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低的原因认识血小板减少病症
你好来;特发性血小板减自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成熟障碍。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故又称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西医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虽然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是对身体肝肾的损伤比较大,而且容易反复,中药对身体无副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起到治疗的作用,建议你们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2、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血小板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在正常血液中有恒定的数量,在伤口愈合、止血、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形成等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减少时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牙龈和鼻子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甚至会出现血尿、上消化道出血和月经量增多。血小板减少俨然成为损害血液健康的疾病,若没有及时治疗会诱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血小板生成不足
某些疾病会使得血小板生成障碍,常见的有受到感染、急性白血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苯、环磷酰胺以及二甲苯等有害物质,会使得巨核细胞增殖或生长成熟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多
患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时会使得血小板破坏增多。另外生活中的某些药物会通过免疫机制,让身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从而破坏血小板,使得血小板数量减少。
3、标本放置时间
采集标本后5分钟内立马测定,因为可逆聚集的血小板没有解聚,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一般标本放置15分钟后才能做检测。
4、采血导致标本凝聚
采血不顺利、采血标本太多和混匀不完全等会使得标本凝聚,导致血小板计数错误,这种情况需重新采血。
血小板减少如何治疗?1、一般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病两个星期内出血比较严重,因此病情早期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皮肤受到创伤,特别是头部外伤。严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积极控制感染,提供足够的液体,选择易消化且高营养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受到损伤。
2、输出新鲜的血液或血小板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时需谨慎选择输注新鲜血液或血小板,仅仅用于严重出血时治疗,因为患者血液中有抗血小板抗体,输进体内的血小板可能会很快被破坏且寿命短暂。
3、心理调理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和调养,情绪难免会出现低落恐惧或焦虑,但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病情康复,因此需正确面对疾病,保持心情愉悦,家人要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
4、调整好饮食
提供高蛋白质饮食,如蛋类豆类,奶制品鱼肉、瘦肉等,当伴有缺铁性贫血时,应该多吃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液、动物肝脏、黑木耳蛋黄和绿叶蔬菜。
温馨提示
血小板减少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需积极治疗。患者需注意饮食有节,多吃软食,避免吃过冷和生硬食物,只有保证充足营养才能扶助正气,帮助病情康复。遵循高蛋白质、高营养、高维生素和低脂肪的饮食结构,能提供跟造血有关的原料,利于造血功能恢复。注意调节情志,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太紧张,也不能过度惊恐和悲伤,培养宽广的胸怀和乐观情绪。
3、血小板偏低的原因?
正常参考复值范围是22-198U/L(活性单制位每升)。要是72U/L那还算正常范围。
肌酸激酶(CK)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催化,也就是促进或加快某种生化反应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CK在细胞内的功能是给肌酸分子加上一个磷酸基团,使其转化为高能分子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由于体内绝大多数CK只存在于肌细胞中,血液中CK含量的大量增加意味着肌细胞已遭到了损害,或正处在被损害的阶段。但是这个量是很大的,一般在400U/L以上才需要注意,是否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个别炎症性肌肉疾病患者,他们的CK值会达到几千呢。所以你这个值正常。
补充以下CK-MB是指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肌酸激酶。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fibution
width,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正常参考值是15~17%。但是临床上10左右都不是什么大问题。0.097这个值对于血小板正常的人来说临床上不说明任何问题。
4、血小板偏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慢性ITP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若将慢性ITP病人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使正常人的血小板减少;如将正常人的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输入的血小板在短时间内被破坏。由此证实ITP病人内血小板寿命缩短是由于血清中存在有破坏血小板的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C3),95%为IgG型,少量未IgM和IgM型。ITP病人血循环中存在血小板相关补体C3(PAC3),其增高与PAIg增高成正比。
二、血小板破坏机制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天,而ITP病人血小板的寿命仅40~230分钟。因为脾脏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产生高浓度的抗血小板抗体,且血流缓慢可阻留抗体被覆的血小板,因此脾脏成为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肝脏和骨髓也是血小板破坏的场所。慢性ITP血小板破坏是由于抗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所致。急性ITP血小板破坏是由于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并与相应的抗病毒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破坏。
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血小板好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故抗血小板抗体也可抑制骨髓巨核细胞,使其成熟障碍,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四、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慢性型多见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提示雌激素可能在本病发病中其一定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可增加巨噬细胞对血小板吞噬和破坏能力;2、抗体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毛细血管通透些增高而加重出血。
牛医生
5、血小板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小板大多是因为贫血或遗传引起,一般没有很大关系,可以从饮食中专补充。有时间再复查一属下,血小板的作用是凝血,现在你的血小板不在正常范围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5万个汉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血小板偏低会引起止血凝血功血可能会差些,一次检查血小板偏低应复查假如复查结果仍异常应明确原因引起血小板偏低的疾病很多但多为各类紫癜性疾病或某些贫血可以通过各项血液学检查明确原因。
6、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
引起血小板减少可有多种原因:1.血小板生成减少:(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患者可首先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后出现其他血细胞的减少,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具有一定鉴别意义。(2)感染:多见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3)放、化疗后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2.血小板破坏增多:(1)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Evans综合征、甲亢、慢性肝炎等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有些患者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出现相应的典型症状。(2)抗磷脂综合征:也可先出现血小板减少,
以后才出现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阳性、血栓栓塞、流产等其他表现。(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HIV感染后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阶段。(4)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如烷化剂,氯霉素,抗代谢药,噻嗪类利尿剂,乙醇等,阿司匹林、消炎痛、扑热患痛等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利福平等抗菌药物及肝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药物。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典型的TTP除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异常、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表现。4.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如脾亢、骨髓纤维化、肝硬化、等导致脾肿大,可使血小板在肝脏、脾脏滞留,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因此建议首先明确诊断,然后再根据病情针对性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就会恢复正常。预祝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7、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小板低的原因主要有原发和继发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没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专的要属看继发于什么病了,比如再障、MDS、白血病、免疫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小板低的。至于严重性,要看是什么病以及血小板低的程度了,你最好提供血常规结果,帮你分析。
8、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如楼上所说,这是书本上的原话。
另外根据工作经验,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情况非常常见,有些不认真的检验工作人员在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没有复查就发出报告,会给医生和病人传递错误信息。最常见的就是标本凝集、采血不顺引起血小板活化,另外还有EDTA或肝素诱导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巨大血小板超出血小板检测值上限等原因。
希望你报一下你的血小板值,正常是100-300,50-100应引起注意,20-50可能引发手术中大出血,20以下可能引发自发性出血不止等。另外你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可正常?可根据这两个指标来断定你的血小板减低的具体原因。
白蛋白是人体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减少一般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如果排除个人生活饮食问题,那么一般是有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
9、血小板低的原因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内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容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一、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而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三、出、凝血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
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损害巨核细腿,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可查到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