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疾病百事通 > 脊髓灰质炎症状

脊髓灰质炎症状

发布时间:2021-01-28 03:31:10

1、婴儿患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

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

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复。

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2、脊髓型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8~12天,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3、脊髓灰质炎不同时期症状是怎样的?

1.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2.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3.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4.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4、脊髓灰质炎什么症状

脊髓灰质存在大量的运动神经元,脊髓灰质炎必损运动神经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严版重时发性神经支配区权瘫痪 ,发病后不能正确治疗神缺血坏死后会导致永久性能致残,若是小儿还会影肢体发育。
需助详细说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准确部位,检查结因对病情了解不够,需助详细说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准确部位,检查结果(原始磁共震照片),现病情详细症状,曾做过的治疗,越细越好,这对病情分析定性、评估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看能否帮你。

5、什么是小儿麻痹症有什么症状?

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的俗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神经引起的。主要的症状就是下肢或者肢体的瘫痪。
像现在一般都进行小孩子的免疫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般情况下现在已经是非常少见的。

6、脊髓灰质炎的瘫痪期症状分为哪些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专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属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7、脊髓灰质炎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1.流行具有世界性

此病的流行具世界性,第一批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在英国,此后各地均有发生。我国1882年开始有病例报道,后逐年增加,其中1959年在南宁一次流行发病率高达150.6/10万。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问世使发病率明显下降,大部分国家疫情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灭。据全国AFP专报系统监测结果,自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拿我国来说,使用活疫苗以前,城市发病率要高于农村许多倍,广泛服用疫苗后,城乡发病率基本相等。本病终年可见,而以夏秋为多。可散发或流行,流行时以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不发生瘫痪的轻型为多。发病者多为5岁以内的孩子,要占90%以上,其中,成人很少见。近年来由于开展减毒活疫苗接种,发病年龄有逐年升高趋势,成人患者有所增多,且使用活疫苗后,发病季节曲线亦变得不平稳,原3~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已不科学,流行的病型由过去常见的Ⅰ型转为以Ⅱ、Ⅲ型相对多见。

2.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3.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4.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5.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8、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9、婴幼儿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l年半恢复。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与脊髓灰质炎症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