胆汁浓缩30倍,留做进食高脂肪餐时,方才排入肠道参加消化。如果胆囊已经切除,此处肝胆汁由肝内排出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好持续不断的排入肠道;待到赴宴进食膏粱厚味之时,急需大量胆汁帮助消化,可惜此时体内已无“富余胆汁”相助,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之苦了。此种症状常常被外科大夫忽略,推至消化内科,成为难治的“顽症”;
②胆囊切除十二指肠液的胃返流,胃液食管的返流
。w胆囊切除所有标记物均向胃食管返流,且伴有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明显下降;胆囊切除胆汁储备功能的丧失,导致胆汁由间歇性和进食有关的排泄变成了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此时返流入胃的机会增多,产生dgr。导致了胆汁返流性胃炎或食道炎,给病人带来了很多痛苦。这些病人恰恰又被外科医生推至消化内科去了。
③胆囊切除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
④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的问题。
众所周知,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总有一定的概率(胆管损伤:0.18~2.3%
);且有一定的死亡率,早期为5~8%;目前仍有0.17%。其中包括: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等。在胆管损伤病例中,因胆囊切除而引起者为75%;
以美国为例,每年要做胆囊切除约50万例;如此算来每年将有成千上万例胆管损伤发生;我国人口众多,胆囊结石切除病例应在美国之上; 特别是还有一定的死亡率,如果认真计算胆囊切除带来的危害,定会不寒而栗;因此,与内镜保胆取石相比,根本不可能伤及胆囊周围器官;此点必是胆囊切除的很大缺陷。加之,考虑到胆囊切除带来的生理缺陷和免役功能的影响,如果草率选择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就应该慎重考虑了。
⑤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在未切除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病例中,结石多由胆囊排出而来,其形状和性质(胆固醇为主)也和胆囊结石相似,呈石榴子样或桑葚状,即称为继发胆总管结石;而切除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其结石的性质多为胆色素结石,其形状多为铸型,圆柱型,方形,泥沙样和子弹头型。即称为原发胆总管结石。分析原发结石形成的原因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说就是“流体力学”的原理。在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导致了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并发生旋涡或涡流,后者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在我院795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中(经ercp和ept证实),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370);如此看来,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倒是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哪种结石最具危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⑥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以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影象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诊断,而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后综合征”,而这一征候的治疗临床上甚感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