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疾病百事通 >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

发布时间:2021-01-25 21:27:28

1、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多发于夏、秋季。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

甲型副伤寒可以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其中通过水源传播的机会最大,是目前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伤寒和副伤寒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发病后第2—4周由于持续排菌,所以传染性最强。

恢复期及恢复后仍可继续由粪便排出细菌。细菌通过水源、海产品、瓜果、蔬菜、食具或苍蝇、蟑螂感染健康人。
症状
开始有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食欲不好,头痛等,发热,5—6日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淡漠,前胸和腹部上可有红色疹,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得了怎么办?
(1)一旦得了伤寒、副伤寒应及时住院隔离治疗,千万不要到村级医疗站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不要以为无关紧要,因为该病属于传染病,很容易引起家人的感染。
(2)伤寒、副伤寒患者,可以到县肠道传染病防治中心(县红十字医院)接受政府补助治疗。入院时只需缴纳1200元,其余费用由县财政统一支付,治愈出院。
(3)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伤寒、副伤寒平均治愈时间是15天左右,一定要坚持全程治疗,未全程或不规范用药会造成慢性带菌,延长排菌时间,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特别是轻型病人,要坚持用药2周。
(4)病人的碗筷、脸巾、牙杯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
(5)病人的大便、呕吐物要加1/5量的漂白粉消毒后倒入粪坑或厕所。
(6)病人不到街头饮食餐点用餐,以防传染给他人。家人照顾病人时,不要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
预防该传染病主要是做好预防“病从口入”关。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用不卫生的餐具,生吃瓜果要使用自来水清洗,无自来水,需削皮后食用。
(2)不吃凉拌食物,少摆席聚餐。不吃腐败食物和腌制食物。
(3)不到街头不卫生饮食摊点就餐。
(4)饮用安全卫生水。使用自来水,使用井水要消毒。集中供水要做好每日消毒。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6)搞好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粪便应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7)不与病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避免同病人共用食具等。
(8)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媒介生物。
(9)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传染给健康人。

2、伤寒和副伤寒有什么区别

什麼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麼症状?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

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3、比较鸡的白痢与黄痢,伤寒与副伤寒区别?

白痢 鸡排出去的是白色稀便 黄痢 鸡排出去的是黄色稀便鸡伤寒是发生于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传染病,以肝、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和下痢为特征。本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 【症状】 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及成年鸡,病鸡所表现的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头下垂,不吃料。较有特征的症状是,腹泻,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频频饮水,如发生腹膜炎,呈企鹅样的站立姿势。慢性病鸡消瘦、贫血、冠及肉髯苍白色。 【剖检】 肝、脾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肌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绿色油状胆汁。有时可见心包膜与心脏粘连。 【诊断要点】 (1)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或成年鸡,病鸡贫血,冠及肉髯苍白。 (2)排黄绿色稀粪;肝、脾肿大2-4倍,肝呈古铜色。 【防治】 (1)重病鸡及时淘汰处理,轻病鸡隔离治疗,鸡舍及场地要彻底消毒。 (2)预防药物用痢特灵,按0.02-0.04%比例混饲料。雏鸡每天每只在饮水中饮服链霉素0.01克,也有较好的效果。 本病为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对人引起食物中毒,广义称为禽副伤寒。对家禽而言,主要危害雏鸡与火鸡,常造成严重的损失,成年鸡与火鸡常不出现症状,但长期带菌和排菌。由于本病是慢性感染并难于消灭,常使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量下降,病愈鸡生长也受到阻滞而发育不良。机体衰弱,降低其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因此,鸡副伤寒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病因/病原】 除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外,还有许多沙门氏菌能引起鸡副伤寒,称为鸡副伤寒沙门氏菌, 目前已分离出150多种,均对禽具有致病性。这些细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对外界抵抗力中等。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在自然条件下很易生存和繁殖,成为本病易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垫料、饲料中副伤寒菌可生存数月、数年。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家禽、幼禽均易感。幼禽多发,而成年畜禽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 2.发病年龄 雏鸡副伤寒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感染的,常在4~5日龄发病。接触感染的雏鸡,常在10~12日龄发病,死亡高峰在10~20日龄,病死率在10%~20%不等,严重的达80%以上,1月龄以上对其有较强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鸡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 3.传播途径 很少垂直感染,主要在出雏器内传染,鸡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为畜禽共患病,在鸡舍内,老鼠、苍蝇、麻雀、猫、狗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成年鸡病原菌均在消化道内,因此种蛋带菌主要在蛋壳表面。 病鸡和其他带菌动物是传染来源,经粪便排出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带病菌的飞沫可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属于人和畜、禽共患病。人和畜或其他禽类都能相互传染,鼠类、苍蝇也能成为传递因素。雏鸡最易感,常暴发流行。4—5日龄和10—12日龄易感多发,死亡高峰可延长到20日龄。 鸡场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如温度忽高忽低,拥挤,空气污秽,营养不足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病理学】 最急性死亡的,完全没有病变。10日龄以后发病,与鸡白痢相似,消瘦、失水、卵黄凝固,脾、肝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肺,肾出血,心包与心粘连,肠有出血性肠炎。成年鸡有肠粘膜溃疡或坏死灶,肝、脾、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母鸡卵巢也有白痢病变。 急性死亡者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过程稍缓和的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充血,出血性炎症,肠壁增厚,肠淋巴滤泡肿大;肝脾大,、充血和出血性条纹,并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坏死小点;脾脏肿大;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心包炎,心包膜和心外膜粘连,心包液增多;肾脏充血,肿大;有的见肺炎病灶。成年鸡表现为消瘦,肠炎,肠黏膜坏死溃疡,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卵巢炎,肝、脾、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性小结节,有时可见关节炎。 【病理学图】 【症状】 雏鸡:经带菌卵或出雏器感染,或者以接触方式感染本病的雏鸡,以急性败血症为主,往往不见任何症状而死亡,随日龄增大,10日龄以后发病的出现嗜睡、呆立、垂头、两翅下垂、羽毛松乱、不食、喜饮水,病鸡排水样稀粪,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相互拥挤或靠近热源,病程约1~4天,有时表现为流泪、流鼻液,病程较长,死亡率低。 成年鸡,无明显症状,有时轻度腹泻,消瘦,产蛋减少,急性症状少见,有时出现水样下痢,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4—5日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有时不见症状而死亡。10日龄以上雏鸡症状明显表现精神不振,低头、缩颈、垂翅,怕冷,拥挤成堆,食欲降低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下痢、排水样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羽毛;有时表现眼结膜炎、流泪;有时可见呼吸困难。病雏多于1~2天内死亡。随着日龄增大,症状缓和,病程稍长,但体质下降,群势不佳。结膜炎、鼻炎、肠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等仍然存在。 成年鸡常呈隐性或慢性经过,是危险的带菌者,症状轻微,主要症状是消瘦,下痢,结膜炎,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 【症状图】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雏鸡必须采取肝、脾、心脏、肺、十二指肠和盲肠病料分离培养该菌以确诊。 【治疗】 所用药物与鸡白痢、鸡伤寒相似,可以控制该病发展。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加强平时的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此病系人、畜、禽共患病,故应尽量避免人、畜、禽频繁接触,以防人中毒感染。做好种蛋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有污染的种蛋不能用来孵化,对种蛋孵化器、育雏器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血清学阳性种鸡予以淘汰。 加强种鸡场卫生管理,使种鸡健康;种蛋人孵前要彻底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出雏器要保持清洁;防止鼠类、野禽和闲杂人员人舍;加强育雏期饲养与卫生管理,饲料营养全价,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环境卫生好,合理使用预防药物;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金霉素、土霉素或四环素按0.4%拌料喂服,疗效较好。如食欲不振,可适当增加拌料浓度。0.04%呋喃唑酮拌料喂服7天,长效磺胺0.5%拌料连喂5天,氨苄青霉素每只每天口服500国际单位,连用3天,也很理想。如喂服不行,则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只每次2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本病病原体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之一。因此,本病肉尸和蛋要无害化处理后,小心食用

4、伤寒、副伤寒首选药物是什么

氯霉复素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制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革兰阳性菌强,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以及病毒感染(如沙眼)均有较好作用。对布氏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本品属抑菌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上,抑制肽基转移酶的作用,阻止了肽链的增长。临床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疗效好,目前仍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

5、请问万古霉素对伤寒和副伤寒是否有效?

万古霉素
开放分类: 医学、药理学、抗微生物药、其他抗生素

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抗生素的一种,其分子式为C66H74ClN9O24。

万古霉素的药力较强,在其他抗生素对病菌无效时会被使用。

用途: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杀死细菌。这种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结构中的一种关键组分来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中磷脂和多肽的生成。
万古霉素主要用在四个方面的感染治疗:首先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另外也用在难辨梭菌酿成的抗生素耐药性的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万古霉素还可以用于治疗结肠炎和肠道炎症;万古霉素还经常用于安装心脏导管、静脉导管等装置时的预防感染。万古霉素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联合用药。

[解释]:
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作用强,对难辨校状芽孢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作用也良好。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极少耐药菌株。本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有严重耳毒性及肾毒性,故只宜短期用于抢救。
==================================================================================================

万古霉素 (抗生素)
名称(英)
Vancomycin
别名
凡古霉素;凡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
适应症
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用量用法
口服(治疗伪膜性肠炎):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儿童酌减。静滴:成人1日2g,分成2~4次给予;儿童1日量为每千克体重40mg,分次给予。一般将1次量的药物先用 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到适量等渗盐水或葡萄糖输液中,静滴持续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采取连续滴注给药,则可将1日量药物加到24小时内所用的输液中给予。
注意事项
1.本品的结构特殊,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2.通常不作为一线药物应用。作为一种二线药物,在常用抗菌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时(如伪膜性肠炎时)应用。 3.输入速度过快,可产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反应,皮肤发红(称为红人综合征),尤以躯干上部为甚。输入药液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适当控制药液浓度和滴注速度。 4.不可肌注,因可致剧烈疼痛。 5.可引起口麻、刺痛感、皮肤瘙痒、嗜酸细胞增多、药物热、感冒样反应以及血压剧降、过敏性休克反应等。 6.可致严重的耳中毒和肾中毒,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尤易发生。 7.与许多药物,如氯霉素、甾体激素、甲氧苯青霉素等,可产生沉淀反应。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
规格
[制剂]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每瓶0.5g。

对伤寒和副伤寒效果不好
可以选择头孢类 或者喹诺酮类药物

6、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一类什么引起的急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以什么季节最多见?

引起来伤寒发生的细菌是伤寒杆菌,它引源起的疾病症状要重一点,而且不那么容易控制各种情况都比副伤寒来得更加严重。而由于副伤寒杆菌引起副伤寒,身体的症状会和伤寒比较类似,但是一旦通过实验室检查就能区分两者,他的治疗要轻松得多。

7、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

伤寒及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及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玻经口进入的病菌侵入肠内壁,经容淋巴通路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在此繁殖并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到达每个器官,主要侵犯肠壁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使其发生髓样肿胀,而后坏。

8、伤寒与副伤寒的区别

病情分析: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回菌与副伤寒杆菌,意见建议:,感染伤答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9、中医说的伤寒,是什么意思?

中医所说的伤寒分为广义的伤寒与狭义的伤寒,两类伤寒病的意义即有相同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广义的伤寒是指一切外来的邪气而言,也就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叫做:伤寒;而狭义的伤寒则是指: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感而即发的病证。
广义“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乃至包括疫疠之气等,这些外来的邪气伤人以后,所发生的疾病,所以统称叫做:外感病。外感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发热”,中医常常要把这个概念写成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这个“热”字并不是指邪气的性质,而是指这类病证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外感病,是一切由于外来的邪气所导致的、并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证候,都是叫做“伤寒”,因此这是广义的伤寒。在《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中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里的“伤寒”是指的广义伤寒的概念。
在《难经》中有“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在这段话里既有广义的含义,又有狭义的含义。“伤寒有五”这句话的中的“伤寒”是指的广义伤寒,而其中“有中风,有伤寒”这句话里的“伤寒”则是狭义的伤寒而言。因此“伤寒”两字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另外我们还要与现代医学中的“伤寒”病相鉴别:当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他们要把西医学的一些术语翻译成中文解释,在翻译的时候,他们自然是要寻找汉语中原来固有的一些词汇来翻译西医学的这些术语。当遇到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那种肠伤寒和副伤寒时,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找来找去,最后发现这些中医的伤寒是以发热恶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表现,于是就从中医的术语里面选择了这个词,这就是:伤寒。按理应当说西医所说的那个伤寒,是专门指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劣性传染性疾病,它和中医所说有广义含义和狭义含义的这个“伤寒”的内容并不是一回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中医与西医所说的伤寒,只是文字上是相同的两个字,但这两种病的概念却是根本就不一样的!

与伤寒与副伤寒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