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日观察法是什么?
十日观察法是指: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将动物系留观察十天,如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证明咬人的动物虽仍有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携带者,但此动物一定不具备狂犬病病毒传染性,被咬的人可百分百排除被传播狂犬病的可能。
由于中国的犬只数量庞大且免疫率低,使狂犬病十日观察法遭遇瓶颈。这个瓶颈是指:患病狗主要集中在免疫率低的农村,狗发疯咬人多数情况下不好实施10日观察。
(1)狂犬病十日观察法扩展资料
疾控专家指出,如果一旦被狗咬伤或抓伤,应该立即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在伤口处涂2%-3%碘酒或75%酒精进行消毒,并立即到指定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进行伤口处置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方法“十日观察法”,人们常常将其错误地理解为被咬伤后什么都不做,只把咬人的猫狗关起来观察十天,动物没事了人就没事。
事实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鉴于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国家,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伤者在确保被给予恰当的伤口处理后,还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再对动物进行观察。如果动物在十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不携带狂犬病病毒,则可以停止注射剩下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健康且接受过正确的疫苗接种(至少两次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的家养猫、狗或者雪貂伤人时,如易于进行十日观察,尤其是当伤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曾经接受过疫苗注射时,可先观察不打疫苗。
如果不属于上述的特定情况,一旦被猫、狗咬伤或者抓伤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处置。
2、狂犬病十日观察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狂犬病十日观察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针对2016年网络上流传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方法“十日观察法”,人们常常将其错误地理解为被咬伤后什么都不做,只把咬人的猫狗关起来观察十天,动物没事了人就没事。
鉴于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国家,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伤者在确保被给予恰当的伤口处理后,还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一旦被猫、狗咬伤或者抓伤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处置。
事实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2)狂犬病十日观察法扩展资料:
判断方法:
1、由于狂犬病病情具有潜伏期,典型症状罕见,代之以其他并发症的形式出现,临床上易漏诊误诊。
2、此病毒属于专一嗜神经性且很少入血的凶险病毒,无法通过传统PCR检查,医院大都没有实验室诊断的能力,仅在少数科研机构可以检查。
3、当前,只能通过尸检切取脑组织直接染色镜检找到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比如包涵体。
4、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在广大农村犬只接种率低,群众对此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加之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较低,整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对基于发达国家医疗水平的十日观察法只能做参考。
5、毕竟生命无价,此病无药可医,有百分之一被感染的危险,就要百分之百的积极预防,即便如此,我们也有大量采取预防措施但没能阻止悲剧发生的案例。
3、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狂犬病分为人症状和犬症状:
1、人症状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 潜伏期:(平均约1-3个月),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3. 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4.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犬症状 狂暴型
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1)前驱期(沉郁期):1-2天,病犬缺乏特征性症状,易被忽视.主要呈现轻度的异常现象,病犬性情敏感,举动反常,易于激怒,不听呼唤.咬伤处发痒,常以舌舔局部.
(2)狂暴期:病犬高度兴奋,攻击人畜.狂暴与沉郁常交替出现.疲惫时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可出现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病犬野外游荡,多数不归,到处咬伤人畜.随着病程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消瘦,声音嘶哑,夹尾,眼球凹陷,瞳孔散大或缩小,流涎.
(3)麻痹期1-2天.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1-10天.
4、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是指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将动物系留观察十天(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需要先注射疫苗再观察)如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证明咬人的动物虽仍有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携带者,但此动物一定不具备狂犬病病毒传染性(狂犬病只在发病及发病前2-3天具有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并不具备传染性),被咬的人可百分百排除被传播狂犬病的可能。
由于中国的犬只数量庞大且免疫率低,使狂犬病十日观察法遭遇瓶颈。这个瓶颈是指:患病狗主要集中在免疫率低的农村,狗发疯咬人多数情况下不好实施10日观察。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5、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到底对不对?
对。详见WHO(联合国卫生组织)对狂犬病的解释与定义。通过西方的医学家,生物学家与病内理学家用先容进设备与多年研究,观测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狂犬病发作的狗,最多存活期为十天。超过十天以后继续存活的,会自愈,而被其咬伤的人或动物,也不用做治疗而自愈。具体为,病狗发病的初期(一般为前三到四天左右),病毒尚不活跃,咬了人后,人一般不会发病,不发病则有“潜伏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发病后期咬人,则人必须要去治疗比如打疫苗(不过回到最初议题,若咬人的狗在十天后活了,则人不打疫苗也可,但除了科学实验研究,生活中没人敢与冒这个风险)。最后:国内报道的病狗咬人,人未治疗身亡的,其实都是被发病晚期病狗咬的;此外,不发病的狗咬人,病毒虽进入人体但因之前未发作,所以在人体内不会发作,根本不用打疫苗。这些都是WHO的研究成果。狂犬病根本不可怕,可怕的是国内太落后了,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人云亦云,误人子弟,甚至于屡次出现一些地区发生狂犬病咬人事件后就由ZF不分清红全面扑杀家养宠物狗这样的反科学反人道的蠢事。
6、关于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我觉得是对的吧,毕竟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看到的。如果是假的。怎么可能版在who看到啊。(这权个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话说回来,如果中国真的有那么多不同于who的新发现,他们怎么没公布过呢?大部分都是假的吧···楼下的···你刚才说的“为什么有的人被狗咬了,狗没事人却死了! ”是有根有据的吗?是真实案例吗?还是·····随便从哪里听回来的啊···
反正我是信的,起码人家把这个数据拿得出来,就肯定有做过一定的研究,就一定是有根有据的···这个是我的观点···楼主···你自己想想吧~~~~~~~~
7、狂犬病10天观察法有依据吗
10日观察法是WHO推荐和认抄可的方法,是绝对可以采信的。其科学依据在于
1:带有病毒的动物,只有在它自己发病前4--6天和发病期间,体内和唾液里的的病毒的浓度和活性才会高到足以把这种病传给人类。其他时候,即使它真的带有病毒,也无法传染给人类。
2:而这种病一旦在动物身上发作,也多会在2天内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为了保险,还另外将观察期延长了两天,确定为十天。
3:换句话说,如果动物咬人后超过十天还没有发病死亡。可以排除被咬伤者感染狂犬病的可能。
8、狂犬病“十日观察法”?
可能是潜伏期吧,病得的话是无法救的,所以被咬了就要立马去打狂犬病针。
9、狂犬病十日观察法的原理是什么?
狂犬病虽然患病率并不算高,却因为一旦发病死亡率便接近100%而令人闻风丧胆。关于狂犬病,有一种“十日观察法”,很多人听说过,却并不清楚其详情,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不靠谱的坊间土法。
其实,“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种判断动物伤人时是否存在传播狂犬病毒风险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12月曾发布了特别针对东南亚的《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下简称《手册》),在其中就提及了十日观察法。
(世界卫生组织《Frequently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封面)
什么是“十日观察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手册》中对于“十日观察法”的官方表述是:
Stop treatment if animal remains healthy throughout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10 days or is proven to be negative for rabies by a reliable laboratory using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chniques.
(《手册》内页,橙色下划线标注处为关于十日观察法的表述)
译:如果动物在(抓咬人后)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仅限于猫和狗],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置(即不再继续接种剩下的几针疫苗)。
“十日观察法”需要注意什么?
1、十日观察法的正确理解是“立即用肥皂水和碘伏彻底清洁伤口后,第一时间去接种疫苗,如果十天后伤人的动物尚健康,即可不必继续接种剩下几针疫苗”,而不是“等十天,假如动物死了再去接种疫苗”。
2、十日观察法只适用于狗和猫,对于其他动物,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但所有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感染并通过唾液传播狂犬病毒(马、驴等食草家畜虽然传播狂犬病的几率极低,但仍有个例报道),因此,被不明情况的其他哺乳动物(包括陌生的人)咬伤,仍需要先接种疫苗,再设法通过抽血化验等方式确定动物(或人)是否携带狂犬病毒,再决定是否继续接种剩下几针。
3、被不清楚是否接种疫苗的哺乳动物轻微抓咬伤,即使伤口没有流血,伤者也应该接种疫苗。若伤人动物是家养猫狗,可观察动物十天,十天后动物尚健康,可不必继续接种疫苗。
4、被不清楚是否接种疫苗的动物舔到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或舔到皮肤伤口处,同上述3处理。
怎样才是正确的预防狂犬病操作?
在世界卫生组织中文版网页中,明确给出了推荐的处置方法:
(世卫组织关于狂犬病的报道内文截图)
(报道全文见: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zh/)
注意,流浪猫狗和野生蝙蝠、狐、豺、狼、鼠类、浣熊、臭鼬等都属于狂犬病易感动物,危险性较高,如被咬伤,在无法捕捉动物化验的情况下,务必全程接种疫苗,伤口严重时还需要注射抗血清。
而若是被每年按时接种疫苗、接种过2次以上的猫狗抓咬伤,或者伤者本人在3个月内已经完整接种过一轮狂犬疫苗的,只要正确处理伤口,可以不用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疫苗。被动物舔到完整的皮肤,不必接种狂犬疫苗。
“十日观察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猫、狗感染狂犬病毒后,在感染早期,它们的唾液中并不含有狂犬病毒。这时,即使被猫或狗抓咬伤,也不会有狂犬病毒进入人体。
只有当病猫/病狗体内的病毒沿神经上行至脑,并在脑中复制增殖到一定量之后,才会进入唾液腺,这时猫狗的唾液中才带有狂犬病毒。被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的猫狗抓咬伤,就有可能会感染狂犬病毒。
但到了这一阶段,猫狗实际上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暂时病猫/病犬还看不出明显的狂犬病体征,也一定会在3~5天内发病,并在发病后几天内迅速衰竭死亡。狂犬病起病很急,发病的猫狗能明显看出精神萎靡或狂躁、异食癖、畏光、唾液增多、后肢疲软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
“十日观察法”最初被提出时,是建议观察5天,看猫狗是否发病,但考虑到普通人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动物的症状,为保险起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延长到了10天。可以说,从猫狗唾液中开始带有狂犬病毒起,10天后即使病猫/病犬还没有死亡,症状也已经严重到了一望便知的程度了。
(狂犬病毒在感染动物体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来源见水印)
为什么世卫组织要推荐“十日观察法”?
一方面,任何疫苗、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虽然随着疫苗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狂犬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微乎其微,但注射后7天内,发烧、注射局部红肿胀痛、关节痛、疲倦乏力等轻度、短暂的不良反应,仍有0.3~10%的发生率。
在不能确定伤人动物是否传播狂犬病毒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生命安全,接种狂犬疫苗,承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是值得的。可是一旦确定动物在伤人时并不会传播狂犬病毒,再接种疫苗,便是白白承担风险,还要花钱、挨针扎、耽误工作学习。同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再接种剩下的几针疫苗,对公共卫生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狂犬病存在恐慌的心理。有些人即使接种了疫苗、注射了血清,仍然不能放下心来;有些人回想起从前被猫狗抓咬伤,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种疫苗,便一直惴惴不安。
最容易发生伤人事件的哺乳动物就数猫和狗了,明确了猫狗在伤人后十天仍然健康,就意味着伤人时不传播狂犬病毒,也能够消除很多人不必要的紧张不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狂犬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年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潜伏期最长病例,潜伏期为6年),但大多数情况下潜伏期都为1~3个月,如果是小时候被狗咬伤过,已经过去十几年,也大可放宽心态,不必过度担忧。
“十日观察法”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猫狗也有效吗?
在中文网络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猫狗要有至少两次明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才能实施十日观察法。”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中文网络上的说法截图,橙色下划线指出错误,红色方框为截图中原有的)
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研讨报告(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下简称《报告》)的错误翻译和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封面)
根据《报告》,动物有至少两次明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并不是实施十日观察法的先决条件,而是被抓咬伤后是否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疫苗接种的判断依据。
世卫组织《报告》中的原文是:
Factor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deciding to initiate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clude the epidemiological likelihood that the implicated animal was rabid, the severity of exposure (see section 8.3.2),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animal, its vaccination status (particularly for dogs and cats) and its availability for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ing. All exposures determined to represent a risk for rabies require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报告》内页)
译:是否进行暴露后预防(即接种疫苗),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几条:伤人动物患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可能性、暴露的严重程度(见8. 3. 2节)、动物的临床特点及其免疫接种状况(尤指犬和猫),以及对其进行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的可行性。所有确定为存在狂犬病风险的暴露都需要暴露后预防。
可见,动物的免疫接种状况,是“是否进行暴露后预防(即是否立刻接种疫苗)”的判断依据,而不是“可否实施十日观察法”的判断依据。
实际上,按要求接种疫苗的猫狗,并不会感染狂犬病毒;而人在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三个月内,其血液中的抗体浓度,肯定能达到能够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水平。因此,世卫组织才认为被按时接种且接种过两次以上狂犬疫苗的猫狗抓咬伤,或伤者本人在三个月内已经全程接种过狂犬疫苗的,可以不必再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疫苗,只要正确处理伤口避免其他感染等问题即可。
从未接种过疫苗的猫狗,和接种过不论几次疫苗的猫狗,只要能够关起来观察十天的,都适用“十日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