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崩漏下血吃什么药 如何治疗崩漏好
崩漏治疗教学视频指出,崩漏可以采用针灸方法:针刺隐白穴,或者,在隐白穴点刺回放血,效果很好。
答中药可以采用胶姜汤进行治疗: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更年期崩漏,可以采用温经汤: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温经汤主之。
建议咨询针灸师、中医师。
2、崩漏血瘀型的治疗是怎样的?
崩漏血瘀型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淋漓不断
3、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症状。若出专血量多而来势凶猛者,称属“血崩”或“崩下”;若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的,称为“漏下”。
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症,皆属崩漏的范围。本处着重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3)崩漏下血扩展资料:
崩漏的预后与治疗和发育有关。
青春期崩漏随发育渐成熟,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协调,最终可建立正常排卵的月经周期;少数发育不良或治疗不规范者,易因某些诱因而复发。
生理期崩漏,正值生殖旺盛,有部分病者有自愈的趋势,大多可恢复或建立正常排卵周期,达到经调而后生育。亦有少数患者,子宫内膜生长周期过长而伴发不孕症,有转变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更年期的崩漏疗程相对较短,止血后健脾补血消除虚弱症状、少数须手术治疗,并注意排除恶性病变。
4、崩漏下血能吃雪莲花吗
崩漏不能吃雪莲花。吃后会更厉害
5、崩漏下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生气。尤其是暴怒,易致血崩。
2,忧郁。淋漓不断。
3,瘀滞。血瘀气郁。
4,占位。肿瘤、人流或引产后残留。
5,更年期。内分泌紊乱。
6、血瘀型月经崩漏有哪些临床表现?
崩漏血瘀型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挟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回,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答,舌质暗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弦紧。
治以活血祛瘀。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药物如: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蒲黄、五灵脂、三七粉、茜草炭、阿胶。
7、瘀血内阻为什么会引起崩漏下血?
中医认为,“气为来血之帅,自血为气之母”(气与血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使精化为血液,则有赖于气的作用。2.气能行血,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气的推动。3.气能摄血,主要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循行于脉管中而不溢出于脉外,即是“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外”,如脾气虚,统摄功能失常,则血溢脉外,可导致出血证。如皮下出血(亦称“肌衄”)。血与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血为气之母”:营气存在于血脉之中。气附存于血中,血以载气并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不断得到营养补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不利,造成气滞,气滞则血因之阻塞,血瘀则气亦不得通,影响水液敷布(注:发布、布散的意思。是元气通过三焦之路,到达周身,以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瘀血内阻,瘀久化热,燥热伤阴,不能化生津液,则发为消渴。
8、女性月经经血崩漏的原因有哪些?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称崩中或经崩,经血淋漓不尽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统称崩漏。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最常见的月经病之一,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由于诊查无器质性病变,认为是功能性失调,故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临床出血情况符合崩漏者,应依崩漏症诊治。
原因崩漏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
崩漏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月经不按周期妄行,出血量多势急或淋漓不断。出血情况有骤然大下继而淋漓的,也有淋漓连月不休的,或停经数月又暴下或淋漓的。其血色或鲜明,或黯淡,血质或稠粘,或清稀,或有血块,或有臭气。原因不同,症型不同。
①肾虚型:肾阳虚症:症见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
肾阴虚症:症见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或无苔。
②脾虚:症见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
③血热型:虚热症:症见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
实热症:症见经血非时忽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
④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苔薄白。
治疗可选择西医、中医及辅助疗法。
9、什么是崩漏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回崩”;病势缓,出血量少,答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崩漏,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10、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
崩漏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症状。若出血量多而来势凶猛者,称“血崩”或“崩下”;若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的,称为“漏下”。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症,皆属崩漏的范围。本处着重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特征,表现为两种形式: ⒈ 规则性出血,经期延长量多; ⒉ 不规则出血,量多或淋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长期出血者可致贫血。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⑴肝:精神刺激,使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忘行。⑵脾: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不能统血,营血外溢引起。亦有由于平素阳盛血热,饮食不节,脾不运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血热妄行而引起的。⑶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 中医学将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病因辨证施治。 ⒈ 肝郁血热(多见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发病初期):经前胸胁胀痛,性情急躁,头晕头痛,口干,尿黄,大便干结,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粘稠有块,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稍数。治宜平肝解郁,清热凉血。 ⒉ 脾不统血(多见于出血日久患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面目下肢浮肿,食欲减退,便糖,心跳,失眠,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治宜健脾益气,固摄冲任。 ⒊ 湿热内蕴(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盆腔炎):下 腹灼热,尿黄尿频,白带黄稠有恶臭味,月经量多,色紫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⒋ 肝肾阴虚:头晕,眼干涩,视物不清,手足心热,腰酸痛,腿酸软,肩背酸沉,记忆力减退,尿贫急,舌红或正常,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固护冲任。 ▲带下 身体健康的女性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味的分泌物,以滑润阴道壁粘膜,月经前后、排卵期及妊娠期量较多,而并无其他不适症状者,为生理性白带。但如果分泌物异常增多,或杂有其他色泽者,或粘稠如胶液,或稀薄如水状、秽臭,并拌有瘙痒、灼热痛等局部刺激症状,以及腰酸腿软、小腹胀痛时即可确诊为带下病。白带异常是生殖器官疾病的一种信号,如患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子宫颈的炎症、息肉或癌变、子宫内膜炎、淋病等疾病时,白带可出现异常现象。 中医学认为,导致本病的发生,多与脾虚、肾虚、肝郁及湿毒等因素相关。 ⒈脾虚:带下色白质薄,无臭味,面色皎白,神疲乏力,纳少,小腹坠胀,大便溏薄,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腻,脉象缓弱。治宜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⒉肾虚:肾阴虚者,则带下量多,呈黄色或赤白相兼,阴部瘙痒,心烦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慌,失眠,易出血及腰痛,舌质红、少苔,脉系数或弦数,治易滋阴补肾,清热泻火;肾阳虚者,则带下量多,质稀薄,终日不断,小腹冷,腰酸如折,脉沉迟。治易温肾壮阳,收敛止带。 ⒊肝郁:肝郁化火,则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兼,质粘稠臭味大,淋漓不断,月经先后无定期,烦躁易怒,胸肋张满,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易疏肝解郁,化湿止带。 ⒋湿毒: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泡沫状,臭味,阴部瘙痒,尿赤短,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易清热解毒,活血止带。