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暴躁易怒有暴力倾向是缺什么
缺少爱的孩子易走极端
1、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毋庸置疑。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成为孩子对待其他人方式的样本。缺少爱的孩子容易走极端。在家庭里, 如果频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温暖和爱意,当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焦虑没有出口,从“被暴力”到施行“暴力容易走极端。在家庭里,如果频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温 暖和爱意,当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焦虑没有出口,从“被暴力”到施行“暴力”,或许就是一步之遥。
2、社会日趋浮躁的负面影响也难辞其咎。放眼望去,我们的每次家庭聚会、朋友相见从欢声笑语早已变成默默无语,每人无不是见面马上拍照留念,上传微信,低头耕耘QQ空间,或是还有游戏排行榜等着更新。
3、很多大人为了自己清闲,给孩子一台iPad,大人小孩一起默默相守。长久下去,孩子和父母沟通、相处的时间变少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机会也被抹杀了。
暴力父母导致暴力孩子
1、过于严厉和过于溺爱都可能导致孩子具有暴力倾向。过于严厉的家长,当孩子一犯错,会用体罚来约束孩子,这使孩子懂得了如何能够伤害他人;而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在孩子表现出暴力倾向时,可能会一味纵容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攻击性的习惯。
一些家长常对孩子说:“谁打你了跟我说,爸爸来修理他。”这样的教育让人不寒而栗,暴力父母容易导致暴力孩子。父母之间的暴力(包括冷暴力)都要尽量避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会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现这样的极端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方式肯定有关系,孩子问题往往折射出家长 问题。有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父母才会有人格健全的孩子。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成长就是给吃、给喝、给穿了事,固然物质是基本保障,但有了健康的身体还 要有健康的心灵,很多父母漠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3、当今社会,儿童暴力、校园暴力的问题填充着人们的视野,这应该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思考:产生暴力事件的原因何在?如何避免这类暴力事件的发生?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事件的伤害?
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观点
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厦门金尚中学李远认为,孩子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是复制、模仿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孩子从家长身上习得“暴力”,这种情况最常见;
2、是家庭氛围冷漠、压抑导致。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是孩子寄人篱下,孩子内心的焦虑、压抑无处释放,这类孩子在家表现得很乖巧,但在外却以暴力方式宣泄扭曲心理;
3、是受到电视、网络等夸张的暴力画面和描写的负面影响。由于孩子没有辨别事非的能力,与现实混为一体,容易造成模仿学习;
4、是个别孩子身体特质等特殊原因造成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孩子同伴的暴力行为也会为其带来不良影响。
五、如何避免孩子的暴力倾向?
1、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不用暴力解决问题;要营造轻松和谐、充满爱意与温情的家庭氛围;要引导孩子选择科学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外,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那么,孩子遭遇暴力时又该怎么应对?
2、遇到暴力危机时,要镇定。不要故意去挑衅和刺激对方,也不要急着回打。最好让对方冷静下来,以免“火上浇油”;一旦对方动手,你又未 能及时逃脱,要记得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部、脸部、腹部等);决定反击一定要找准机会全力一击,打不过就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很重要的一点 是,遭遇暴力时一定要懂得大声呼救。
3、对待家庭暴力,也不能妥协,可以向亲友、社区、警察寻求帮助;加害者是不认识的人,要记住其特征,以便报警;是认识的人,也要留下相应证据等。
4、一些孩子在经历暴力事件后会出现自责、恐惧、害怕、抑郁等不良情绪,留下心理阴影。这时尤其要为孩子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可以 让孩子向亲人、好友倾诉,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如果孩子是在路上受到伤害,家长一段时期最好要多陪伴孩子,比如接送孩子去学校,帮 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
2、小孩子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1.
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父母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父母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时,要多和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孩子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方法。
3.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换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一个轻柔的暗示、暂时的冷落,可能会产生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父母的耐心教导下,再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4.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当孩子在控制情绪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孩子的表现。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
3、小孩子总发脾气,易怒打人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4、孩子脾气容易暴躁易怒怎么办?
1.
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父母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父母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时,要多和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孩子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方法。
3.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换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一个轻柔的暗示、暂时的冷落,可能会产生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父母的耐心教导下,再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4.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当孩子在控制情绪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孩子的表现。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